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号称诗佛,是盛唐时的著名诗人,成就仅次于李白和杜甫(实际上,杜甫当时的名气远远不如王维),他边塞诗、山水诗样样精通,尤其是绝句,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十五岁那年,王维孤身一人来到京师应试。由于他能写得一首好诗,又工于书画,还有音乐天赋,所以一到京师就成为达官贵人的宠儿。 两年后的一个重阳节,独在异乡的王维想起远方的家人和兄弟,油然升腾起一股思乡之情,于是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看似明白如话,实则蕴含着极高的艺术技巧。第一句连用两个“异”字写出了人在他乡的孤独情景,和起首的“独”字形成呼应关系。 第二句则是高度凝练之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是人人都有的,但在此之前没有人表达得如此通透,后来人也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一句诗成了一句俗语,这是诗歌的最高境界。 最后两句更是神来之笔,第二句已经把这种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般情况下很难再接下去。但王维的思绪却飞跃到千里之外的故乡,去猜测兄弟们的举动,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 所以说,这是一首神作,你想不到可以这样写,但写出来的效果却是人人都懂,直击灵魂,极简又极真、极深,非天才不能为也。 写作这首诗三年后,也就是王维二十岁时,他一举状元及第,又成为时人仰慕的天之骄子。但是,王维对做官不感兴趣,中年以后隐居于终南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