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穷人而设计

 昵称33281137 2017-03-11

回复数字“1”,查看往期14,000份软装素材




孟加拉国,

它在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

是世界人口大国中密度最高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那里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灾害严重,

极高的失业率和低下的教育水平,

又进一步加剧了该国的经济问题。


Pedram Salemi的《天使之梦》


伊朗摄影师Pedram Salemi在影集《天使之梦》中,

曾以一个中东旅者的视角,

展现了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神秘风景。



达卡是孟加拉国的首都,

也是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但是这些饥饿、混乱、吵闹的画面,

却仿佛都在以独属于自己的步调运作,

与外面的繁华世界毫不相干。



他们衣衫褴褛,忍饥挨饿,

在混乱的大街上艰难谋生,

在后殖民时代的狼藉土地上苟延生存。

对达卡人来说,

这里的一切组成了他们的整个世界。



城市管理能力不行,交通比较混乱;

防灾意识的淡薄,

导致整个城市在自然灾害中损失惨重;

对流落街头的孩子们来说,

拾荒是主要的谋生手段;

那里虽然没有大的动乱,

但基本的生活欲求得不到满足,

好像被隔离在了世界之外。



极度窘迫的生活状态,

匮乏的物质条件,

让人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贫困循环。

肮脏的河水、污浊的空气,

让人极度震撼。



生活在这样的城市,

幸福感又有多少呢?

但摄影师Pedram Salemi发现,

这里的人并没有因此沉沦——

他们信仰宗教、崇尚自然、敬畏生命。

即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依然生活得平静自由,

用古老的智慧滋养自己的人生。



达卡人只能属于达卡,

生活并不在别处,

这和他们热衷的宗教信仰有关。

在孟加拉国,88%以上的人都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的信仰就是要顺从真主、实现和平,

所以,这支撑着他们克服贫穷和饥饿,

也支撑着他们面对人口膨胀的重重灾难,

依然可以寻找到一个精神的归宿。



2012年,

在达卡这片土地上,

女建筑师Marina Tabassum,

建造出了一座清真寺。

她用震撼的建筑之光照亮了每个人的灵魂,

在某种意义上,还还原了一种遗失的建筑语言。



从外观看来,

这座清真寺朴实无华,

丝毫没有宏伟壮观的气派模样。

加上处在城乡交界地带,

周围环境并不理想,

最高的楼也不超过十层,

实在难以引起路人的注意。



从上往下俯瞰,

它就是一个常见的方盒子建筑。

材料也是普通的红砖,

并没有让人肃然起敬的美感。

但是走近一看你就会发现,

即使是最普通的红砖,

也都被精心设计过,

呈现出别致的几何图案。



设计师的目的,

就是让饱受炎热之苦的人们,

从这些穿墙而过的自然风里,

感受到有如空调般的丝丝凉意。



平面结构也并不复杂,

设计师在方形里面嵌入了一个圆,

以此形成了主次分明的空间。

从而出现了四个月牙形的角落。

达卡清真寺结构设计


自然光线透过建筑空隙,

会毫无遮挡地将这些院落照亮。

由于没有任何指向性的雕塑或图腾,

光就指引了教徒面壁的方向。



再看建筑的西立面,

有一条细细的缝隙,

这条平淡无奇的缝隙,

恰恰成为室内的点睛之笔。



当光照通过缝隙投到室内时,

就会形成耀眼的光束。

教徒们在神圣的光辉面前,

净化灵魂,过渡伤悲,

好像一切的污浊和喧嚣,

都在明暗对比下驱逐开了。



而且随着一天时间的变化,

光影在砖墙上留下不同的形状,

就像一幅动态的图画,

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



抬头一看,

天花板上还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孔,

光斑洒在地上,

形成了繁星点点的奇幻效果。



越是接近天黑,

室内气氛就越显神秘。

在光影的沐浴下,

你会产生置身于另一个世界的幻觉。



即使室内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

这些砖墙的质感也看上去有些粗糙,

但是光就是这里唯一的主角,

它是与黑暗抗衡的神秘力量,

赋予人们内心无与伦比的平静和安宁。



Marina用光线、简单的材料和几何,

创造了一个感动人心的世界。

相信在面壁的某一刻,

人们都能感受到朝圣的魅力吧?

暂时忘却生活中的贫穷困苦,

即使困难重重也要寻觅到生的希望。



2016年10月3日,

达卡清真寺获得了全球奖金最高的建筑类奖项——

阿卡汉建筑奖。



当人们对这个爆冷项目的关注热度渐渐退去,

它依然平静地屹立贫瘠的土地上,

给人们提供一个精神的避难所。



在那个年代的孟加拉国,

Marina是家里第三或第四代接受教育的女性,

她的母亲与小姨是医生与教师,

而她是家里唯一的建筑师。

她从不认为性别会给自己的职业带来困扰,

即使当初选择学习建筑只是一个偶然的结果。


孟加拉国女建筑师 Marina Tabassum


1995年,Marina和整个团队

成功中标了孟加拉解放战争博物馆的项目。

在这个公共建筑的设计上,

她就已经引入了光的概念。


孟加拉解放战争博物馆与光之塔▼



为地下空间设计的震撼“光瀑”▼



达卡清真寺虽然在她获奖后才广受关注,

但它的建造时间其实达到了十年之久。

对Marina而言,

它不仅仅是一个工作任务,

更是一栋用来疗伤的建筑。

因为项目的业主就是她的外婆,

外婆是在自己的两个女儿

(Marina的母亲与小姨)相继离世后,

卖掉了一部分的土地,

用这笔钱捐赠一个清真寺。



所以,建筑不是没有温度的,

它会从设计中传递出情感,

立足于人性,又凸显出人性的立场。

照亮别人生命的那束光,也终究会照亮你自己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