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秦帝国之崛起》背后真正的大秦帝国三

 金色年华554 2017-03-13

敢用善用重用外国人是为秦人气度。

先说一下各国人才观。



《大秦帝国之崛起》背后真正的大秦帝国三

战国七雄

战国之世,最称得上风华之地的当属魏国。皆因魏国占据了华夏文明中心的大河两岸,土地肥沃,贸易发达,人才云集。魏文侯急贤,五访段干木留下佳话,李悝变法,西门豹治邺,魏国迅速成为战国初期超强大国。到魏武侯时,吴起变法,魏武卒天下闻名。魏惠王礼贤下士,连孟子都去跑了好几回,留下了《孟子见梁惠王》的名篇。举战国之世,魏国出产的人才可能最多,但魏国流失的人才也可能最多。

为何如此?盖魏国虽礼贤而不能用贤。

典型的例子很多:逼走吴起、不用卫鞅、陷害孙膑、迫害范睢、猜忌信陵君,这些人才的流失导致了魏国自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一蹶不振,从此退出超级大国序列,最终难逃被灭命运。

再说齐国。田氏伐齐后,齐国竖起了招贤的金字大旗。稷下学宫延揽了当时学术最顶尖的人才,如孟子、淳于髡、邹衍、田骈、慎到、申不害、接舆、季真、环渊、彭蒙、尹文、田巴、儿说、鲁仲连、邹爽、荀子等,诸子百家无不人才济济,争鸣论辩天下无双。但是从创立之初的齐威王乃至后世君主,只是一味清养,而不真正委以重任。导致齐国自齐威王变法之后,再无振兴,反而还被乐毅联合了五国人马连下七十城,齐湣王落了个被乱剐的下场。

燕国自恃王室正宗,历来缺乏人才观念,也没人愿意去极北苦寒之地,仅有的异数有两处:一是苏秦合纵自燕国始,二是乐毅伐齐。自此再没新人才引进,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最后时刻进来的荆轲,图以一己之力挽救灭国命运,终无济于事。

赵国也是出人才的地方。赵地贫瘠艰苦,赵人慷慨悲歌,但是历代君主均无切实求贤政策,导致本国人不用,外国人不来。荀子生于赵国,学在齐国,落脚于楚国,终不被母国所用。乐毅生于赵国,伐齐之后逃回赵国,一直被束之高阁。廉颇出走楚魏,致死期望回国效力,得到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最悲催的是李牧,燕代抗击匈奴数十载,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与秦战每每能胜,即使相持也未显败象,如此人才最后落了个被密杀的下场。仅有的光辉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以及马服君赵奢的“两强相遇勇者胜”。大才不用而多出佞人,末世的郭开为一己私利而以国家做交易,是为最佳典型。

韩国一直在夹缝中生存,申不害变法的二十年,获得“劲韩”称号。此后连续干着损己利人的事情。一是上党郡冯亭想出来的遗祸赵国之计,将烫手的韩国上党交个赵国,导致秦赵长平大战,韩国差点灭国;二是联合东周君及各小诸侯国伐秦,导致周室灭国;三是采用“疲秦之计”,送出自己最出色的水工郑国,修了一条十分著名的大渠——郑国渠,一举使关中地区成为第二个天府之国,为秦国最终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韩有韩非,但无韩非用武之地。韩国成为六国中最早被灭的国家。

最后是楚国。楚国一直游离于华夏文明之外,除了曾经引进的吴起外,再无人才入楚。自家的能说上的无非三闾大夫屈原和春申君黄歇,以及末世出现的大将项燕。盖楚国的政权较为特殊,因此人才呈现独有特色。楚国由各部落联合成国,世族势力在七大国中最大,国家机构里的官职不是依才能才能大小而任,而是看各世族的势力。屈、昭、景、黄、项五族势力最为强盛,人才也最多。他们牢牢把持国政,外人根本无法立足,唯一的吴起,仅仅变法半年,便在顷襄王的国葬上被乱箭射死。自此入楚大门再未开启。

让我们转回秦国。秦国的求贤政策,在秦孝公的求贤令中说的一清二楚。《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 孝公下令国中曰:‘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列位请看,此求贤令之所以能引来卫鞅如此大才,因其包含了以下几方面意思:一是回忆过往的辉煌,主要是秦穆公时西戎争霸的历史,那是春秋时秦的顶峰。二是自揭伤疤,痛定思痛,显示求贤的真诚与迫切。三是开列条件“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确实是真诚求贤。比较而言,秦国求贤之心让六国汗颜。

笔者大致数了一下秦国自孝公而至始皇重用的六国人才,依次是:

卫鞅,深彻变法二十余年,秦国由弱变强,东出击败魏国,俘公子卬,拜秦国丞相,封商地,号商君。

犀首,本名公孙衍,率秦军大败魏国,杀魏将龙贾,全盘收复河西之地,函谷关重新为秦所有,拜大良造。

张仪,行连横之策,分化瓦解六国,伐赵韩魏楚,取巴蜀、汉中地,拜丞相。

魏冉,宣太后之弟,因拥立秦昭王有功而被重用。好发现、结交、重用人才,武有司马错、任鄙、白起,文有樗里疾、甘茂。尤其是与白起的合作,堪称黄金搭档。拜丞相,封陶地,封穰侯。

范睢,献策秦昭王对内“强公室,杜私门”,罢宣太后、魏冉职权而行亲政之权,对外“远交近攻”,蚕食诸侯,最终使秦成就帝业。拜丞相,封应地,号应侯。

蔡泽,计然大家,西向入秦,说应侯辞退相位,任秦相未几而自辞相,为不多之无大功丞相,号纲成君。

吕不韦,卫国大商,在赵国见到作为质子的异人,以为“奇货可居”。经过复杂布局,将改名后的子楚投入华阳夫人门下,被立为世子、太子,最终登上秦王之位。始皇帝即位后被封为丞相,期间组织力量编写了《吕氏春秋》,实现了兵器的制作标准化,大大增强了秦国实力。封文信侯,封洛阳十万户。

李冰,著名水家,入秦任蜀郡太守,修都江堰,使蜀地真正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李冰父子被百姓造二王庙而拜祭,历两千年不绝。

郑国,主修郑国渠,使关中大治,官职不详,《大秦帝国》中言拜大田令,未见佐证。

尉缭,著名兵家,所著《尉缭子》,为“武经七书”之一。入秦被拜国尉。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提出了灭六国的总战略,建议大肆贿赂六国权臣而不使合纵,终一一破灭六国。

李斯,入秦在郑国前,之所以最后介绍乃为压阵。李斯贡献很多:上《谏逐客书》,为秦国挽回了人才;制定灭国方略,扫平六国;制定帝制、国制,推行郡县制,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奠定华夏几千年文明基础。他的破坏力也是巨大:焚书坑儒、拥立胡亥,将秦帝国推入万劫不复之深渊。无论如何,李斯都是拥有超能量的人。先拜客卿,再拜廷尉,最后拜丞相。

另有姚贾、顿弱及各方博士,不再一一叙述。

一路梳理下来可以发现,秦国确实忠实的执行了孝公的求贤法令,使得秦国虽被人称为“虎狼”,却令人才趋之若鹜,争相入仕。

从某种意义上说,灭六国者,六国人也,灭秦者,六国与秦人也。

后续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读史小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