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从无到有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都成为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1.品牌流失问题 我国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多是以合资企业为主,从车型引进,生产线设备采购,合资外方往往能够赚取全部利润的80%,由于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及出口销售渠道均需要依赖外方,使中国汽车企业在利益分配上丧失了话语权,我国成为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外资全方位控制我国汽车产业的格局如果不加以改变,中方只能在汽车产业中获取微薄的加工制造费用,而这点利润的获得还需要以资源耗费,环境污染为代价,中国要解决品牌问题迫在眉睫。 2.品牌老化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汽车工业开始大力发展,曾涌现过大量的汽车知名品牌,解放、红旗、东风等,但随着几十年来的发展,这些汽车品牌发展步伐较慢,无论是研发技术,还是车身整体流线均落后于世界同等水平,而这些都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开国元勋,品牌老化问题渐渐成为制约这些汽车品牌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做好品牌延伸成为发展的首要问题。 3.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以轿车市场为例,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势头不错,但一直以来只是以中低档车销售为主,目前只有在5万元以下经济型轿车领域,自主品牌依然有很强的价格优势,至于自主品牌企业推出的10万元以上的中高级别轿车,虽然在同级别的车型中仍具有一定价格优势,但由于购买这一档轿车的消费者更看重品牌和技术,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很难转变为市场上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 4.汽车企业存在数量多,规模小、人才与资金匮乏问题 目前中国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多达100多家,全国有27个省(市)生产汽车,有2个省(市)已建成轿车生产线,不少地方政府都把汽车工业作为本地区支柱产业,由于整个汽车工业竞争不充分,汽车项目赢利过于容易,导致跨地区的兼并重组存在较高的成本,政府主导型投资行为和地区封锁较为严重,这些情况严重的阻碍了我国汽车工业朝着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政府应对此种做法作出相应的调整。 5.发展模式存在问题 合资经营这样的方式虽然使我国的汽车工业在初期建设曾经得到过较快的发展,但到后来在一定的程度上反而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合资经营使得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流失的速度加快,甚至一些知名汽车品牌已经不再被生产,鉴于这种这些情况的出现,社会各界展开了大辩论,探讨新的汽车工业发展模式。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战略发展的建议 中国汽车品牌只有拥有独立的品牌,才能够拥有足够的主动权,不受外资的限制,因此,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应作出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培养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在产品的品种、质量、性能等方面制造差别化。而且更需要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外国汽车企业之所以强大,有重要的一点也在于其独特的新型企业文化,因此,建立企业文化的同时需要以不断地提高本企业的研发技术为前提,要在提高汽车性能的同时,使消费者在消费时,持有良好的购买意愿。 2.激活原先品牌 中国原先一些汽车品牌,如解放、红旗、黄河、东风等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上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我们一方面要重新进行品牌广告的宣传,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杂志等进行各方面报道,但最重要的是这些品牌的企业要对汽车研发技术和轿车车型进行再研究,推出新产品,甚至做到品牌延伸,推出新品牌,因此营销变革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找出自己与别人差别,做出自己的特色,汽车产业也不例外。 3.加强技术研发,调整产品结构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这是通过较低的价格来占有市场份额实现的,而且发展大都是低档汽车,长期下去,就会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不但在技术研发上,而且在产品结构上都要进行提高。具体来说就是以下两点。 技术研发上,首先企业内部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强化企业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实现企业要求自我进步的良好风气,政府对汽车企业不论在政策环境,还是资金、技术、人员调配要给予支持,企业可以学习国外发达国家汽车企业先进的技术经验、管理经验、营销经验及品牌管理方法。 在调整产品结构方面,首先要做好市场细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明确企业市场定位的同时,对企业的品牌价值定位作出判断,再以不同品牌价值的车型去开拓不同的细分市场,迎合消费者自身价值体系的需求。同时创立我们自主汽车知名品牌可以走两条路,一个是先占领中低端市场,以中质低价切入,创出牌子,再向高端市场挺进;另一个是从高端产品做起,直接创建新的高品质品牌,但这一点很困难;再就是在汽车的某个关键核心技术上拥有新的突破,以此为切入,创立自主品牌。 4.发展汽车集约化发展道路 产业集约化的发展,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着力点首先放在整合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规模上,把现有的主要汽车企业重组为几家集团,几家零部件系统集团公司,便于对技术、资金、人员的管理和利用,增强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集团的规模经济效益。 坚决走专业化分工之路,第一是使整车生产企业退出大部分零部件生产领域;第二是组建零部件生产集团,提高专业化效益;第三是打破地区封锁,按最优采购原则构筑产业链;第四是改变目前整车生产企业直接面对众多零部件供应商的局面,采取模块化生产方式,使主要的以及零部件供应商承担整车的所有部件的配套,并负责与二级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以围绕整车企业形成逐级配套,逐级协作的分工体系。 5.选择最优的发展模式 自主品牌建设在目前有多种方式,但都是同样的目的打造民族强势自主品牌,发展模式有多种选择,选择合适的就是最优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自主研发,自主研发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自主研发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带来收益,因此许多有实力的国内本土企业很少依靠自主研发,但这是国家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跨越的,国内几大汽车集团在自主研发方面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第二,联合开发,在合资企业中开展自主品牌建设计划,有利于吸收最先进的汽车技术,这也是当年以市场换技术的出发点,但是在目前合资企业中,这种设想的实施却异常艰难,毕竟核心技术都被外方控制,如果外方不同意,中方搞自主开发的难度很大。 第三,设计外包,对于刚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汽车企业而言,不失为一种最为可行的方式,符合国际分工的要求,但从长远而言,掌握关键汽车技术是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与外包并行的是,本土汽车也要加大关键技术研发。 我国汽车发展现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自主品牌汽车百花齐放,获得了可喜的业绩,鼓舞了国内汽车工业发展自主品牌的士气。当然我国汽车工业在发展自主品牌建设的道路上存在着许多问题,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由于国家、政府、人民的支持,汽车企业的发展环境和自身发展要求都会有很大的改善,届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将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不说国产,我算是开过几个年龄有些大的合资车,2000年的雅阁,05年的别克HRV,还有差不多也是05年的桑塔纳3000。雅阁开了有26万公里,15年左右的时候也是天窗漏水,变速箱损坏 ,悬挂系统老化咣当响,启动马达损坏,修了不少钱,15年底退役了。别克HRV现在还在开,开了16万公里,高速噪音很大,发动机转速上两千声音很大,天窗也漏水过,现在怠速抖动的厉害,悬挂避震也不行了,过个弯屁股有些甩,前天冷却液漏水修了,之前换了雨刮总成,还修过空调。发动机舱现在几个地方都在渗油,油路密封都老化了。桑塔纳3000悬挂也不行了,空调修过,高速跑起来飘的厉害,倒档很难挂进去,离合器很硬。以上供大家参考。我觉得合资所谓的耐用就是那么回事,别被神话了,照样问题一堆。 其实,大家仔细观察周围买车的人群,会发现,买进口合资品牌的大都是开车仔细,收入稳定(党政国企居多),行驶里程不多的用户。而买国产品牌的的大都是低收入,用车为生活工具,或刚出道的年轻人,行驶里程较多,并且,大都集中在大城市城乡结合部,中小城市,路况不好地区。这就是这几年国产SUV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 这也能证明,国产车更易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当然也有国产车过于注重成品,品控水平有待提高。换言之,进口合资品牌如果在一个较差的使用环境,一样,故障频出。 我以前买的是奇瑞A5,10万公里几乎没有任何问题。戈壁滩到处跑。后来买了标志3008,苦难日来临了,小毛病不断,到4S店竟然说是老毛病,或使用不当。真想以前开奇瑞的日子,同样的路,使用环境相同,但前者让我更舒心。 一分钱一分货,国产自主是配置足价格低,外国品牌是品牌好,质量稳定!但是现在同样价格的车国产完爆合资和进口! 第一国产自主下降很快是指那些还在造烂车不思进取的企业,不是指的所有国产,吉利,长城,长安,传祺荣威等企业销量暴涨! 第二国产车况下降哪有你说的那么快,以前国产车发动机用的大多数是三菱发动机质量很稳定,但是很多买国产车的因为便宜所以对于保养车子并没有像十几二十万的车子一样那么用心,但是请改过观念了国产一样很坑造! 第三国产之所以说下降很快其实是因为国产别再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教上功力不深,所以导致车子开过几年后总感觉松松散散的,这个需要时间积累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提升的 我几个南方的朋友买的车有2007年的进口别克荣御,开了20万公里15年卖了9000元,各种坏,不知道是不是买的假别克还是开的不爱惜,2002年版手动帕萨特2008年开了10万公里大修了变速箱卖了5万,2008年的进口克莱斯勒300C也是各种坏,现在开了15万准备卖2万,也许我这几个朋友都不怎么爱惜车吧,但保养都做的足,毕竟家里都有小生意,但这几款车的确不能说没毛病的。所以不要以为进口车合资车好的没边了,说实话都是毛病一堆! 你所谓的自主品牌是指十年前的还是现在的?十几年前,自主品牌见的最多的,也就是奇瑞风云,吉利的美日,因为国外的技术封锁,这些车子,也就是国外老旧的技术,拿来改改,没有数据上的积累,照猫画虎,能跑就行,所以质量很差,慢慢的企业有了数据上的积累,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自主品牌也多了起来,企业研发也有了很多的技术沉淀,虽说和国外的顶尖技术还有一些差距,但是成熟技术已经没什么区别了。现在的自主品牌也都是配件全球采购,或许在装配工艺上还有一点差距,但是在整车质量上,某些品牌已经接近或者超越了合资车。至于楼主所说,车况下降速度很快,我个人认为,楼主完全是危言耸听。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一概而论,或许某些车型车况下降很快,那也是个别企业唯利是图,没有经过严格的开发流程采集数据,没有经过耐久性实验,用一些低成本的配件所致。 第一、成本原因,每一个自主品牌车企,利润太低,如果他们也能和合资车企一样,单个车辆纯利润能达到一两万甚至更多的话,自主品牌的故障率和车况不会更差!第二、技术原因,众所周知,自主品牌起步晚,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的发展历史都仅仅只有二十多年,无可否认,我们比那些有几十年、上百年的世界一流车企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我们的自主品牌发展的并不慢。第三、国家原因,因为汽车技术并不像航天技术、某些军事技术那么“高精尖”,国家对自主品牌车企扶技力度并不大,甚至没有任何倾向性,只要车企能纳税,合资车企国家反倒更重视,而不像某些国家,政府和民众都支持自己的自主品牌,中国人似乎并不是这样。第四、中国人相对来说,比较缺乏所谓的“工匠精神”和认真态度,什么都是“差不多就好”,而这似乎也是我们民族的共性和缺点。第五、说句题外话,中国人对自己的车企,带有不少成见,可以说这是中国人“崇洋媚外”的心态使然,也是自主品牌本身的确品质差导致的。但话说回来了,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支持自己的国货,还能指望别人来支持我们吗?最起码,不买国产汽车的同胞,也不要去诋毁、漫骂和抹黑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因为每次看到像奇瑞、吉利、长城等自主车企的发展历程时,都是满满的励志故事和正能量,都是那些怀揣“中国汽车梦”的中国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梦想,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向这些中国汽车人致以最起码的尊重和敬意。 材质不过关!装配不精!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且急功近利!国外名牌把车当工艺品造!而我们只是造工具!为什么.現在满大街﹤都是1,6以下排量的车?就是厂家钻国家政策的空空子!真正能用长久的国产车又有几种!不喜勿喷! 这是一个很缺乏公信的题目。出题问题的人不是自主车主,甚至是对自主车有偏见、持敌视态度、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一是采用了直接否定且先入为主的提问方式,二是才用了全包含且全否定的逻辑尺度,三是没有判断基准如同价格、同级别、同型号等,所以,我觉得很不公平,出现在公共媒体上是别有用心的,甚至是有人为五斗米做别人的抢手打出的子弹,让人不齿!强烈建议删除! 这个问题的立场先天就有问题。离开客观环境的问题都是耍流氓。现阶段国人就是把国产车定位在低端,所以人家也没必要非要造个卖不出去的高端车证明自己。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就是价格两个字。如果在明知道价格的前提下提这个问题,那潜台词就是为什么我花了低价却买不到和合资车一样质量的自主品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