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览制度的转变:从沙龙展到落选者沙龙

 koco9279 2017-03-13
研究展览是一条了解艺术史的捷径。举办展览需要融合社会、政治和经济力量,这些展览对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艺术机构、收藏家、艺术商人以及大众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近几年来,对于展览史的研究已经成为艺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研究展览时所用到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文献,对于我们认识过去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丰富我们对现当代艺术史的理解,也可以为当前的艺术和策展实践提供一个更加细致入微的视角。本文根据展览史料,通过对“沙龙展”和“落选者沙龙”展览的分析,从而讨论现代展览制度是如何建立与转变的。
    “沙龙展”
    与现代展览制度的建立
    现代意义上展览的概念通常会从“沙龙展”开始谈起。可以说“沙龙展”奠定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一切博物馆、美术馆和博览会现代展览制度的真正基础。“沙龙展”创始于1667年,当时路易十四主办了一个皇家绘画雕塑学院院士的作品展览会。由于作品陈列在巴黎罗浮宫内的阿波罗沙龙(阿波罗厅),故习用了沙龙这个名称。沙龙展起初不定期,1737年之后,定为每年举办一次。1748年起选择作品实行评定制度。法国大革命后,虽然学院派仍然左右着19世纪所举办的绝大多数展览会,但沙龙却第一次面向法国的所有画家。1881年法国艺术家协会成立,沙龙展览改由协会负责举办,其后先锋派艺术家作品独立展出,日益受到重视,沙龙的影响和声誉即日趋衰落。
    “沙龙展”与美术学院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现代意义的学院在17世纪才算真正开始。法兰西艺术学院成立于1648年,它以这种或那种形式,支配着法国艺术的产生。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学院本身由一群艺术家组成,由他们来决定什么是好的艺术。学院掌握了几乎所有授予艺术家的奖项。艺术的学徒和培养,展览空间和出售作品的可能性,最佳作品奖,最后还有学院院士的被选举权。年轻的艺术家在当时,非常希望得到学院院士的垂青。画家的成败与否,取决于能不能在沙龙里中选。
    在展览的过程中,“沙龙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展览制度,这套制度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制作展览“导览手册”,陈述展览的目标和宗旨,从而唤起公众的注意力。二是沙龙展的评审制度是由政府任命的官员制定。三是沙龙展的作品通常是由评审委员会决定哪些画家参加展出,评审委员会通常由学院派艺术家担任。
    参加沙龙展的作品,大多是历史画,还有风俗画,也有少量的风景画。绘画通过学院派的规则来进行评判。比如在1863年的沙龙展中,拔得头筹的是画家亚历山大·卡巴内尔的《维纳斯的诞生》。这幅画的风格就是典型的学院派。在布展方面,由于展览作品众多,所以“沙龙展”通常采取顶天立地的布展方式,通常有三到四排,而哪些画将悬挂在视线高度的位置(那里他们最容易被看到),和哪些画被挂到第三、第四排,靠近天花板的地方,这些位置通常是由评审委员会决定的。
    虽然我们现在谈起“沙龙展”,很反对这种讨厌的学院派体系,“沙龙展”也通常与保守联系起来。但是通过对参加“沙龙展”艺术家名单和展览史料的研究,我们发现19世纪有影响的艺术家们,还是很愉快地加入了沙龙。比如1855年,巴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这也是第一次国际美术展,同时取代了当年的沙龙展。评审团要确保所展出作品尽可能展现法国艺术的活力,所以给德拉克罗瓦和安格尔一人一个展室陈列作品,他们两人都得到了极大声誉和荣誉大奖章。但库尔贝就没有那么幸运,他的《画家工作室》被世界博览会拒之门外,于是他在展馆附近租了一块地,自己搭了棚子,展出包括《画家工作室》在内的40幅作品,这种自我展示是艺术家组织展览的典型,此后的100年中,这些展览对于推动先锋艺术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库尔贝还有另外一些作品在官方沙龙里。我们现在认为的无论是现代艺术先驱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派的画家们,还是很在意他们的作品能不能被沙龙展出,而且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知名的“沙龙画家”。即使今天受到高度评价的安格尔、德拉克罗瓦、柯罗、马奈、德加和其他许多艺术家们,都曾经是成功的沙龙画家。莫奈、塞尚、雷诺阿、毕沙罗这些当时的先锋画家也都有作品入选沙龙展。这是因为艺术家的声誉乃至生计,在当时还得依赖这些官方或者沙龙展。艺术家们通过在沙龙展出作品,向公众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且能够引起批评家们的注意,从而可以获得更多官方订件和荣誉的机会。另外,在“沙龙展”举办期间,大量的人涌入沙龙,“沙龙展”既是重要的社交,也是审美。收藏家和购买人来到这儿进行社交和购买。大部分的作品被国家和省级博物馆购买和收藏,只有一小部分被私人收藏。“沙龙展”已然成为了某种公共展示和讨论的空间,来将我们与现代艺术世界联系在一起。大量观众在参观展览的同时,也有无数的评论家在报刊上对展览和艺术家进行彻底的分析。这是现代语境中第一个为艺术而存在的公共空间和展览。
    “落选者沙龙”
    与展览制度的转变
    从1857年起,沙龙这一全国性的美展移至位于香榭丽舍大道上的万国博览会,展出场地的扩大并没有缓解参展者众多的矛盾,每年仍有相当数量的艺术家落选。在1863年,评委会拒绝了被推荐作品的5000幅作品中的3000幅,那些落选作品作者有马奈、塞尚、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和巴齐耶,保守而严格的评委会几乎避开了所有未来的印象派画家。学院派的泥古不化激起了艺术家的强烈不满。最后,为了缓和矛盾,在拿破仑三世的调停下,学院派同意为落选的3000多件艺术作品做一个展览。这就是“落选者沙龙”,于1863年5月15日在官方沙龙展的附属场馆内举办。“落选者沙龙”采用自由参赛的制度,不愿参展的画家可在5月7日以前将作品领回。虽然拿破仑专程前往参观展览,结果却是他再也不愿意举办这样的落选展。但是这个展览却成为了艺术史上重重的一笔,它成为艺术家反抗官方沙龙展览体系的一次强有力的证明。
    官方沙龙的评审团为了替他们最初的判断辩护,于是在最显眼的位置放置了他们认为最糟糕的部分作品。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的作品就被悬挂出来以至于所有进入展厅的人都能看见,这件1862年所绘作品名为《白衣女郎》,之后又被称做《白色交响曲1号:白色女孩》,这件作品早些年曾被伦敦皇家美术学院的展览拒绝。在“落选者沙龙”中,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遭到了激烈的指责,马奈对传统绘画标准的无视和对学院派艺术的反抗成为了保守派画家攻击的重心。
    19世纪时,艺术家的未来要看作品在巴黎沙龙展出时的评价,艺术家如果要用裸体画参展,就要以历史或者神话当背景才能有正当性。这些裸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以便和真实人生区隔开来。比如1863年在沙龙展获得头筹的卡巴内尔的《维纳斯的诞生》,还有狄奥多·夏塞希奥的作品《温水浴室》和安格尔的《泉水》在沙龙都获得极高评价,这些是沙龙展裸体画应该遵循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在19世纪晚期遇到了挑战。首先是库尔贝,他也有一幅名为《泉水》的作品,但是这幅作品中的女人形象没有神话或者历史色彩,只呈现了19世纪下半叶的真实人体,但是库尔贝也没有想到要把裸体画的背景设在大家都能认出的场所,可是马奈却率先把裸女放在日常生活中,当时在沙龙看过这幅画的人,认为马奈和朋友参加过这种伤风败俗的聚会。库尔贝让神圣的维纳斯变成凡间的女性,马奈则让女性活在日常生活中。马奈的作品主题和概念,激怒了职业批评家们,因为作品所招致的讥讽和恶名却增加了马奈在年轻画家中的名望,他被视为一位独立的领导者及革新的画家。
    从展览史的角度来看,“落选者沙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艺术家和公众逐渐被国家允许自由表达对现代艺术的感受。展览中的作品通过两种方式动摇了官方沙龙的地位:一是通过逐渐加强人们对于多种风格和流派的赞同;第二种方式则是挑战官方美术学院的美学权威,因为拿破仑三世授权大众自己来判别艺术作品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评审团的裁决。“落选者沙龙”为开始于十年后(1874年至1886年)举办的一系列八次印象派展览奠定了舞台,折射出中层阶级成为不断上升的新星,同时也体现了盛行艺术学院正逐步失去其以往的权威。此后展览成了体现艺术权利的关键方式。
    (马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2016-8-4    来源:美术报     作者:马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