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怎么来的?是认识论得来的,是认识的结果。本公众号的内容修订为: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具体且看下面对认识论的阐述。 如果你看到了一张桌子,这是视觉直接引起的认识,这是感性认识,你看到一把椅子,这是感官视觉直接引起的,是感性认识,如果你看到桌子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块木头,那么这就是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只要是对客观存在正确的反映,都是正确的认识,两者不可偏废。哲学认识论的反映论,有些客观存在,感性认识可以正确反映,有些需要理性认识正确反映。 认识的结果和目的是知道,正确反映了,那么我们也就“知道”其存在了,真实存在了。不管是感性认识的方法还是理性认识的方法,一个客观存在,能够让我们知道了,就达成目标了,根据本号的方法论思想,那么就可以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没有谁伟大,谁渺小之说,他只是人类的两种认识。 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是有区别和关系的,区别是,理性认识不是感官直接的感知,而感性认识是感官直接的感知。理性认识是感官大量的感知积累以后产生的一种新的不同于感性认识的认识,感官直接把握不住的认识。比如说,水果,这个理性认识,我们看不见水果,我们直接看得见的是桃子 ,苹果,香蕉等,水果就是从它们中理性抽象出来的一个抽象概念,这就是理性认识。概念就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再比如说,我们看见过很多人,然后我们抽象出一个好人的概念。我们通过大量的看一种商品,我们就有了好商品的概念。 无论理性认识还是感性认识,都是有客观现实的现实基础的,被反映的客观存在,和我们的感官或者大脑。都是我们的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没有客观存在也没任何认识。我们的目的也只不过是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如果感性认识能够反映,那么就直接反映就是了,理性认识能够达成这个反映目标的,能够让我们知道的目标的,那么就理性认识,两者没有谁大谁小,白猫黑猫抓着老鼠就是好猫,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就是好的认识。 本公众号三大部分内容: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人的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世界观和方法论怎么来的?是人们通过实践,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得来的。我们之前讨论的心灵学就是感性认识的一种,就是感觉。认识就涉及到两大主体,一个是主体,认识者,就是我们自己,人,一个是客体,客观存在,被认识的对象。一个客观存在给予我们一种感觉,对应我们一种感觉。举个例子,一个杯子在那里,这样的一个客观存在,我们用眼睛看一下,那么就认识到了,此时,我们心理就有一个杯子的映像,感觉,这是什么?这是认识,而且是感性认识。一个女孩,西施,坐在那里,我们用眼睛一看,然后内心有一种感觉,一种美的感觉,漂亮的感觉,这就是她的这个形体,长相,在你的心目中的客观反映,就是一种感觉,美的感觉,然后,东施,坐在那里,然后你的心中没有美的感觉,一种丑的感觉,这也是一种感性认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内心的感觉是与客观存在相对应的,客观的存在一种完全可以用形状,数量等理性概念描述的客观存在,然后对应我们内心相应的感觉。我们之前讨论心灵学,我们注重的是内心感觉,注重的是认识的主题,感性认识的主体,人,人的内心,此时我们应该进一步强调客观存在的客体本身,客观存在的性质,什么样的客体给予我们什么样的感觉,那是唯一对应的,而这个客体,完全可以理性概念描述表达清楚的。我举个例子,还说女孩,如何能够让你产生美的感觉?这个感性认识?主观感觉。客体只要符合个子高,比如168,体重和身高匹配匀称,体重比如110斤,脸五官身材0.618黄金比例,然后其他的身体器官客观存在的量化要求,就不一一细说了,只要具备这样的客观存在要求,那么就能够给你美的感觉,这就是认识客体的存在问题。这一段说了一下感性认识的主体感觉和客体存在的问题。之前讨论的心灵学,就是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一种。 认识论,就是一种反映论,是我们人类主体对客观存在客体的反映。就像一面镜子对一只猫的镜像反映一个道理。认识,作为名词,就是客观存在在我们大脑中的反映,作为动词,就是我们通过观察听思考等实践手段用大脑去反映客观存在。然后我们认识客观存在的反映分为两类,一类是感性反映,感性认识,一类是理性认识反映。理性认识的反映要建立在大量感性认识反映基础之上的。感性认识就是指的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指的就是概念,判断,推理。 那么理性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问题又是怎么样的呢?答案是,同理感性认识。我们来看,理性认识,我们头脑中有一个苹果的概念,这是我们理性认识的主体认识,主体理性认识,然后客观现实中有一个客观存在的苹果实体,就是这样的。比如水果概念,在我们头脑中的一个理性认识,然后客观存在上有各种水果的客观存在。概念,就是抽象出了一类存在的共同本质属性的一个抽象,一个理性认识。同样,判断,推理也是如此。它们与我们上面说的感性认识,感觉认识,我们可以看到是截然不同的一种认识,就是理性认识。比如推理吧,我们靠感觉是无法进行的,唯有抽象理性层面进行推理。同样,美,我们靠理性是无法认识的,唯有靠感觉才能够认识到,感知到。我们学校学的数学,物理学,等科学,都是我们人类的理性认识知识。 认识,即,主观主体对客观存在的感性反映与理性反映。在这里,主观反映者必须具备完善的反映工具存在,比如,你反映声音,你得有耳朵,如果没有耳朵了,大脑听觉系统受损,那么就无法反映了,听不到音乐了。如果眼睛被蒙住,那么看不到美了,即,反映不到客观存在的美了,无法感性认识客观美的存在了。照相机坏了,你还如何照相呢?显然不能了。这是关于认识的另外一点知识。 所谓的心灵感知,不过就是人的感性认识,跟你鼻子闻到屎,感觉很臭,眼睛看到花,心理感觉很美,舌头尝到盐,感觉很咸,别人打你一下,皮肤,感觉很疼,一个道理,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反映的是客观存在能够看得到的听得到的感官能够感知到的客观存在。不能说不对,难道你闻到肉很香,是错误的吗?肉当然是很香的,这当然是一个客观存在。虽然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但是不能轻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各司其职,分别反映着这个客观存在世界的两类客观存在,且理性认识以大量感性认识为基础。不过,你要知道,有些东西,感性认识是认识不到的,比如推理,比如有个大仙说,他可以心灵感知,掐指一算,就知道你的过去和未来,不需要理性推理,这就纯粹的胡扯了。感性认识是不能够推理的。这时候感性认识就不行的,失效的。但是,理性认识却可以做到感性认识能够做到的事情,比如我们上面举得例子,女孩很美,理性认识就可以构筑出各种客观存在比例,那就是美的客观存在。感性认识能做的,理性认识都能做,感性认识做不到的,理性认识也能做到,这就是为什么机器人要崛起了。在反映客观存在上,机器人完全可以取代人。因为人的理性认识,比如数学,都完全可以编码程序化。 宗教为什么不行?因为一直停留在心理感知层面,心理感觉层面,感性认识层面。所谓的艺术,也不过如此,只是一种感官的认识,感官的享受。老子曰:五色令人心猿意马,就是太美的客观存在,让感性认识这匹马拴不住了。感性认识没有太大的研究,人类的发展,主要还是得益于理性认识的挖掘,得益于科学,科学研究。近代人类社会的崛起,以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为代表科技的推动作用占比是巨大的,不说90%,80%的推动作用是有的。那些停留在心灵感觉层面研究的学问,对这个社会推动作用贡献不大。满清的之乎者也阳明心学被西方鬼子的坚船利炮之科技给干翔了。感性认识,心理的作用,感官的享受罢了。它,享用的是理性认识打来的胜利果实。 有的方法完全的感性方法就可以,就可以达成目标,内容完全是感性的就可以,比如你挑一个古玩,漂亮的花儿,衣服,看着好,买下拿走就行,不需要理性分析。就可以达成你的目标,你的目标就是感觉好。有的目标的达成需要纯粹的理性方法,比如459878*45666=?内心感知一下,胡乱找个数字,肯定不对,达不成目标,需要理性抽象计算一下,这就是需要纯粹的理性方法,感性内容方法达不成目标。有的方法感性内容和理性内容都必不可少。对于这种少了谁都不行的方法,还要弄明白各自的内容职责和各自在整体方法中占的百分比。总之,分为这三种情况,从感性和理性方法论内容角度,将方法论区分为这三类。具体,看你的问题和方法。 听到美妙的歌曲,我们感觉很爽,这是感性认识,吃到美味佳肴,恩,感觉很爽,感性认识。感官享受。看见美妙的文字,我们也感觉很爽,感性认识。人的一切不过为了满足自己的这种感官需求罢了。精神的或者身体的,精神的也是身体的,是大脑,大脑神经罢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性认识为感性认识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