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古籍书名拾趣

 老刘tdrhg 2017-03-14

 中国古代的医书很多,其取名各有特色,说起来真有些趣味。

最早的医籍《黄帝内经》,其取名来自于远古时代黄帝坐明堂与臣子们谈论医学道理的传说。因该书在形式上采取黄帝与臣子们一问一答的讨论形式,谈论的又都是有关内科方面的内容,故称之为《黄帝内经》,与《黄帝外经》相对。

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来自于远古时代,“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借“金匮”所指的古代帝王藏书之要地名,以喻本书所论之重要,故称《金匮要略》。

唐代名医孙思邈将其著作命名为《千金要方》,是因为他认为“人命至重,逾于千金”,意在此书救人之千金性命。而后孙氏又作《千金翼方》一书,以补充《千金要方》之不足,取后书与前书“交翼并飞”的含义。

最早的外科学著作《刘涓子鬼遗方》之书名,来自于南北朝时期龚庆宣关于此书是刘涓子从鬼神在庙中捣药治伤时,被惊吓逃走后其遗弃物中拾得的传说,目的在于抬高该书之身价。

金元时期名医张子和的《儒门事亲》,其名出自张子和“儒者必先知医,以事双亲,以尽孝道”的思想。

宋代儿科著作《幼幼新书》,“幼幼”二字取自孟子“幼吾幼及人之幼”的思想,反映了作者以拯救千百万幼童脱离疾病威胁为己任的职业道德修养。

在清代,吴鞠通有感于医界的种种弊端,著有《医医病书》一书,目的在于治好这些医生的职业病;医家王清任有感于以前许多解剖知识存有错误,历时40年实地考察,撰成《医林改错》,这也是该书取名《医林改错》的意义所在。 (杨吉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