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岛, 你往何处去? -----2015再议枸杞岛发展
一,枸杞岛,后会无期? 近两年,每到这个时候,总想泼一把冷水,给枸杞岛嵊山岛旅游热降降温——作为出身枸杞的岛民,我也不想总是埋汰自己的家乡,可很多事不得不说。 2015年,景点竟然开始围栏收费,船票走后门更加严重,部分店家继续宰客,虚假宣传依旧不少:说四宗罪太过,只能用四口碑来描述。可是抱歉,这四大口碑,都不太好。 详细说下。 其一,景点竟然开始围栏收费。 刚在嵊泗旅游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的这篇文章《在嵊泗,八十元能做什么?》上听到一个算是噩耗的消息,由于“景区建设运营管理工作日益繁重,管理经费不断增加”,大王沙滩,山海奇观,东崖绝壁,嵊山岛枸杞岛三个最好的景点,终于被围上了围栏,三景点打包收费捌拾元。目前,枸杞最好的大王沙滩已经围上了铁丝围栏,七月中旬开始收门票。沙滩边个人的皮划艇等工具都不再允许进入。东崖绝壁,山海奇观也是如此;按照这个趋势,似乎嵊山岛的荒村也快被“收归国有”了。 一个景点火了就有政府或者公司急着围栏收费,美其名曰维护开发,便于管理,利于安全,这大概是中国特色的旅游开发了。很多游客都是有着面朝大海的情结,奔着原生态、免费的宣传,坐车几个小时,又好不容易买到很有限的船票,坐船四五个小时来岛上游玩,结果来岛上一看,这收费,那收费,这里被拔一次毛,那里被坑一次爹,当然怨不得别人一句:嘁,这破岛想钱想疯了,又虚假宣传,交通上花了大价钱,到如此偏远的地方,心理上的有个小落差不算,去最好的沙滩散个步晒个太阳游个泳,还要被收个门票,烂番茄口碑!差评! 我想为了维护和安全建设,部分景点收费也是合理,我理解这是市场化商业化趋势,我和游客们的个人想法当然挡不住,但我不知道政府有没有站在游客的角度上考虑过,枸杞岛嵊山岛这么偏远的景点,千里跋涉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已经是很高, 一到岛上,连海岛赖以依靠的沙滩这个基本景点,还要被挑个好的围起来,收费! 你让游人们怎么想? 你让岛上的居民邀请来岛外的亲戚朋友怎么想?这是岛上居民共有的生活之地,有没有经过公示投票? 枸杞岛嵊山岛,只是一个经过网络宣传而突然火起来的一个偏远景点,本质上来说,它缺少足够的旅游底蕴,现在的火热,只是依靠着海岛本身还算不错的原风味海景,朴实直爽的民风,以及略过火的网络宣传带来的外界的好奇和新奇。一旦口碑变烂,游客的新奇减弱,它就会陷入低谷。围景收费最容易加大游客的心理落差,收来的那些钱,远远不能补足口碑变差带来的损失,政府收入的增加方法,在旅游业上,不只是把景点围起来这一个方法, 难道就不能做一点点清理管理和安全措施, 主要景点别收费了,以博得一个好的口碑? 旅游周边能够衍生的利益多的不只是这一处!厦门鼓浪屿, 杭州西湖,都有很多方法借鉴。 你这一收费,景区潜力有限,满足不了游客越来越高的期望,收获的一定是差评。一个人的后会无期,慢慢就会有一群人的后会无期。游客永远都是用脚投票、用口碑来判断的,收费这一件事,这将是枸杞岛口碑倒塌的一个起点。 《在嵊泗,八十元能做什么?》 ,若是作为游客,我回答, 这八十元,可以把我对枸杞岛的好口碑毁掉。 好吧,商业化,你赢了。
其二,船票走后门更加严重,黄牛猖獗。
有个很奇怪问题十几年都没有解决——为什么船票紧张的时候。买票窗口总是卖不出足够的船票?有个很奇怪的现象近来刚刚发生,去枸杞的船票也有黄牛了,还越来越多;还有一个政策让人感到奇怪,岛上的政府可以给岛上的民宿按床位分配船票,可很多民宿老板还是抱怨不公平——有些宾馆天天有足够的来回船票,宾馆老板拍胸脯保证一定有票;有更多的有许可证的民宿只能分到床铺数五分之一的船票,买不到船票的其他游客只能求助黄牛,或者取消行程,很多床位也不得不空着。
为什么船票走后门的现象一直没有消停?为什么政府一定要控制船票配给额?行政权力的延伸导致了岛上本地越来越复杂的利益网,船票,各种许可证,都限制了有创意想法的本地外地朋友进行良性竞争;几十年前的粮票时代似乎又在岛上重现,按需分配。市场化带来的鲶鱼效应被扼杀,有证有票的商家有恃无恐,低劣的旅游行为难以被淘汰,劣币驱逐良币,却不知道,海岛整体的旅游氛围,就会在这种有恃无恐的自大中止步不前,沉闷,落入俗套。 船票透明、自由、实名制销售,真有那么难?(我同意现在留出一部分船票给岛民的措施)如此一来,买不买得到船票都随游客自己,哪有什么好埋怨的?可是他们,似乎不肯。
他们说,哪来的这么严重的上纲上线?杞人忧天。 我呵呵,对,是杞人忧天了。 枸杞人的杞人。
其三,部分店家继续宰客。 相比上面两个问题,这一点倒是市场化的自发行为,看起来似乎勉强可以接受。 可是游客不满意。 民宿住宿费用高昂的事暂且不提,这是市场自发行为;而前两天刚刚发生的餐馆老板用死的明虾冒充滑皮虾,欺诈游客的事,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案列。旺季刚刚要开始,这样的事就出现了。相比于去年斥责东极岛的那篇《最黑暗混乱的沈家门半升洞码头,最肮脏无耻的舟山市东极岛》,搜搜网上关于枸杞岛的新闻,天涯论坛《周末去了枸杞岛回来,有没去过的人,进来!不吐不快!》,百度或者新浪微博搜索“枸杞岛黑店 坑爹 失望 ”, 同样有好一些投诉曝光。民宿菜肴加工费坑人, 定金因买不到船票店家不退,宾馆坐地起价,餐馆菜肴乱收费,出海海钓象坐船出去象征性得去抛个锚钓个鱼拔个提前装有海货两三小时就收费一百还有一小半给民宿分成等等。都是一些老问题,却依旧存在。有明白人说,岛上一些开店的是普通的岛上居民,没有长远目光,对外来游客会占小便宜,这也难改。我承认这个理由,但游客不接受啊,差评。可惜岛上各种许可证限制越来越多,阻挡了当地外地很多有想法的人进入岛上发展。 幸甚,依旧有很多民宿坚持诚心诚意地做生意,可惜他们很多由于船票分配等一些原因,常常接不到生意。
其四,虚假宣传依旧不少。 这个我说了不算,看过网上宣传,来过枸杞岛旅游的游客说的才算。
我不知道岛上政府对枸杞岛的长远规划如何,而我的个人意见也没有什么 影响力。我只是作为一个从岛上走出来的娃,写一些自己发现的一些不仅仅是关于旅游的那些问题。
二,枸杞岛,你往何处去? 朋友们,若是你还有耐心,请君为我倾耳听,那些我关注的,岛上存在的问题。
1,海岛旅游发展缺少内涵底蕴。 现在岛上旅游发展很迅速,各种民宿,各种旅游项目,看起来是生机勃勃的场面。我对枸杞的发展向旅游的倾斜的趋势喜闻乐见,但是也看到其中的缺陷。岛上旅游行业仅仅是乘着这股风赚钱,除了提供日常吃住,我期望的旅游能带来新理念新想法新生活,其实很少。大家都在想着怎么去占先赚钱,红火的表面下是喧闹和浮躁。 也许是发展前期都会经历这样的浮躁,可是我想,总该有新的风气,去促使其从初生的青涩变成熟。可是我看到的只是表面建筑的越来越美观,支撑起内在的,却还是没有出现。 文化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方向,不过目前仅仅专注于那些不是渔民画的渔民画。而我希望出现的是,海洋文学,公益环保,文化讲座学习,海洋音乐文化活动等等。但是他们还没出现。
2, 海岛越来越留不住年轻人。 尽管海岛发展迅速,还是改变不了年轻人离开的现状。家乡似乎变成了离岛年轻人的度假村,而岛上的产业,无论是新兴的旅游业还是传统的捕鱼养殖,大多是上一辈人或者早期辍学的留岛青年(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在从事,而随12年旅游业发展而来的一些外来从事民宿生意的年轻人,带来的,也只是旅游的表层繁荣。枸杞岛说是在大力发展,那也只是表面基础建设的发展。房子建得再好看,旅游的人再多又如何?缺少回流定居的年轻人的补充,没有可持续性底蕴的积累,未来的断层显而易见。 说句实话,我觉得除了夏天短暂的旅游,枸杞岛缺少对见识过外面繁华的年轻人来岛上长期居留的吸引。传统捕鱼养殖海鲜销售?大多年轻人适应不了体力活。旅游业?岛上的本地居民普通民宿的饱和,以及去年政府开始的民宿开设限制,把这条路给阻拦。不用说是外来青年,即使是那些出岛读书的青年,家乡无法提供足够合适的工作机会和创业渠道,它根本无法吸引年轻人留岛。 而且,要在岛上居住,文化娱乐的单调,也让那些想回来的年轻人望而却步。网吧游戏KTV聚会麻将打牌赌博看电视,就这几样事。岛上的年轻人大都通过读书去了外面,而回来的年轻人也少了,带回的新想法新思路也随之少,岛上连有共同话题的人都没有,精神世界的匮乏还得不到关注,这样恶性循环下,岛上居住的年轻人生活更加单调。特别是90后这一代,有多少谁还愿意居留岛上?
3, 岛上本地居民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由于越来越多在外读书的年轻人选择不回来,年轻人和父母一辈开始有了地理上的隔离。一部分父母就着给年轻人带孩子的时机,去了城市;但是还有更多的父母辈,习惯了自由的岛上生活,要么不喜欢居住城市,要么岛上还有割舍不了的人和事,就留在了岛上。他们的生活,其实更需要关注。等到他们不方便自理生活的时候,又是一个大问题。 嵊泗县有很多小岛上的人变得越来越少;枸杞岛和嵊山岛是大岛,不至于变成无人岛,但在旅游的繁荣下,海岛其实正在老去。
4,教育文化氛围的缺乏。 给大家看看一张图: 这是2015年年初,岛上唯一一所小学的考试安排。 我数了一下, 225个学生。我是01年小学毕业的,在我那一届,一个年级就有130人,三个班,每班40多人。那时候我读的课外书都是哥哥姐姐课本,偶尔一本《论语》,还是从垃圾堆里翻出的蔡志忠漫画版, 到了现在,尽快物质有了极大的丰富,但是,文化氛围,依旧没有多大改变,在岛上,我依旧找不到借书买书看书的地方,也看不到课堂外文化教育的氛围。岛上师资教育力量有限是事实,可是岛上缺乏文化教育的吸引力,无法利用经济、旅游发展来补充,也是事实。 反而我越来越多地听到岛上的人在谈论,小学开始就要送孩子去岛外读书;越来越多的家庭,为了孩子的未来,去嵊泗县城、定海、沈家门甚至宁波买房。 他们都在离开,越来越早。
5,传统环保的渔猎方式正被行政力量生硬抹除,旅游业却催生少有监管的海货滥采 去年年末开始政府主导的三无船只销毁运动,在喧闹中展开。可是这一把火竟然连岛上闲暇时用于出海钓鱼的三匹小船都被波及到,试想这种小船怎么会去申请那种需要各种复杂手续的所谓证书呢?千百年渔樵传统,好多都是依靠这种小船传承下来,而今面临的是船毁人上岸的结局。那种纯手工方式的捕鱼钓鱼,祖上百多年一个礁石一个礁石流传下来的最传统的经验,开始失传。我们好多年长的父母辈,平时的闲暇娱乐就是一个美美的午觉后,带根鱼线,撑条小船,估摸到大海潮涨潮落的脾性,根据礁石的承受度和自家的胃口,适量地采些海货作为下酒菜,一掂麻袋足够了,夕阳也要落海,便踩着海面夕阳的鱼鳞碎光,一路欸乃摇橹声,或者马达那哒哒哒的号角声中回家。这样最能代表海岛生活的画面,本来就因为年轻人的减少而面临消失,可是一刀切的行政力量,将促使这些场面加快消失。 而商业化的影响呢?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多赚钱,一个岛礁一个岛礁地搜刮上面所有能卖钱的海货,牡蛎没有了,海螺没有了,胭脂斋(小鲍鱼)没有了, 戳嘴(藤壶)没有了,毛娘(野生小贻贝)没有了。 海面上难见小船上一手抽烟,一首鱼线的传统渔民,沙滩上是一片片铁丝网围成的笼子。 我不喜欢这样发展的家乡。 ---------------------------------------------- 朋友们,对不起,枸杞岛让大家失望了。 枸杞岛,你往何处去?
新浪微博@藏藏蔡,二零一五年七月七日 于旅途火车上。 |
|
来自: 小慧dreaming >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