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叫彼得的狼》导读课教学设计

 培根阅读 2017-03-11


《名叫彼得的狼》导读课教学设计


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头小学  张品丽


【作品分析】

两个原本素不相识、离家出走的日本男孩里欧和明,在德国柏林偶遇了沉默寡言、一身故事的老人马科斯,还有一头与狼群失散、迷失在都市中的小狼,故事就这样展开了……这部小说以帮助小狼“彼得”安全回到狼群为主线,情节环环相扣,以简洁而有力的文笔巧妙地融合了历史、战争、环境这些看似宏大的问题与自身的成长联系到一起,进而展开对人生的思索。



【教学目标】


1.在猜测、交流、讨论中,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2.了解故事梗概,在推测情节中,感受情节的跌宕起伏。


3.话题谈论,展开思辨,初步感悟文本内涵:和谐共处、珍爱和平、包容与理解。


【教学过程】


谈话中走进故事


1.在电视或生活中你见过狼吗?你对狼有什么了解?


2.我们生活在城市之中,一切都井井有条,所以几乎不会有狼出没。如果有狼出现,那一定会引起一场混乱。


但这本书中的一匹小狼,就出现在了德国一个城市的公园里。当然,它只是一匹小狼崽,特别小,人们压根不认为它是一匹狼,而只是把它当成一只狗。所以,这只“小狗”彼得就被一个名叫马科斯的中年人收养了。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3.孩子们请猜测:根据目录,猜猜看,这本书可能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认识与彼得有关的人物


  1. 收养彼得的马科斯:



2.“离家出走”的里欧:14岁的日本小男孩,从7岁一直住在德国柏林。渐渐适应了德国的生活节奏和校园生活,还加入了电影兴趣小组,本来这个夏天还要作为副导演参加制作纪录片的,但又因为爸爸工作调动的关系,他们又要举家回到日本。对于里欧来说,这样搬来搬去,让他有一种非常不安定感。所以,当爸爸的调任突然下来时,他本能的反应就是逃避,他离家出走了。只好来到爸爸的朋友---小林老师家



3.日德混血儿----明:里欧来到了小林老师的房间。在里面,一个跟他差不多大的学生,正在跟小林老师学习大提琴,他叫明。两个都跟日本有不可切割联系的男孩,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很好的朋友。



小结:素不相识的马科斯、里欧、明三个人,在小林家相识了,起初俩位对马科斯并无好感,可因为彼得却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此刻你有什么想要了解的?


以彼得行踪,推测情节

1、这部写实小说是日记体的形式,整个故事基本集中在10天内,可谓情节跌宕起伏。


日期          地点


4月21日 蒂尔加滕公园


4月26日 莫阿比特桥


4月28日 格吕内瓦尔德


4月29日 施普雷瓦尔德


……


5月1日 赛芬郊外


2.以彼得行踪地图了解故事



3.此刻,你对故事情节哪里最好奇?(适当选取精彩章节读给孩子们听)


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 这部小说一边讲与狼有关的冒险,一边把与战争有关的历史娓娓道来。



(教师讲 P177 马科斯少年的故事)


小结:这部小说写到了历史战争,但并不枯燥,也许,还会让你爱上世界历史呢!那么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创作呢?


2.认识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