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无用的年代,我们为何还要学国学?

 茂林之家 2017-03-11

 

文 | 刘德滑

国学有什么用?

无用。

小时候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要背诵《出师表》全文?为什么我要一遍又一遍地默写古诗词?为什么我要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什么我要学那些艰深晦涩的文言文?

国学能让我长高吗?国学能当饭吃吗?国学能减肥吗?国学能让我变好看吗?国学能让我赚大钱吗?国学能让我找到好工作、升职加薪、娶白富美吗?

讲真,并不能。

那我干嘛还要学它?

1

好像,国学已经过时了。

哪有什么“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随处可见公交、地铁、出租车,甚至轻易就能到达地球另一端,“近乡更怯”早已是难以理解的情怀了;

哪有什么“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在麻辣烫前一个四十五度仰角自拍,柔光美颜加闪光,手指一划发朋友圈,坐等点赞之交们舔屏;

哪有什么“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雨滴敲打在水泥地上的声音冰冷又坚硬,真正充塞耳朵的是汽车轰鸣、人声鼎沸、心头浮躁;

哪有什么“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举头只见雾霾,四顾唯有茫然,天地浑然一色,心间常念风来,胸中难抑咳嗽,鼻头日渐发齁;

哪有什么“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一年难得几回休,长假出门挤破头,名川大湖污水流,强卖购物添烦忧,山高路远走断腿,不如缆车一解愁;

哪有什么“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大红包。情谊何必认真,千山万水不是事,有空视频聊个天,何必“见字如面”,不动笔已很多年。

哪有什么“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怎么想都是全球变暖的错,空调一开就不分冬夏。窗纱窗帘防盗网,有虫赶紧点蚊香,再来几片安眠药,睡得舒坦。

国学无用的年代,我们为何还要学国学?

2

可是,国学真的过时了吗?

那么,为什么你会追看《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你会羡慕董卿优雅得体?为什么你对武亦姝暗自咋舌?

为什么你要在朋友圈转发《这10首诗词真的美哭了》?为什么你会对“杜甫很忙”的段子微博点赞?为什么你会在每一个或感动或兴奋或悲伤或忧愁的时刻,想要说点什么而不只是简单的一句“卧槽”?

说到底,你为什么总是喜欢问“有什么用”?

“天文学家有什么用,木星与地球的距离是几亿公里,这是任何一个人穷尽一生都跨越不了的距离”;

“别梦想当什么飞行员,你一辈子只能透过巴掌大的窗户,来看3万英尺的天空”;

“你都这把年纪了,应该踏实一点”;

“会弹贝多芬,你也成不了他”;

“苹果成熟了就是会落在地上,干嘛猜想它为什么不向上飞”……

蔡康永写道:“我的成长,让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大都没有什么用:爱情,正义,自由,尊严,知识,文明,这些一再在灰黯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些才都是人生的珍宝,才经得起反复的追求。”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总想着立竿见影,内心该有多慌乱?

梁文道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学习国学,是为了获取幸福的能力。

当人们都在追求“有用”,想尽办法利益最大化的时候,能看到的多是为着攫取利润匆忙的足印、疲惫的眼、焦灼的脸。仅仅追求物质的富有催生的是感官的满足,内心深处却缺少深挚的幸福感。而后者,才是人们心底最真切的渴望。

韩少功说:这种(人与动物的)差别,在于人是有文化的和有精神的,在于人总是追求一种有情有义的生活。

网上前段时间流行过一个段子说:“我们之所以要多读书,多受教育,就是当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鸟飞过的时候,我们能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儿吵吵,'怎么全都是鸟’!当我们去戈壁旅游,骑着骏马奔腾之时,心中默念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在那儿喊'唉呀妈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

流淌在血脉里的国学,迟早会在某一个瞬间,让你豁然洞开。这种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难于言表。

3

国学不单是一门学问,更是人心。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有超然之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昂然之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泰然之志;“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有豁然之明;“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有浩然之气。

国学悲悯难释,归于轻盈。“庄生晓梦迷蝴蝶,栩栩如生”,读之忘物;“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读之忘世;“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读之忘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之忘机;“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读之忘我。

人生的一切迷惘和痛苦,大多能在国学中找到解答。与古人的智慧交流,足以滤去心底浮躁,让身心沉静下来,获得前行的力量支持,庄重自己的生命。

因为国学是古圣先贤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掌握看似无用的国学,可以提高个人修为,增强我们对于生命的感悟,更好地认知自己,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

如此,就能变得更加幸福。

生活是草蛇灰线,国学也是。它存在于你的每一寸血管中,留下永远清晰的印记,在你走过的每个地方都无法抹去。

我们是中国人,理当肩负起弘扬国学之宗的重任。

从古至今,虽然人都在变,但对理想的追求、对家乡的思念、对美好的盼望,始终如一。只要国学还在,我们与古人的精神链接就绝不会断裂。

有书零基础国学共读是有书国学共读系列课程之一,是了解中华文化的入门级课程,难度适中、通俗易懂,适合基础较为薄弱,希望系统、快速了解中国文化思想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