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跤场上不服老的爷们传统跤训练中国传统摔跤在公园一角落 京武分享老北京善扑营由来

 tjboyue 2017-03-14
每天12:00京武功夫与你不见不散

一起纪录分享属于我们的炼拳经历




29秒


京武功夫如是说:视频里带头抖皮带的老人就是京门善扑营传承人 善扑营摜跤功夫传承基地 何彦忠老师!



  老北京满族人,正黄旗。出生于摔跤世家。

  曾祖父和外曾祖父都在大清皇宫担任刚儿哒职务。

  满语意为摔跤总教练。

  专门负责训练大内侍卫。

  何老师3岁开始习练摔跤功夫至今已有50多年。

  积累了一些经验。

  愿与同道中人研讨和发展掼跤功夫。



后续小编会陆续分享

何老师日常摔跤训练的视频

以供广大武友学习

欢 迎 投 稿





  老北京旗人善骑射,爱摔跤。每当喜庆、节日或狩猎毕,常在一起举行摔跤比赛活动。所以说在善扑营当差的都是旗人。老北京有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之分,善扑营也仅从满族八旗里挑选兵源,且政审更加严格,善扑营基本上是由皇帝的父亲,母戚,妻戚三族中王室子弟所组成的。大多数都为上三旗的人。


  前清曾专为掼跤能手设立“善扑营”,目的是培养和训练掼跤能手,而不是为了娱乐。自清初顺治13年至光绪25年,每届蒙古王公年班觐时,必于阴历12月23及正月初五、初六、十九日,在中南海紫光阁“捏毯子”,令善扑营掼跤能手与蒙古掼跤能手较胜负。当时,在御前摔跤,必须铺垫棕毯,所以名为“捏毯子”或“摔毯子”。自康熙到同治、光绪年间,凡是充任善扑营“噶尔达”(翼长)的,都身体高壮,力大过人。善扑营除翼长外,还有扑户和“他西露”(意指军队的兵),上下共三级这三级的人都由旗人担任。


  善扑营的扑户们日常进宫当差。如营训练摔跤,骑射,骗马,跳骆驼,即弓(打硬弓),刀(举练大刀),石(双石头、石锁)等器械。及马(跑马和训马),步(跑步)。箭(拉弓射箭)。日常在沙性土地上练习。比富的表演皆在旃毯上进行。比高时扑户们身穿硬质棉布开胸短袖商议叫褡裢。腰间系有个骆驼毛质成的绳带叫中心带。下身穿长裤外穿套裤(没有裤腰和裤裆,只有两条裤腿,用三跟小带月裤要带项连接)。腹前系一条彩裙,叫水裙,脚下穿官腿靴子,其靴而上前后有两个凸肚,叫蟑螂肚靴子有关为官靴民则穿矮靴子叫私练。


  当时皇上于每年冬至日举行掼跤检阅,按等级高低参加比赛,如果本领特好的也可越级比赛。赛毕,由皇帝依比赛成绩,给褒奖、升级、加冕等。


  善扑营每到冬至要举行封地仪式。由翼长率全体扑户,营官寻焚香上表,祭地晒场就此封地,不在对摔实战,以防伤言事故,练一些基本功,为了提高专业素质准备比赛,扑户们皆自觉刻苦训练,并早晚在家中练习称之为私功夫。到来年二月二重新起用,开封焚表上香跪拜。就此为一年的开始,年复一年的轮回。


  大清国没落后,善扑营取消了,所有翼长、扑户、“他西露”等,因除掼跤外别无所长,一旦失业,便生活无着;于是有些人就纠集同好,表演摔跤,讨钱糊口。北京天桥一些摔跤场,就是由这些人创始的。


  老北京南城的一提宝三爷无人不知,二十年代时,天桥有好几个摔跤场;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宝善林又叫宝三爷所设,一个是沈友三又叫沈三爷所设,都是露天场地,围以粗木板凳座位,中间用黄土铺地,每天开始营业时,先用大镐把黄土刨松。


宝三体格魁梧,以摔跤为主,兼擅演“中幡”。“中幡”为碗口粗长一丈多的大竹杆,上面束一面彩色大长旗,再饰以小彩旗和铃铛等,有百斤左右重。宝三用手掌、手背、壁肘、额头、下颚、口唇等部位奋力将中幡擎起,不断更选姿势,观者喝彩。


参加摔跤的个个膀阔腰圆,轮流下场,宝三也参加。听老人传说宝三的父亲就是在善扑营当差的,也有说宝三爷本来就是扑户。解放后天桥当年的情景逐渐就没有了消亡了。


  大清国已经没了,善扑营已成为过去,但摔跤运动却方兴未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