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唐时期是一个真正做到文成武德时代

 铁血老枪 2017-03-14

  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光照四邻。原因在于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其次是因为唐朝统治者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还有国内各民族的交往也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

  李唐王朝大有胡气,所以李唐王朝的特点是成为中国历史上开阔宏博多彩的王朝。当时的社会风气是非常开放的,有的公主下嫁,生活了一段时间,回去跟她爸说,这个驸马不好给我换一个,那就换一个。

  寡妇再嫁、女子离婚这些事儿很普遍,妇女裹小脚这种规矩从宋朝才开始。唐朝的时候女的出门都骑马,当时最流行的体育活动是打马球,女的也都能参加。女的如果要打马球,能裹小脚吗?裹小脚连道儿都走不了。

  唐朝的书生也不是文弱书生,书生文弱都是宋朝以后的事儿了。由边塞诗人所说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可见,他也是穿上了都护铁衣,才能写出这些句子,相当于随军记者。要是没有两下子,当不了边塞诗人,那时候没有汽车没有防弹背心,一文弱书生到战场上去,你不作死吗?所以这帮书生都是挺了不起的。

  李白是诗仙、酒仙、剑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他十年学剑才得来剑仙之名,这家伙一个人云游天下,不怕劫道的。你劫他一个试试?你看李白诗里面有很多“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之类的句子。而且那会儿唐朝人的风尚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书生都特别想建功立业,像他们这种文人的秉性脾气,跟当时多民族色彩和文化政策有关。

  唐朝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文学上把唐诗分初、盛、中、晚四个时期。诗坛四大天王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誉为“初唐四杰”。山水田园诗人有孟浩然和王维,王维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特别有禅意。王维外号“诗佛”,字摩诘,他取的字出处是一个大菩萨:维摩诘菩萨。

  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多描写边疆战场幽怨苍凉,将士勇武豪气,以及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文学成就很高,比现在口号似的军歌歌词写得好太多了。

  盛唐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两个传奇人物。俗话说韩柳文、迁光史、苏辛词、李杜诗就是中国文学的象征。作为一个读书人,如果要学习写文章,就看韩愈和柳宗元,学完走遍天下都不怕了.

  如果学历史,就学司马迁的《史记》或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学完你可以去当政客;如果学宋词,就跟苏东坡和辛弃疾学,学好了可以干掉方文山和林夕;如果学写古诗,一定是学李白和杜甫。

  李白和杜甫的创作水平是不一样的,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不一样。李白的黄金创作期是国家最强盛的时候,到处莺歌燕舞,他写他看到的东西,大部分就是花、酒、剑、歌、月,洒脱无极限。杜甫最有名的那些诗,创作的时间就惨了,“安史之乱”八年,一年没差全赶上了,所以特别忧国忧民。

  他说“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收蓟北关你啥事儿,他心系国家,看这个仗终于打完了,高兴到哭。李白一写诗就特别浪漫,“飞流直下三千尺”,高兴!杜甫一写就“卷我屋上三重茅”,郁闷!

  总的说来,李白的诗虽然也发过牢骚,但基本上都是写自己高兴的,这小子没什么发愁的事儿;而杜甫就是动不动伤感到掉眼泪,见到老同学了,也掉眼泪,见到花瓣落了,也哭。这就好像现在的人喝酒喝醉了,有文醉武醉,李白是一醉就乐,乐了就掀桌子;杜甫一醉就愁,愁了就哭。

  但是,这两个人厉害的地方并不是个人情绪,而是那种气度。并不是任何掀桌子和掉眼泪的诗人都能写出这些诗来。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俊逸洒脱,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抱负,一般人哪及得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