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朝鲜开国第一人?是这位中国先知

 木头1018 2017-03-12

节选自余世存《先知中国》

箕子,预言了纣王的结局,预言了叔虞后人即晋国的强大。他的名篇诗句: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箕子的时代已经是商末周初了,在他之前的先知,由于历史和传说都少有记载而湮没无闻。商以崇信鬼神著名,商人动辄求问占卜。但如用现代人的话说,卜师或许大多数属于专业技术人士,就事论事的多,少有上升到哲思或洞见的高度。箕子在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无论后人如何辨析文字的真假伪托,伟大的法则《洪范》,都跟箕子有着不解之缘。三皇五帝以来形成的治国九大法则,传说是由箕子传授给周代的开国者的。关于他的身世,却一直没有明确的记载,他是商纣王的亲戚,抑或是叔父,是兄弟,只能是一个无解的历史之谜了。

一:纣王的象牙筷子

商纣王是神勇英武的,天邑商的文化、国力和对周边方国、部族的罗致协同能力也是超强的。但箕子却有着见微知著的明智。他在辅佐朝政时,看到纣王吃饭时用起象牙筷子,感叹说:“彼为象箸,必不盛以上簋,将作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羹藜藿,衣短褐,而舍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高台广室。称此以求,天下不足矣!远方珍怪之物,舆马宫室之渐,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这个有名的“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的故事为后来的哲人韩非子、史学家司马迁等人记了下来。

战国时代的人如韩非子开始理性化了,以此角度来解读箕子并不十分恰当。与其说箕子有见微知著的推理思辨能力,不如说他见纣王奢侈享受时接收到天意,天的消息让他惊怖,后人说消费不可逆,箕子可能看到的是天意不可违。以本能立身处世者的变脸是必然的,纣王将在变脸中作为天意的体现者,完成天意的实现。这一切都为先知箕子看到了,因此他改变不了纣王。

其实他试图改变过,“纣愈奢靡,旦夕酒作乐而不理政。箕子屡谏纣不听”。而且纣王的性情大变,喜怒无常。箕子不得不小心地保护自己。据说纣王夜夜狂欢醉饮,以致连日子是几月几号都忘了。问左右人,大家也不知道,于是派使者去问箕子,箕子推说自己喝糊涂了,也不清楚。箕子对他的门人说:“身为天下之主,竟然把日子都忘掉,这是天下要发生祸乱的征兆。但是如果全国人都忘掉日子,而只有我一个人知道,那是我将有祸事上身的征兆。”

▲《春秋五霸七雄通俗演义列国志传》之纣王妲己观看炮烙柱刑

在亲友面临抉择时,他选择了让人匪夷所思的道路。跟他一起辅佐商纣的大臣中,比干被纣王处死,据说死得很惨,纣王要看他这个圣人叔父的心是否有七窍,比干被剖心而死。另一个大臣微子是纣王的堂兄,据说他聪朴,寡断,遇事不能自决。微子多次劝纣王关心朝政,纣认为自己“有命在天”,不采纳他的意见。微子见“纣终不可谏”,想以死来跟纣王诀别;真要付诸行动时,又有犹豫,就跟箕子、比干他们商量。箕子劝他远走高飞,说是“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

▲比干

有人也劝箕子离开,箕子回答说,做人臣的向君主进谏,君主置之不理,臣子便离他而去,这是张扬君主的恶行,哗众取宠于百姓,我不忍心这样做。于是,箕子披头散发,假装疯癫,纣王怕他逃走,便把他当作奴隶对待(“被发佯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

二:朝鲜开国第一人

纣王众叛亲离,于是野心勃勃的小邦周起来造反,打败了天邑商。武王灭商建周,命人释放箕子,向箕子询问治国之道。据说武王先问箕子“殷何以亡”,箕子不忍心说商纣王的昏庸无道,而告以己灭之国所失,现存之国所宜。武王也觉问得唐突,于是向箕子问起天道:“上天默默地安定世间的人们,使他们和睦安详,我不知道上天用来安定百姓的大法次序是什么。”

箕子由此传授天机说:“以前鲧堵塞洪水,搞乱了五行的次序,于是上帝极为震怒,不给他治理国家的九种大法,常道伦理从此败坏。鲧后来被处死,禹就继承父亲的事业而兴起。上天赐给了他治理国家的九种大法,常道伦理自此有序。这种大法,第一叫五行,第二叫五事,第三叫八政,第四叫五纪,第五叫皇极,第六叫三德,第七叫稽疑,第八叫庶征,第九是劝用五福,诫用六极。”这洪范九畴既为传统中国的统治者们尊为天地大法,也是他们遵从的治国大法。

据说箕子在商周变易之际有过短暂的隐居生活,他隐居于其封地箕,陵川棋子山一带。箕子利用那些天然的黑白两色石子摆卦占卜,借以观测天象,参悟星象运行、天地四时、阴阳五行、万物循变之理,未曾想不知不觉演绎出了围棋,他因此被称为围棋始祖。

先知并非自由之身,他背负着众多的商遗民的生计甚至身家性命。微子以他的老实担当了一部分。在武王伐商时,微子持祭器造于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矛,膝行而前,向武王说明自己远离纣王的情况。周武王见状听言,很受感动,乃释其缚,“复其位如故”,仍为卿士,后来又封微子于宋。

但箕子没有这么做,他不愿意一身事二主,因此带领遗老故旧一大批人从今胶州湾东渡到朝鲜,创立了箕子王朝。这就是后来的历史学家如傅斯年们所说的,“商之兴也,自东北来;商之亡也,往东北去。”武王听说后,“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不将箕子朝鲜视为周朝臣子,而是一个独立国家。

这个先知到了海外蛮荒,仍有能力开辟文明,教化礼仪,他被认为是古朝鲜的“开国第一人”。长期以来,箕子朝鲜被认为是朝鲜半岛文明开化之始。据说朝鲜人喜白,就是商代尚白遗风。箕子率五千族人出走朝鲜,传布先进文化和先进的农耕、养蚕、织作技术,带入大量青铜器,制定“犯禁八条”等法律条文,把朝鲜治理得井井有条,被誉为“君子之国”。

箕子朝鲜历史延续千余年,直到秦汉间被燕国人卫满所灭,建立了卫满朝鲜为止。李氏朝鲜《成宗实录》记:“吾东方自箕子以来,教化大行,男有烈士之风,女有贞正之俗,史称小中华。”韩国古籍《东国通览》赞箕子曰:“衣冠制度,同乎中国,故曰诗书礼义之邦,仁义之国也。而箕子始之,岂不信哉!”

三:箕子的光芒

在中国文化的大经典——《易经》中,箕子是唯一被写入名字的人。明夷六五卦中说,箕子之明夷,利贞。这一句解释各异,有说箕子逃到东方邻国避难,卜问得吉兆;有说箕子处于光明受到伤害时,利于守持正固。历代的易学家们大体同意说,明夷卦是艰贞之卦。箕子接近至昏之君殷纣,无法逃避,只好把自己的一切聪明才智藏起来,佯狂以自晦其明,这样才免去了杀身之祸。

殷纣覆灭后,武王访箕子,箕子才再度显其才智,授以《洪范·九畴》。这好像晚上太阳被地球遮掩,把光明藏起来,以保证天在东方得以再显光明之象一样,故曰箕子明夷。还有人说只要有箕子在,再黑暗的地方也有光明存在。

先知晚年回到大陆,路过殷商故都,见宫室毁坏荒凉,遍地野生麦黍,心甚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则近于妇人,乃作《麦秀歌》。这算是留下来的中国最早的个人诗篇,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诗歌文辞悲美可爱,成为后世寓意诗的开端。

箕子在中原自然听到了人事变动。周成王跟他的幼弟虞戏玩,以桐叶封他,后来真的把唐一带的土地封给了虞。箕子听说了唐叔虞的故事,对人说,“其后必大”。这预言为《左传》记载了下来,雄才大略的秦穆公都不敢低估先知的预言。唐叔虞的后人晋文公果然成了一代霸主,晋国成了春秋前期举足轻重的力量。而秦穆公结下的秦晋之好确实有利于两国的壮大,且利于华夏诸国对戎狄的优势。

《先知中国》

作者:余世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