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计委划重点: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确定11项工作重点

 txw40 2017-03-13


2017年是第一个3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一方面希望将切实有效的举措向固定的制度转化;另一方面,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探索新的举措,力求在预约诊疗、日间手术、急诊急救、诊区安全与患者隐私保护相关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7年2月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的焦雅辉副局长介绍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有关情况,以及未来的重点工作规划。



改善医疗服务取得阶段性成效


焦雅辉表示,改善行动医疗计划是从2015年开始为期三年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实施两年来,在全国医疗卫生战线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服务流程不断优化,有效增加群众“获得感”。各地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改进服务质量。截至2016年底,1378家医疗机构提供移动支付结算方式,同比增加710余家;1445家三级医院建立信息库,为患者提供信息查询和推送服务,同比增加200余家;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平均达到38.6%,同比提高6.5%,3329家医疗机构实现分时段预约诊疗,有效减少患者的候诊时间。江西利用“为民健康网”、微信等多种渠道提供预约诊疗服务。广东在41家医院启动“非急诊实名预约诊疗”试点,有效遏制倒卖号源现象。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预约服务时间准确到分钟,门诊预约率达90%。


医疗质量不断改进,持续增强群众“信任感”。各地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认真落实优质护理要求,不断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截至2016年底,7700余家医疗机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其中三级医院1953家、二级医院5792家,同比分别增加354家、1229家;所有三级医院、6000余家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1507家三级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天津大力推进胸痛中心建设,心梗患者死亡率、致残率明显下降,其中天津市胸科医院心梗患者死亡率下降了5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增设伤口造口护理、血液净化护理等8项专科护理服务,方便患者复诊及随访。


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全面增进群众“幸福感”。医院通过推行日间手术、专病门诊、多学科联合门诊等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截至2016年底,396家医疗机构设置日间手术中心,同比增加近300家,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达11%;6800余家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覆盖了1330个县。


努力和谐医患关系,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实现县级区域全覆盖,医疗责任险和医疗风险互助金参保医疗机构近7万家,覆盖超过90%的二级以上医院,“三调解一保险”的医疗纠纷预防处理机制作用日益凸显。


平战结合做好儿童医疗服务,着力提升患儿家庭“安全感”。各地按照《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加强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合理调配儿科医疗力量,缓解儿科医疗资源不足导致的供需矛盾。


2017年的11项工作重点


2017年是第一个3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一方面希望将切实有效的举措向固定的制度转化;另一方面,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探索新的举措,力求在预约诊疗、日间手术、急诊急救、诊区安全与患者隐私保护相关工作取得新成效。今年工作将在以城市三级医院为重点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继续贯彻落实“行动计划”,并确定了11项重点工作:


一是科学实施预约诊疗,逐步扩大实名制预约诊疗试点,探索开展检查检验集中预约。         


二是加强医疗资源调配,根据就诊情况,灵活调配机构门诊、住院、药房等医疗资源。     


三是推行日间医疗服务,加强日间手术精细化管理,探索开展其他日间医疗服务。

四是持续提升医疗质量,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重点做好分级诊疗医疗质量连续化管理,并加强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


五是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充分发挥临床路径作为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工具的作用。


六是创新急诊急救服务,鼓励探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多学科诊疗模式。


七是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提供信息查询与推送、信息化结算支付服务,搭建双向转诊信息平台,保证分级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八是深入推进优质护理,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九是加强药事管理和药师队伍建设,转变药学服务模式。


十是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探索建立中医综合治疗等模式,满足患者中医医疗服务需求。         


十一是加强诊区安全与患者隐私保护,为医患双方提供良好诊疗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树立行业良好风气。


“2017年是第一个三年的收官之年,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始谋划第二个三年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焦雅辉表示。今年下半年,根据评估情况及早谋划下一个三年的改善医疗服务。改善医疗服务这项工作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医疗科学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专业技术服务和人文服务相并行,所以改善医疗服务会长久的抓下去。下一个三年是到2020年,也是“十三五”的后半段,这是一个关键时期。而且改善服务的宗旨已经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一方面抓改革,一方面抓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所以下一个三年,一方面要巩固现有的在改善医疗服务方面的成果和成效,同时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变成制度固化下来。在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有一项是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办医、管医和医院三者之间的责权利,同时也涉及医院内部实行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我们会把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中好的经验固化下来,变成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尤其是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比如信息化等,针对影响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感受的一些瓶颈问题,秉着改革与创新的思路和原则,不断完善和丰富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理念、手段和方式,融入到下一个三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变成全国医务人员的具体行动,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医改,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