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律诗的写法

 xnycpfb 2017-03-12

 一、起句

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起联要:“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沈德潜的《说诗晬语》也说:“起贵乎突兀,王维‘风劲角弓鸣’、杜工部‘莽莽万重山’、‘带甲满天地’、岑嘉州‘送客飞鸟外’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这里都说首联突兀而起,造成一种不平凡的局面,使读诗开始阶段,就能被吸引。当然,不一定都奇峰陡立,也有淡淡而起的,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等。   

二、中二联

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叙事或引证,此联要接破题,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或写意或写景,或叙事或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此联要有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沈德潜也有类似的说法,颔联“宜缓脉赴之”,应和平一点,颈联应“峭然挺拔,别开一径”。如果和首联的贵乎突兀联系起来,颔联平而徐,颈联又挺拔振起,形成一种曲线的进展,显得全诗有波澜,有抑扬,顿挫起伏,不流于平板。要做到这一点,一般是颔联写景,颈联抒情。写景或叙事,容易造成平实的感觉,抒情或议论,则可造成情绪高亢的气势。写景或叙事也叫写“实”,抒情或议论也叫写“虚”。律诗“重在对偶,妙在虚实”。“虚实”也就是“情景”。一实一虚避免单调。也有前虚后实或中二联全写景的。颈联抒情时不要使感慨发尽,要留有余地,以便作结。

三、结句

杨载的《诗法家数》中说:“结句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步作散场,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尾联最好放开一步,诗句虽结束,但情味方长,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按照上面的说法,我们分析杜甫的两首诗。

先看《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被称作律诗古今之冠。此诗四联皆对。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后四句抒发情感。首起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起句突兀高远,气势磅礴,居高临下,眼前的画面十分开阔。颔联承上,继续写景,写“实”。“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颔联通过俯仰景物之空旷辽远,含宇宙之无限,较首联“风急”“天高”放缓。颈联抒情,写“虚”。颈联较颔联又高一调,颈联更加峻拔。仅十四个字包含有巨大的容量,“万里”:地之远,“悲秋”:时之惨,“作客”:羁旅,“常作客”:久旅;“百年”:暮齿,“多病”:衰疾,“台”:高迥处,“独登台”:无亲朋。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相呼应,更增加了羁旅愁与孤独感。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国难家愁,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悲愁难遣。前六句“飞扬震动”,到尾联放开一步,在意境上由前面的意思再深入挖掘一步,把前面已说的感情再推广一层,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再看《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中二联,前联写景,而后二联深致感慨。不仅官应休,而且推开一步,此身浪迹江湖,萍踪无定,有似天地间的一个沙鸥,飘流无所底止。中二联的后联抒发感慨,感慨并未发尽,而是留有余地,便于尾联作结。越读越觉得诗味隽永。如果感慨在颈联处发尽,尾句就会形成空泛,或累赘臃肿。

韩愈由孟子"养气"说引申出"气盛言宜"论,其本人诗文之盛气则源于其道德、学识之"养"。南宋理学成熟,民族矛盾尖锐,以"气"振发人心极为迫切,辛弃疾遂再倡"养气"说。"气"既见于其政论,又见于其词作,扛鼎的笔力来自胸中盛气,辛弃疾以盛气使词,词中自见其不凡之气。而历代之论韩、辛,颇见相近之评价,从韩"气盛言宜"到辛"以气使词",可看到他们共有的沉雄奇险、骨力怒张,一改传统儒家的"中和"之音,这又与两人的遭遇、个性、才力、学识以及艺术上求新求变的思想有关。韩诗狠重奇险为唐诗之一变,辛词自险至奇更在词坛别立一宗。

律诗的章法

所谓章法,就是一首诗谋篇布局的方法。

律诗共八句,两句为一联。根据各个联的位置,一般习惯上称为首联(即诗的前两句),颔联(又叫承接联,即第三、第四句),颈联(又叫转折联,即第五、第六句),尾联(即第七、第八句)。除了正常的格律以及粘对的要求外,中间两联要求对仗。有时由于首联已经对仗了,颔联可以不对,称为偷春体。但颈联是一定要对的。

律诗讲究起承转合。律诗如此,绝句也是一样。起承转合四项任务,一般分由四联分别来完成。所以,首联又可以叫起首联,颔联叫承接联,颈联是转折联,尾联合,就是收尾。

写一首诗,也同于做一篇文章,必是先有写作的目的,想写什么,打算怎么样写,主题是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为了保证思路完整,脉络清晰,让读者读着明白,就需要好好地安排章法。先交代什么,后交代什么,这顺序不能乱。如果是见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势必会造成文理的混乱。你写不明白,读者就没办法读明白。有时作者写的东西,作者心里是很清楚的,可是读者却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其原因可能就是章法出了问题。可见,起、承、转、合,是很关键的。

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所谓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所谓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所谓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尤其是中间两联,出句与对句之间,要尽量说不同的方面,不要内容太近或相同。内容太近和相同就是合掌了。颈联在颔联的基础上要发展,要递进,避免说同一层面上的事情。只有所谓合,递进一步,发展一步,结尾才好结出更有意义的思想或感受。

我们以写景诗为例,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假如我们写春游,首联可以写春游的目的或者是游览的地点或者是时间、原因等等。这时候人物可以出现,也可以不直接出现,而是通过下面的描写来暗中交代人物的出现。通过人物的眼睛,去观察眼前的景物,用笔把眼前的景物描写下来,可以是眼中看到的,也可以是耳朵听到的。

开始交代了春游的时间、地点、目的等等,接下来交代眼前景色,读者就可以自然地跟着作者的笔触,就象实地春游一样,如眼亲见。这样的承接就自然且脉络清晰。到了转折的时候,我们可以跳荡一下,或者把眼前的景物换个视角来表达,或者干脆写由眼前景物所产生的感慨、联想,似乎是离开了刚才的画面,但却和眼前的画面有很紧密的联系。到了结尾的时候,把这些感受通过某种办法强调一下,直接传递给读者,想办法回到开篇游览的内容,或者使全篇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需要注意的是,颈联和颔联一定要有所区别,如果颔联是风景,颈联最好离风景远一点,否则就原地踏步,不能给读者更多的信息,浪费笔墨。如果非要继续写景的话,也要安排一下次序,比如颔联写远的,颈联写近的。颔联写现在,颈联写过去。颔联写虚的,颈联写实的。颔联写辽阔的、粗犷的,颈联写具体的细致的。颔联如果是面,颈联则可以精确到点。颔联写实实在在的景色,颈联写由眼前景色产生的联想或者心理体验等等。总之,必须要有明显的区别才好。

下面我们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为例,来具体说明一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因为题目里已经交代了地点钱塘湖,时间是春,所以下面对于时间和地点的交代就不是很重要了,而是以另一种方法出现。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就是很好的起。它承接题目说话,先交代作者游览的地方是"孤山寺北,贾亭西",这些都是钱塘湖的具体风景名胜,而且继续描写"水面初平云脚低"这样一个很自然美好的画面。接下来就是眼前具体的景色"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样的思路前后是连贯的,脉络是清晰的。下面虽然继续以景物为重点,但是作者把景色提高了一个档次,来写作者对景色的细致观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这是初春时期的钱塘湖。而这细致的描写里,包含了一种宁静、恬淡的心情在里面,它和颔联的不同是很明显的。结尾在前面的细致入微的描写上,进行总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两字是行文的目的,写明作者对眼前景色的喜爱。最后一句再次对景色从另一个视角进行描绘,主要以色彩烘托,以景色做结,显得轻快明丽。

诗的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词是文体之一,自然也应该象文章一样,忌平铺直叙,要有波澜。古风和词因为较长,需要波澜,这个道理好理解些。格律诗也需要波澜,下面我们分别举例来介绍一下格律诗和绝句的波澜。

我们先来看看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起联感情颇为强烈,直接把感情推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细腻的笔触,使强烈的感情推向最高点。】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具体叙述自己的遭际,感情趋于平缓。】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感情稍稍走高,但已经不是最高,较颈联略高而已。留下余味。】

象这样以表达思想感情为主的诗歌,是最应该体现波澜之美的。这里说的波澜,其实就是蕴涵于诗人笔下的一种气韵。这种气韵是要不断推高的,但不能高了再高。如果一味地高下去,最终是要绷破的。俗话说:气可鼓,不可泄。但也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诗的气不能如串串惊雷响之不停,要舒缓有致。所谓文武之道在于一张一弛,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上面这首诗采用的是:高、再高、渐低、稍高这样的感情强弱高低的安排。

也有与此相反的,比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一开始的遥想,带有感情的波动,但不是很强烈,有些平缓的味道。】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此联一出,感情开始逐渐强烈起来。】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继续是写想象中的景象,但深情有加,情绪开始趋于平缓。】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结尾依然是想象中的情景,但双泪的场面,终于把感情推向最*。】

这首诗感情变化的特点就是:平缓、*、平缓、更*。错落有致,极具感染力。

律诗如此,绝句也是一样,甚至绝句因为篇章短小,更要求有起伏和变化,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我们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来说明。

独在异乡为异客,【孤独凄凉的情绪。】

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亲的时候总是有的,而今天更甚,因而曰之"倍"。这里递进了一层。】

遥知兄弟登高处,【展开回想的时候,情绪稍降下来一点,我们在读这句的时候,声音似乎也可降低一些。】

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少一人的无奈,更增加了自己的乡思之苦。】

我们读诗的时候,想拼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想要使声音降下来,但情绪反而越控制越强烈,是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感情在结尾不能不达到最高。

另一个例子与此不同,它是先高后低的变化过程。比如白居易的《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先交代起因,自然是平缓的。】

诗尽灯残天未明。【读的时间很长,感情暗含于其中,表面上似乎没有什么,但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此时激动的心情。】

眼痛灭灯犹暗坐,【读累了,需要休息,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想要平缓下来。】

逆风吹浪打船声。【这句看似无关的语言,实际是暗喻的手法,把感情再重新推起来,表面上却是平缓又平缓地叙述,丝毫不用力气。】

在绝句中,大概是由于体裁的特殊原因,先抑后扬,层层推进的手法比较多。而先扬后抑的手法用得似乎比较少。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释。我们所说的波澜,不仅仅指感情的起伏波荡,也含有文字的色彩、声调的交互转换,场面的感觉变化,动静之间的相互转化等等来实现作品跌荡起伏的效果。

比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前两句给人以苍茫凄怆悲凉的景象。】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后两句却给人以幽寂凄然的感觉,前后明显不同,对比强烈,更增加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同样杜牧的《山行》就又有不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前两句是诗中的主人公拾阶而上或者是想象着拾阶而上时所看到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后两句是静止的看(因喜图中景色而干脆不走了)。移动中的看与静止不动时的观看,效果自然不同,也是一种起伏变化的手段。】

总之,诗的美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上,还有音乐、情绪、情感、场面、动静、快慢、明暗等等多种效果变化下的美。起伏和波澜也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变化,其他方面的变化也可以达到跌宕错落的效果。我们在欣赏古人诗词的时候,自然应该为作者的匠心安排而深入细致地体会。

诗要有精美的构思

诗人写诗,当然是先有了想要写诗的主观意向。因为被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所感动,要通过作品把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写出来。但诗不能象流水帐一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除了要巧妙的设计章法以外,还需要认真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来打动读者。律诗由于篇幅相对较长,对构思的要求相对绝句要宽一些。绝句的篇幅狭小,就必须体现作者构思的匠心。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详细地说明。

我们先看刘禹锡的《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人先交代去看花的路上,由于看花回来的人很多,以致于紫陌上红尘扑面而来。作者这里藏了一个问句,他问人们都是去干什么了,人们回答说是去玄都观看桃花了。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作者却借题发挥说:玄都观里那么多的桃树,都是我刘禹锡走了以后才栽的。刘禹锡由于政治上受排挤,曾经一度离开京城,远谪外地。他在京城的时候,玄都观里肯定没有那么多的桃树。几十年以后刘禹锡重回京师,玄都观已经桃树万千,成了春天看花的一景了,这使得刘禹锡无限感慨。这感慨里既包含着时事的变迁,也有政治上不得意的牢骚。有人说他是以此诗讽刺后来居上的当朝新贵,应该说没有冤枉他。因此刘禹锡很快再度遭贬,离京而去。但巧的很,十数年以后年老的刘禹锡又回京都,时世又发生了许多变化,不变的是刘禹锡,虽然人已经老了,青春不再,但精神依旧,傲骨仍存。于是刘禹锡便写下了: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再游之时,玄都观已经一片荒凉。桃花已经败了,种桃道士也已经不知去向,而我刘禹锡又回来了。诗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一份洒脱、那一份得意,溢于言表。我想,他当年的政敌在读了这首诗以后,一定是气愤极了,却又无言以对。从这两首诗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出诗歌的艺术魅力,也更能体会出诗人构思时的巧妙安排。

一首绝句,总共二十八个字,却可以包含这么多的内容和这么深刻的内涵,没有巧妙的构思是做不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