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海游记 | 三月春风来袭 乡约上口马武寨下等你

 360YC3301 2017-03-13

不经意间送走了寒冷而漫长地冬,孕育着勃勃生机的初春如约而来。东风唤醒万物,新鲜的空气从四周弥漫开来,艳阳拂面精气爽,杨柳吐绿湖色新。寒风消,鹧鸪叫,黄花一笑报春晓。昌平户外新兵老将一行二十余人齐聚上口村,登灰岭口雄关,探访马武寨,爬大墩山,品驴打滚儿美食,领略古村落迷人的风景,于岭上山巅聆听那一段段动人的传说。



过了农历二月二,就进入仲春时节,太阳的影子渐渐拉长,轻轻浅浅的春昼里闲适登山户外郊游。十三陵北部的群山也舒展着春的情怀,深呼一口气踢出春的韵脚,即将绽放盛春,将春深深地揽在臂弯中,虫儿、枝芽、小草等抑制不住萌动的春心,一同享受着幸福的滋味。


记得日本电影《追捕》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形容蓝天:“杜秋,你看,多么蓝的天,走过去,你可以融化在那蓝天里,一直走,不要朝两边看”。近日一卷狂风吹走灰霾,十三陵往北的天一如既往地蓝,带颗驿动的心,奔回我的那个屯,再次融化在这一片蓝天浩海中。



位于下口村的马武将军塑像常常被游客提及。可这马武是何许人也?与上口村的驴打滚宴有何干系呢?众所周知“驴打滚儿”是咱北京传统的风味小吃,可马武是怎么和“驴打滚儿”扯上关系呢??这可还要从马武的身世说起,马武(公元前15—61年),字子张,河南南阳人,东汉初年光武帝驾前大将,列东汉“云台二十八将”第十五位,任捕虏将军,封杨虚侯。


马武也是民间传说和戏曲中最为人民青睐的东汉大将,传说中的马武疾恶如仇、重情重义、勇猛刚强、质朴可爱,几乎是个完人。流传至今的马武名诗:“三尺龙泉万卷书,上天生我意何如,不能治国安天下,妄称男儿大丈夫”。



据说马武曾在东汉初年屯兵于上口村一带。现有驻军遗址一处位于大敦山,该山高海拔600米,周围是一个约200多亩的大墩台,四周皆是峭壁,东侧被河水阻隔,只有一条小径稍缓可通山顶,是个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民间流传马武为提振士兵食欲而发明了“驴打滚”,屯兵期间,将士的主要食物就是黄米面蒸馍,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厌食状况。


有一天,马武突然看到驮运粮草的毛驴在间歇时就地打滚,浑身沾满了黄土,于是受到启发,让伙夫瞅着毛驴的样子,将黄米面卷入红豆馅儿,然后把黄豆炒熟碾成粉末,像毛驴打滚一样把蒸熟的黄米馍滚上黄豆粉,将士食之,十分喜爱,食后精力充沛,“驴打滚儿”的名字也就这样流传开来。



上口民俗村头牌美食当属“马武驴打滚儿”,历经七年的发展与传播,“马武宴”美食已经享誉京北地区。这些年,随着户外运动的蓬勃开展与民俗旅游的兴起,上口村呈现给世人面前的陵域十口文化、明长城古堡风光、山水风情、有机干鲜果采摘以及神秘的马武寨遗址等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特色旅游项目亦将呼之欲出。



上口村因关城古堡而得名,自明清时起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一直称作灰岭口,其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在明代是拱卫十三陵的重要隘口之一。城源于交通地处要冲,或择险要,或靠山而筑城镇之;村落兴于水,或比邻渡口,或傍水而居之。


《明顺天府志》这样记载灰岭口,“在县东北28里,壁峭路险,入深七里许”。自十三陵镇泰陵村向北至上口一带山体陡然增高,最高海拔接近千米。上口村驻地为军都山腹地,群山层峦叠嶂延绵起伏数十里,形成两山夹一河之势且山高路险,古时上下口沟常年河且水流湍急。


上口村地处交通枢纽,往北可通永宁、延庆、沙城及赤城等口外之地;往东北方向可通九渡河、四海和黄花城一线。上口村的前身灰岭口北控塞外,南扼明陵京师,像一道铁闸卡在要冲之地,就算称其为“镇边城”也恰如其分。笔者借用明朝诗人倪谦的这句“山连北极三千刃,身在中坚十二重”来形容灰岭口的军事地位也不为过。


另据明朝《隆庆昌平州志》记载:“北京自昌平西去雁门口十八里,自居庸关东至黄花城镇,凡九十一口,而灰岭口为冲要。居庸关、黄花镇、慕田峪、灰岭口,具系边城冲地,虽宣、蓟为之屏障,然外而扼控要害,内而拥护京陵,干系至重”。足见当年的灰岭口和居庸关、慕田峪等著名长城关隘的地位是等同的。


明代历史上,东起山海关西至灰岭口(另一个说法是镇边城)的蓟镇是大明帝都最直接的防线,故此灰岭口也就成为北京北部重要的堡垒要塞之一。《明史·职官五》记载,昌镇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立并从蓟镇分出,之后灰岭口隶属昌镇统辖,身兼护卫皇陵和京师的重任于一身。明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这里发生了一次激战,兵部巡关御史王肇坤和兵宪刘应召等率部拼命抵抗多尔衮弟阿济格率领下清兵的进攻,最后全部壮烈殉国,满清骑兵也顺势从灰岭口、贤庄口及锥石口等地叩关而入昌平。刘应召明万历甲辰(1604年)进士,顺天府昌平人,明期末期为纪念他,在昌平鼓楼东大街曾建有牌坊。自清代之后,灰岭口再无较大规模的战斗发生,一代雄关自此淡出历史舞台。



灰岭口是通往塞外和保护帝陵的重要区域,明朝永乐年间开始修筑小城灰岭口,初建有敌楼一座及旧城一道。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世宗皇帝出京前往十三陵谒陵曾驾幸灰岭口一并视察要隘防务。为加强十三陵北部地区的防御力量防务,抵御蒙古骑兵再次扰袭入侵,嘉靖皇帝敕旨派人重修此关。灰岭口城垣得到加高加固,敌楼扩为三间,样式为重檐歇山顶檐顶转角两滴水,东西宽六丈,南北长四丈,高约三丈,中以灰石充之,基座用青砖垒砌。同时将旧城墙增高为两丈,扩建的城墙顶宽一丈,上有女儿墙,高六尺,厚二尺,亦用砖灰砌筑,城墙延伸至东西两侧山体,并在坡岗上增筑敌台两座。村中建有把总官厅一座及营房六十间。城门东侧五十米的河道上还建有水门一孔用铁包裹。灰岭口敌楼于清代损毁,后在原址上改建一座寨门,只是规模形制逊色不少,至解放后仅存门洞。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为出行方便,门洞被拆除,现存豁口一处可容汽车通行出入。东段水门及靠近鸡鸣山的一段城墙也于1968年修建昌赤路时被拆除。至今河道以西的两段古墙保存基本完好。



初来上口,或乍到昌平可能会被这几个词汇搞懵圈,其实上口村旧称灰岭口,村北有汉将军马武屯兵遗迹,因此出村北行四里有地名叫马武寨,相传东汉初年马武创意出了“驴打滚儿”,而“马武宴”又称“驴打滚儿宴”。


心里一直憧憬:老家上口民俗村告别单一的“吃吃游”,建立自己的特色文化内涵与主题,向多元化发展与转变,注重游客的分享、体验与积极参与,营造出自己独特的平北老区红色文化游、休闲骑行游基地、登山赏景与陵域十口文化相结合的美食村、美景村、文化村。来上口看得见水,到马武寨记得住美食,登灰岭口望得见城墙,漫步老宅小巷存得下红色记忆,爬鸡鸣山看红叶满坡难忘乡愁。


时光荏苒,五百年过去了,上口村北仍有二道城、三道城、门家峪口及与分水岭村交界处的枣园寨口等多处城墙遗址。它们静静地矗立在不为人知晓的大山深处,有的已经被人渐渐淡忘,偶然间解开那段尘封的岁月与故事,依然觉得她们的风采如同城墙上那坚毅的花岗岩条石一样熠熠生辉。


文:五湖四海

图:五湖四海及群友


「晚安」


WeChat:chpthinger



咱昌平的事儿

让 老 百 姓 听 到 昌 平 的 声 音

长按?关注我啊魂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