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节曝光,揭开“牛津鉴定”的神秘面纱

 昵称38349679 2017-03-12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热释光鉴定与中国收藏界触碰已有些年头,在中国内陆藏家眼中却始终如雾里看花。那么,牛津鉴定到底是怎样一种鉴定?


据了解,世界上目前从事热释光测定年代的实验室有几十家,但进行商业化鉴定并有良好声誉的机构只有两家,即英国牛津鉴定公司和香港中文大学中科古物鉴证实验室。其中,英国牛津作为世界上权威的古物鉴定检测中心,所出具的热释光检测报告被各国博物馆、知名拍卖行以及收藏家们认可,并且具有法律效应。


2015年中旬,亚洲区代理夏小和亲自授予北京正上生古陶瓷沙龙及李罗蕻先生分别作为中国北方和南方代理,自此牛津鉴定正式进入中国大陆。


英国牛津鉴定公司亚洲区代表夏小和女士和毕家祺先生在正上生古陶瓷沙龙现场取样


实验室是如何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呢?正上生古陶瓷沙龙主人吴雨哲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至关重要的细节。


《收藏》:全世界古陶瓷交易市场这么大,为什么有名的只有这两家?


吴雨哲:因为除了检测专家的技术和经验等问题外,公司的公信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这两家公司有一个共同点,项目主持都是科学家且没有任何商业背景。


英国牛津鉴定公司创始人Doreen Stoneham夫人,是热释光领域的权威,曾在牛津大学考古及美术史实验室工作达30年,1997年前才开设独立于大学之外的认证公司,对外受理检测业务。


香港中文大学热释光实验室于1986年成立,1987年开始为公众提供古陶瓷断代服务。1999年实验室重组,改名为中科古物鉴证实验室有限公司,由罗荫权博士主理。罗荫权博士是激光物理学家,本职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他们以一种严肃的学术态度来进行鉴定工作,严格按实验结果来作出判断,结论自然是令人信服的。


这两个机构也是从长期的鉴定服务中,确立了自己的权威性和声誉。这种鉴定机构只能设在大学或研究所,独立出来后也要远离古玩收藏市场,就好象司法审判机关的独立性一样。其实目前国内很多科研机构、大学都有热释光检测设备,但都没有对公众开展鉴定工作,原因就在这里。


《收藏》:两家机构在检测原理和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吗?


吴雨哲:原理相同,过程方法略有不同。


香港中文大学取样,是在器物底部切割出一个边长为10mm的等边三角形,然后将样品带回实验室碾成粉末,加热后计算光的释放强度。


牛津取样,是在瓷器表面钻取直径4mm,深度5mm的圆柱形取样点,每个点至少100毫克粉末。每件器物上通常取2个样品,视修复情况还会有所增加,取样点一般选自无釉处。采集的两个样品,一个用于检测,一个留做备份。4mm的直径包含空心钻头的壁厚,实际的样本才约2.7~2.8mm。在这么小的圆柱形上还要再进行切片,对每片进行加热分析。两者相比,牛津对于样品的处理更为精密,结果也更趋于真实。


每件器物上需要钻取两个5mm深的核心样本


取样过程中要不停地喷射冷水降低钻头温度


样品通常取自无釉处,器底或足沿


封存样本,带回英国实验室检测


《收藏》:两家机构的鉴定报告,在行业内具有同等认可度吗?


吴雨哲:香港中文大学在亚洲地区的影响比较大,客源主要是中国大陆、日本、东南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广州设有取样点,取样后带回香港检测。检测费用比牛津便宜一些。


但在全球范围内,西方藏家、欧美大型博物馆、苏富比、佳士得等知名艺术机构和个人,送检还是更愿意选择牛津。香港的鉴定过程,相比牛津显然粗糙一些,虽然结果大多准确,但100件,若是有个1~2件不准的,碰到谁的东西都会很麻烦。这背后牵扯到的交易,动辄千百万,谁都不愿意去碰那个概率。


而且,就取样对于器物的损害来说,圆柱形比三角形的创面要小得多,藏家更容易接受。


《收藏》:牛津鉴定在国内的收费标准是瓷器7800元/件,比在英国当地、香港等地的都要贵,这是什么原因?


吴雨哲:英国当地的确不贵,瓷器收费是250英镑/件,香港5300港币/件,国内我们这里的收费比香港贵2000元/件左右。因为一年中,我们有4次集中取样时间,每次都需要牛津的专家们从英国亲自过来取样,过程中所产生的交通、食宿等所有费用都需要我们来承担,我们只是均摊了这笔费用。


为了给送检者谋福利,我也曾建议,如果不用专家每次都飞来国内亲自取样,或者委托在北京信赖的人取样后,通过国际快递寄送,那么国内的检测费用就可以降低不少。但他们很看重取样人员的技术和经验,以及取样过程中的专业性,所以拒绝了这个建议。不过这也恰恰反映了他们信誉至上的准则。


牛津专家根据器物具体情况跟客户沟通取样细节


牛津专家正在取样


《收藏》:取样过程中,专业人员的技术和经验体现在哪里?


吴雨哲:他们对中国古陶瓷都有很好的修养,对每一件送检的器物,事先都进行目测,估计年代、窑口,观察有无做旧痕迹和修复情况,然后经过测量、估算,决定取样点的多少和位置。这些都是独立进行的,有时无法完全按客户要求,而需要根据经验和数据来决定。


牛津取样示意图


之前我们这里送检的一件玉壶春瓶,客户原本设想在圈足打孔取样。但经过测量,圈足厚度只有3mm,如果用钻头竖直打下去,就会把圈足打断,很可能底都会被穿透。取样专家经过反复测算,将取样点定在圈足和底面连接处的内侧,这里器壁较厚,钻头呈斜角进入,会产生一个足够样本大小的斜截面。当然钻取的过程,也对取样人员的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打穿。


有的器物深度够,就打1个孔,取出1份样品后,再按原路径继续往里打,这样器壁的原本会有的2个孔就变成了1个。对于一些太薄的器物,他们会拒绝取样。


钻取样本尽量选不显眼的地方,力求把取样对器物的损伤降到最低。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专业人员的高超技术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上。


送检器物信息记录卡


《收藏》:从一份牛津热释光鉴定报告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吴雨哲:首先要明确,牛津的鉴定报告一定是全英文的。藏家在送检时,会事先推断出器物年代。而在牛津的报告中,可能会出现4种不同的检测结果,不过我不会直接看到“真”“伪”这样的字样。


第一种,给出距今的时间区间,并写明与推断年代一致,这就说明是到代的真品;第二种,不足100年,与推断年代不符,所有仿品都是这个结论,即使民国仿得也是;第三种,样本缺乏存储辐射的介质,热释光微弱,无法给出正确结果,在牛津所出的报告中,这种无数据的大概占到2%,想要分析出结果,可能涉及到二次取样;第四种报告,样品经过短期大量辐射有人为作假之嫌,数据不可靠。


第四种报告以前没有,是近几年新出现的。因为在十几年前,牛津被这样的造假手段钻过空子。造假者为了欺骗热释光测年手段,使用X射线对赝品进行短时间大剂量照射。辐射剂量掌握得比较好,牛津当时被蒙蔽了,为几件赝品出具了到代真品的鉴定证书。后来有人给牛津反映,说这几件东西不对,检测结果有问题。牛津也很谨慎,又把当时备份的样品,拿出来重新检测。


牛津鉴定所出具的4种不同结果的报告


《收藏》:短时间的大量人为辐射,为什么可以蒙混过关?


吴雨哲:以前根本不行,一件宋瓷拿去检测,结果显示距今已经4000年了,1秒钟X射线照射器物在热释光测年法下约相当于器物1000年的演变,剂量很难控制。为了攻克牛津鉴定,造假者们也不断研发,当时蒙混过关的几件仿品,都是仿造市场中价值极高的东西,造假者值得铤而走险。像我们平时过安检、医院照X光,这些辐射单量都特别小,而器物在短时间想聚集千百年的辐射量,过程中对人体伤害特别大。


不过目前,牛津鉴定已经掌握了人为辐射的数据,也推翻了之前的错误报告。每次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哪怕一点点,他们都会重新衡量之前的数据。对有疑问的案例,用备份样品再研究,推翻其中极个别被钻过空子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备份样本的原因。

当然,我们不排除说以后,牛津依然有可能被钻空子,但至少它的结果,目前是无限接近真实的。但即便是99.99%的准确度,依然不排除0.01%的失误,科技检测终究只是一种手段,最后终究要结合目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