分享

千年三角恋:木、漆、泥的前世今生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3-11



青弘随笔


 千年三角恋:木、漆、泥的前世今生

漆从何来?漆木生脂。
木从何来?泥土催发。
泥塑何来?堆漆演化。

泥木一体,二者相依;
泥土养木,腐木养泥。
藕断丝连,落红有情。

东瓯漆器,木胎作底;
上漆添色,光彩奕奕。
堆漆工艺,传至今日;
瓯塑之技,渊源于此。 



《老木遇新泥》


立春,万物复苏。老木如是。

木 ,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属东方,最具生命力。《尚书·洪范》有“木曰曲直”之语,‘曲”,屈也;“直”,伸也。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能伸的特性,故先人将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木。木有春苏冬凋之性,四季轮回,沉淀下圈圈年轮,作为时光的印记。


《管子·权修 第三》:“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生命的成长离不开岁月的雕琢,天道人道,莫不如此。

木器是最能让我们接近自然与道的器物。大木老司从自然取材,将动态的生命,以静态的形象保留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天然的纹理,来源于岁月一轮轮的记忆,急不得,也快不來。这些老木器经过时光的沉淀,留下了简单到极致的美。


看,温暖的木器美到骨子里。仿若一个个老人,诉说他们的故事。犹忆当年婚嫁时,这些木制饭盒、木制点心匣子、提桶,扮演了娘家嫁妆的角色。如今人老木亦老,睹物怀旧,勾勒起多少青春往事。木器褪色,金漆剥落,承载了多少吉祥喜庆的人文记忆。


木要舒展,离不开泥的滋润。大地母亲,包容万物,木生于斯,木枯于斯。然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且取春泥,装点木器,让垂垂老木伸发新枝!


老木器历经岁月沧桑,给人沉稳厚重、平和端庄之感。泥与木是天生伴侣,泥没有当初红漆金边的浓艳和喜庆,只有平静岁月磨合后的清淡、质朴、素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民俗不俗,蕴藉大雅。愿老木新泥,岁月静好,白头偕老。

                       立春,青弘随笔





 漆器


漆器是在木胎上上漆后,再绘上人物花鸟等图案的木制器物,具有漆色繁多、形式多样、工艺考究、光彩夺目、经久不腐等特点。农村传统婚嫁习俗中有一些木制器物便是漆器。


漆器在我国工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数千年来历久常新,应用不衰,是古代工艺品中寿命最长、成就极高的一种。在宋代,漆器的工艺与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温州民间漆器的制作工艺主要有平漆,雕花、堆塑、描金彩绘、戗(qing)金等。



温州漆器,在两宋时享有盛名,北宋开封有“温州漆器杂物铺”,南宋临安也有专卖店铺,如“彭家温州漆器铺”、“黄草铺温州漆器”等,元代曾远销国外。江苏淮安宋墓中就发现了温州制造的三件漆器。江苏武进也曾出土了三件温州的戗金漆器,虽然时间久远,但仍光鲜如新。在这些文物瑰宝中,还发现了一些特殊的装饰手法,为历史上首次发现。瑞安仙岩慧光塔出土的北宋檀木识文描金经函,通体堆漆,是现存宋代温州漆器难得的艺术珍品。 




   (摄影:孟勇老师)




青弘简介


 青弘,一个流浪者。淳朴的瓯越农家在心灵中绽放了憨厚的笑容,外公的草药背篓诠释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幼无拘无束,畅游在庄周梦蝶的童话里,由此走上了云游山河的路程。古寺的长老、深山的道士、民间的艺人都可得到寻找的答案。无论春夏秋冬,不管山林城镇,始终在文字与书画中欢舞,一时也奔跑进泥巴塑造的净土。写过诗、画过画、撰过文、塑过泥;寺院里进过香积厨,道观里睡过祖师洞。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理事、温州市民俗学会理事、龙湾作家协会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