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头,头为“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最盛的地方,适当的寒可以刺激头部血管及神经,有助于保持大脑清醒,起到保健作用。暖足,人的足部距离心脏最远,最易受到寒邪侵袭,有“寒从脚起”之说,所以足部保暖很重要。 一、适当寒头:因人而异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所以才有“寒头”养生之理。从人体经脉和络脉的循行走向来看,人的阴精、气血特别是阳气,均上走于头面,所以头面部的阳气最充足,也最能耐寒。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也说:“人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睛及鼻干。” 当然,“寒头”并不是说天寒冷时,故意不戴帽子让头部受凉,而是不要稍微有点降温、略有凉意就马上戴帽子、包围巾等。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头部尽量适应自然温度变化,在确实需要时,才适度使用帽子和围巾等。当然,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保持头部的寒冷要有度,如体质虚弱的人、老人和孩子要根据各自情况而定。 适当寒头,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的功效,须依各人的接受能力而定。冬季气温低,坚持将脸和双手浸泡入冷水中,可迫使鼻、脸部位血管收缩乃至上身血管收缩,从而提高人体抗御风寒的能力,从而预防感冒。脸部直接接触冷水时,如果感觉不适应,也可以用冷水毛巾擦洗脸部,以减少直接刺激的程度。 有些人冬天怕冷,喜欢用被子覆盖头面睡眠,这样既妨碍呼吸新鲜空气,又会使头部温度过高,不符合“寒头”的养生习惯,所以要改变。 二、脚部受寒或伤五脏六腑 脚离心脏最远,是全身血液循环的末端,热量传到脚部很慢,又在身体的最下部,是阴气聚集的部位,本身就容易寒,我们常说“寒从脚起”就是这个意思。再者,中医认为,足为三阴经(肝、脾、肾)之始,三阳经(胃、胆、膀胱)之终,足部以下有60余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所以脚部受寒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加之冬季皮肤由于缺少了气血的润养,容易出现干燥、冰冷的情况。按按摩、泡泡脚、补补营养,这样才能护好脚。 1.密集按,循环好 脚掌可以说是人体脏腑的集中反射区,按摩脚部可以刺激气血运行,改善脚部冰冷和干裂情况。按摩时不必刻意地去记脚上那么多的穴位,从左到右进行密集地按压就行,每按一个地方,需停留3~5秒再抬起,以保证有足够的刺激量,直到脚由粉红偏白的颜色变成红色,僵硬的脚变柔软、变热为止。 2.艾叶泡脚,促代谢 坚持每天热水泡脚也能刺激气血运行,增强新陈代谢。可以试试艾叶泡脚,艾叶可祛寒、除湿、通经络,艾叶泡脚正取它的药物功效。将艾叶撕碎放入泡脚桶里,用滚开的水冲泡开后自然冷却到温水泡脚,并配合双手按摩足底,使药物更好地刺激足部穴位和反射区,从而达到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睡眠的目的。 注意要泡到全身微微出汗,不可大汗,再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既去了寒又不泻气。用艾叶泡脚每周一次即可,要忌寒凉食物。 3.补维A,皮肤嫩 长期偏食而导致营养素的缺乏也会使脚干裂。缺少维生素A,起初的表现仅仅是干燥,但如果不及时补充,慢慢就会由于毛囊上皮角质化,出现脚部干裂。 建议饮食上以清淡滋补为主,多喝杂粮蔬菜粥,比如薏米、小米、胡萝卜粥,以确保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的摄入。此外,也要多吃些富含铁元素和花青素的黑色、红色食物,比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它们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活血化淤,促进血液循环。 “寒头暖足”是中医总结的养生智慧,头部适当寒冷,脚部保持温暖,既能在天气寒冷时预防感冒,又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但是要注意根据自身条件适当进行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