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卡40|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大概因为孤独

 杏仁BOOK 2017-03-14

昨日签:汉字

点击获取 

今日签:创作

2017.3.13

▼▼▼点击长按,保存读书卡


杏仁记录

上面的文字出现在译者序中,林少华曾与村上春树有过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村上春树有如是表述。

追求灵魂的自由,追求与读者的共鸣,通过写作这个孤独的行为与他人沟通。以上,就是村上春树写作的初心吧,大概也是很多写作者的初心。

后面的书摘,喜欢村上春树的读者,不妨一看。

书摘

《海边的卡夫卡 · 译者的话》?

作者:[日] 村上春树?  译者:林少华

闲谈当中他显得兴致很高。一个小时后我以采访的形式集中问了几个问题。他回答得很有新意。关于《海边的卡夫卡》,因为他在中文版序言中谈得更全面,这里就不说了。此外几点简单归纳在下面的引号内。?

  (1)关于创作动力。“我已经写了二十多年了。写的时候我始终有一个想使自己变得自由的念头。即使身体自由不了,也想使灵魂获得自由。我想读的人大概也会怀有同样的心情,而这大约就是我所追求的东西。”?

  (2)关于奇异的想像力。“想像力谁都有,难的是接近那个场所,找到门、打开、进去而又返回——我并没什么才华,只不过具有这项特别的专门技术。如果读者在看我的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那就是说拥有了和我同样的世界。”?

  (3)关于孤独与沟通。“人生基本是孤独的,但同时又能通过孤独这一频道同他人沟通。我写小说的用意就在这里。”“人们总要进入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在进得最深的地方就会产生连带感。或者说人们总要深深挖洞,只要一直挖下去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而用围墙把自己围起来是不行的。”?

  (4)关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读者。获奖不获奖对于我实在太次要了。何况一旦获奖就会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匿名性’,非常麻烦。再说诺贝尔文学奖那东西政治味道极浓,不怎么合我的心意。”?

  (5)关于小说中流露出的对中国(中国人)的好感和中国之行。“我是在神户长大的。神户华侨非常多,班上就有很多华侨子女,就是说从小我身上就有中国因素进来。短篇《去中国的小船》就是根据那时候的亲身体验写出来的。关于去中国,由于中国有那么多读者,去还是想去一次的。问题是去了就要接受采访和宴请什么的,而我不擅长在很多人面前讲话和出席正式活动,以致逃避至今,倒是很抱歉的。”?

一张书卡,一本好书 @杏仁BOOK

今天,我在写微习惯月总结、自控力第五周学习笔记(其实应该在上一周完成,我又拖延了),希望明后天可以推送。

点击杏仁BOOK公众号菜单栏内的“日签”,获得更多读书卡。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赞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