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中那座城·古都南京

 唯我英才 2017-03-11

心中那座城·古都南京

文/书香翰墨

1.

可能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第一次知道南京,源于小学时那篇南京长江大桥的课文。那里有座宏伟的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也许,这就是幼年的我,对于南京城模糊的记忆和最初的印象。

长大后,随着对南京的了解逐渐加深,对这座城的向往和思念也越发深切。不仅仅因为它是“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虎踞龙盘,钟灵毓秀,充满王侯将相之气;还因这座城有江南水乡的亭台楼阁,有红楼梦中的十二金钗,有秦淮河畔的桨声灯影,有佳人起舞的水榭歌台……

对南京可谓心驰神往已久,一直想走进这座城,亲手去触摸它的温度,去感悟它的气息,遗憾的是因工作羁绊,始终未能成行。虽然也曾几次出差路过南京,但每次都是匆匆忙忙擦肩而过。直到前年,受单位委派,到南京一所院校短暂学习生活一年,才得以真正亲近这座期待已久的城。

越深入其中,便愈发迷恋这座城。

心中那座城·古都南京

江南贡院

2.

迷恋南京城,因为它的江南风情。

如果将城市形容为女子,我心目中的南京城,无疑是玲珑婉约、粉黛素妆的江南美人。

不同于西北边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般粗犷豪迈,也不同于首都北京大家闺秀般大气端庄,却也似小家碧玉般清秀灵动。

在南京的那一年,每逢周末,便与三五好友结伴同行,走遍了城中各大景区。漫步南京城,满眼的葱郁锦绣,如画美景,但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清丽脱俗的江南韵味和园林景观了。

心中那座城·古都南京

瞻 园

君不见,秦淮河沿岸,那洁净素雅的黛墙青瓦,和流光溢彩的穿梭灯船;莫愁湖水面,那绿荫掩映的廊阁轩榭,和堤岸拂动的垂柳海棠;古鸡鸣寺中,那遮天蔽日的粉妆樱花,和斗拱重檐的钟楼佛塔;瞻园煦园内,那婀娜多姿的亭台楼阁,和精巧别致的水榭画舫;江宁织造府邸,那雕梁画栋的金粉楼台,和曲径通幽的飞檐长廊……

每处景观,都好似浸润了钟山灵秀、秦淮水香,如风姿绰约的江南女子般婉约清新,让人流连沉醉,不知归路。

心中那座城·古都南京

秦淮河

3.

迷恋南京城,因为它的历史厚重。

有着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南京,历史遗迹众多,人文底蕴深厚,文化传承的优势得天独厚。

穿行南京城,曾经停留在课本上冰冷呆板的历史变得生动鲜活。漫步一处处遗迹旧址,仿佛穿越回到了不同朝代,与古人展开了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心中那座城·古都南京

夫子庙

夫子庙里,孔子雕像前的香火绵延不断,他留下的儒家思想和尊师重教传统也传承不息;明孝陵内,王侯将相的千秋霸业已随雨打风吹去,但耸立的方城明楼、碑坊神兽似乎仍在传诵着千古风流;乌衣巷口,王谢侯府的高墙已湮没于寻常市井,刘禹锡笔下的那抹夕阳却还在每天斜照着同一片巷陌;秦淮河畔,杜牧夜泊的酒家和隔江犹唱的佳人不知所踪,但十里秦淮依旧是桨声灯影绮丽繁华;玄武湖边,斑驳的明城墙巍然屹立,旖旎的湖面碧波荡漾,皇家园林风范犹存,想必一切都还是旧时模样;还有,中山陵、总统府,以及众多的民国建筑群……

这一物一景、一砖一瓦,沟通过去与现在,联结历史与现实,写满了雨打风吹的岁月沧桑,诉说着世事的轮回与变迁。

心中那座城·古都南京

鸡鸣寺

4.

迷恋南京城,因为它的苦难深重。

印象中,好像没有哪座城像南京一样,有着如此多舛的命运,受过如此多的屈辱与磨难。

且不说建都于此的封建王朝频繁更迭,黎民苍生颠沛流离;单是近代以来不平等条约的屈辱,民族危亡的劫难,三十万同胞的血泪,就足以令人为南京城扼腕嗟叹。

心中那座城·古都南京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入学第一课,学校安排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群雕前,我们静默肃立,烈士纪念碑前,我们瞻仰追思,遥想着当年无数先烈舍身取义,不惜用热血染红了这里的雨花石和脚下的这片土地。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场景,记录着那段冰冷的历史,和留给南京的悲怆与伤痛。

这是南京的苦难,更是整个民族屈辱,就像一块久治不愈的伤疤,不仅镌刻在南京城头,也镌刻在我们每个人心头,当每年公祭日凄厉的警报声响彻全城那一刻,仍会深深地刺痛我们的心。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这是苦难深重的南京城,留给我们的永恒的警示。

心中那座城·古都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