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读宋词”的第十一课 ▼ ◆ ◆ ◆ 词人 宋祁(998年—1061年),湖北安陆人。他官做到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但真正让他出名的是因为一首词,也就是上面这首“木兰花”,因为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句写得好,被大家称为“红杏尚书”。 ◆ ◆ ◆ 词解 说到宋祁,就不得不说他的这首《木兰花》。 一来因为这是他的代表作,他因为这首词有了“红杏尚书”的美名。二来是因为他的词传世的只有七首,能选择的不多。 这是一首伤春词,伤春这个主题是被写烂了的,但是好的词人就是有把已经写烂的主题写出好的作品来的本事。 很多人都觉得这首词最精彩的部分是“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句。王国维曾说这一个“闹”字,境界全出。这叫做诗眼,古人写诗填词很注意这个,每个字每个字的推敲,一个字用得好,能够盘活一句诗。 但我觉得这首词精彩的部分是在下阙。 上阙词四句,简单讲一下。 写春景,用的是白描手法,勾勒出轮廓凸显出细节。 东城渐觉风光好,这一句“渐”字用得好。说明对美好春光的感受是有一个体会的过程,是慢慢地感觉到的。 縠皱波纹迎客棹,这一句“迎”字用得好。春江水被微风吹过来,好像是要迎接游人的小舟。 绿杨烟外晓云轻,这一句把远处柳丝像烟云一样的形状写了出来,让人既可以把绿杨和飘着的云朵联想起来,又能把轻飘飘的云朵和柳丝一样轻柔的特性联想起来。 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是本句的诗眼,红杏是春景的一小部分,这里用这个一小部分的拟人化描写,写出了整个春景的繁花似锦,热闹非常。 重点要讲一下下阙了。 词的一般规律,是上阙写景,通过景色描写引出下阙的感情描写,所以一般来说下阙才是征收词的重点。这首《木兰花》由于上阙景色描写写得太好,所以下阙人们常常忽略了。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浮生”出自《庄子》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这是道家对于人生的理解,人生是虚幻而不真实的。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说:“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既然人生是一场空幻,为什么欢娱的时光却还那么少,怎么能因为爱惜千金而轻视欢乐呢?这样的话好像每个中国人都会讲,这种道家对人生的理解已经成为中国人骨子里的一部分。 而作者在描写了一大段热闹的春景之后,写出这段有点看破的话,就很符合美学的一种形式了。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只有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才会做出如此天真烂漫的事情来。我们现在喝酒聚会,有谁会举起酒杯,对着夕阳说:“夕阳啊,你慢些落下,时光的,你慢些走,暂且留住你在花间的余晖吧。”不会的,这种名士风流早就在中国绝迹。 只有多情的宋朝人会这么做,他们的感情比唐朝人更细腻,读唐诗,往往豪迈之气在胸间,而到了宋词里,品味的是中国人独特的细腻之处。 宋词中大量有这类主题的作品,可以说宋词最重要的就在于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和描写。 据说宋祁生平风流,夜里常常一边写文章,一边让歌妓们唱歌跳舞,通宵达旦。有一次他在外办公,觉得冷,就叫人回去拿一件外套来,结果他的众多妻妾每人给他捎了一件外套,为了怕妻妾们吃醋,他只好一件都不穿,硬扛着寒冷走回了家。 这样心思细腻的男人,恐怕也只出现在宋朝吧。 (关注微信公众号“从小读宋词”:leishusongci,一起来听语文老师不会讲的宋词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