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脂】指标正常不等于没问题!关于中西医降脂,听听专家怎么说

 yanglanlei1991 2017-03-13


血脂化验报告

患者刘某50多岁,某日凌晨突发急性心梗,经抢救无效死亡。老刘每年都做体检,血脂都没有超出正常范围。化验单上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都没有出现升高的箭头。但是,当他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医生通过造影发现,他的血管已经堵了将近90%。为什么每年体检报告看似血脂都正常,却出现了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体检血脂化验报告上没有箭头,就代表您的血脂是正常的吗?


专家告诉我们,这样的病人在临床上是比较多见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除了血脂以外还有其他的危险因素,如血糖、血压、抽烟、肥胖等。另外,针对不同的危险人群,血脂水平是有不同的目标值的,不能单纯看化验单上的箭头指示。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属于血液中的脂质成分,不溶于水,在血液里不能独立运行。这时候就需要载脂蛋白,载脂蛋白与脂质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或者高密度脂蛋白。


血脂标准怎么看?



2014年的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对不同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有不同的控制范围。



其中ASCVD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梗塞、周围血管疾病等。这部分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要控制在1.8以下。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

  • 吸烟、女55岁以上男45岁以上

  • 肥胖、高密度值蛋白胆固醇降低

  •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父亲在55岁之前,母亲在65岁之前的发生心血管疾病称为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降血脂:忌口



专家强调,降脂治疗对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和回缩具有肯定的效果。


“坏胆固醇”每降低1mmol/L,人群全因死亡将降低12%,冠心病死亡降低19%,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21%!

要想降脂,首先是控制饮食,忌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专家告诉我们,高血脂的人群应该先分清类型再忌口。


高血脂分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对于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群来说,要限制肥肉、动物内脏、蛋黄、鱼籽、蟹黄等油腻的高脂食物;对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人来讲,除了要控制油腻食物外,还要限制主食、甜食的摄入。



提示:一天摄入六两左右的主食。


中药降血,您补对了吗?



节目现场我们准备了两杯水,样子颜色虽然都差不多,但是有一杯是有降血脂功效的,而且特别适合在这个时节喝。而另一杯是冒充伪劣品,吃错弄混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专家告诉我们,这个真实的有降血脂功效的药材就是三七。而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常常会将有害于身体健康的土三七与三七搞混。

 

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的名贵药材;而土三七属于菊科,相对来说是有毒性的,尤其它里面含有一种叫吡咯烷的生物碱,会损伤我们的肝脏。



所以建议大家要购买三七或者三七粉时要去正规的药店或厂家购买,确保药材的真实有效用药的安全。


(头壹道超细三七粉,现购买一盒即送三七牙膏一支,数量有限,送完即止!


【三七的药理作用】

  1.  抗血小板凝聚  改善血液黏稠度  抗血栓

  2. 扩张血管  抗缺血  改善微循环

  3. 调节血脂血糖  抗动脉粥样硬化

  4. 提高免疫功能   保肝  抗炎  抗衰老等



【三七的使用人群注意事项】

  1.  孕妇及经期女性

  2.  正在出血或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3.  中医辩证为单纯虚证的人


三七与阿司匹林的认识



专家表示,三七的抗血栓、抗血小板凝聚作用与阿司匹林类似。但是目前没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三七粉可以代替阿司匹林。所以对于那些应该吃阿司匹林的患者不建议自行用三七粉来代替阿司匹林。

 


另外,也有人会问在吃阿司匹林的同时能不能增加三七粉。专家告诉我们,从理论上来讲吃阿司匹林的人可以再吃三七粉,但是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所以用药一定要遵医嘱,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中、西药治疗高血脂的差别



中、西药降血脂各有各的优势。中医认为,人的健康是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而高血脂是机体的气血阴阳失衡,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讲究调整根本,中医治疗的优势在治本来调血脂;而西药治疗的优势在于降脂的力度,效果快且强,服用方便。

 

对于早期发现的轻度高血脂患者,没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太多危险因素的,专家建议用中药来调理;对于血脂水平很高的,确诊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有很多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采用西药的治疗。


辅助治疗:调脂茶



专家给我们推荐了一个辅助中西医治疗的补泻同施、寒温并用的调脂茶。

 

【材料】

生黄芪3克:补气升阳

枸杞子2克:滋补肝肾

三七1克:活血化瘀

瓜蒌皮2克:治疗胸痹心痛

天麻2克:平肝潜阳

 

【用法】以上药打成细粉,每日早晚两次冲服,五种药一共10克/次。

 

【注意】用药一定要遵医嘱,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情况咨询专业的医生在用量或配方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特别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