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念住经讲记受念处观(四)

 彩票大仙王 2017-03-14

佛接着说:比丘又在感精神之不苦不乐受者,知:我在感精神之不苦不乐受。身体上的感受,时时刻刻都要知,精神上、心理上、意识心上不苦不乐的受,我们也要知。这个心理上不苦不乐的受多吗?也不多。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不苦不乐的受是比较平和平稳的,有苦有乐的感受,心不清净,肯定是喧闹的。说明我们的心很少有太平平静的时候,我们的心不是苦就是乐,总是在喧闹着。

我们去玩乐的时候,好像感觉挺快乐,快乐的时候,心就不清净,曲欢人散的时候,那种落寞的感受,就是苦。乐的当时,也是苦,心里不希望这个感受消失,不希望快乐过去,就想一直抓住它,那时候心是苦的。想要抓取人、事、物、理,这种抓取的心是不是很苦?凡是有所求,都是苦。

每个乐受当中是不是都含摄着苦呢?我们可以找找哪种乐受当中没有苦。苦有苦苦、行苦和坏苦三种,坏苦,是这件事情虽然让人产生了乐受,但是不能久长,这件事情终究会消失不见,当感觉乐受的同时,心里会担心失去,这就是乐受当中的苦受;当事情终于过去了,心里会产生失落感,这也是苦受。在享乐时,乐受会迁流变化,内心不希望这个乐受结束,心里就是苦的。而且乐受时间长了,就自然的不觉得是乐了,心里习惯下来,也就没有乐受了。

当我们发财的时候,亲人聚会的时候,这里都有苦受。当内心非常喜乐的时候,心就不是太平的,本身就是一种喧闹,不寂静,所以乐受本身就是苦。亲人聚一起,心里是高兴,但是高兴的当中也有苦恼,一方面担心亲人会散去,一方面还要为聚会作好多准备,要做很多事情,很麻烦。聚在一起的时候,各种各样的事都需要去处理,也许还有很多的矛盾,这是不是苦受?都是苦受。

过年过节做点美食,吃的很高兴,可是还要做各种准备工作,之后还要收拾,也都是苦。其实没有一种乐当中没有苦,太乐了就怕这种乐消失,而且要为这种乐付出代价,所以在这个世间里没有纯乐。行苦,每个人事物理都有行苦,都要有生住异灭,最后都会消失灭亡,不能长存,这就是行苦。老病死本身就是苦,是不可乐事,所以叫作苦苦。

最后是佛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所有的受都是苦。如果受里有乐,佛就不会让我们观受是苦,并且告诉我们不要追求感受。如果受都是乐,我们就不愿意去断除感受,还会去贪求感受的。因为受都是苦,乐受也是苦,苦本身也是苦,不苦不乐中还是有苦,所以一切受都是苦。

我们如果刚从天上下来,来到人中,人中再乐的事,自己能感到是乐的吗?别人沉浸在各种乐受中,自己就会感觉非常的苦恼,非常无聊。因为我们在天上住过,知道天上是什么样的境界,多么地殊胜和美妙,再看人间,那就没法对比了,这两个落差简直太大了,心里能感到高兴吗?一个天女在天上是什么生活境界,到这边嫁给一个种地的农民,她会是什么心态?

一个人如果是接触过美好的事物,再接触丑陋下贱的,心里肯定会接受不了。那我们要是从人间,突然到了天上呢?那是真快乐。所以一切的乐受,都是有相对差别的,越愚痴越容易满足,越能感觉到乐,越见过世面的人越不知足,越不会觉得到乐。因为他看的事情多,眼界开阔,见多识广,他就有智慧,不会轻易就满足,感到快乐。

佛要我们对不苦不乐的受也要知,身体在感受不苦不乐的受,心里要清楚。比如我们打坐,刚才身体一直很沉重,现在气脉通一些了,身体就稍微舒服点,感受就从苦受一点点转到不苦不乐的受,最后身体有一种乐受出来,这其中就有一种不苦不乐的受,心细一些,应该感知到。有时候我们集中精力想一些事情的时候就把身体忘了,身体本来是苦受的,这时忘了,那就不是苦受,而是不苦不乐的受了,否则就会继续感知苦受或者是乐受。

我们精神上心里上的不苦不乐受,也要知,如果心里麻木就感觉不到,明明这个事情是令人很难受和痛苦的,可是愚痴人就不知道痛苦,内心麻木。修行好的人,无心的人,心里也是麻木,对于逆境和苦境,就没有苦受,对于顺境,也没有乐受,并不觉得怎么样,总是与不苦不乐受相应。定和慧是连在一起的,越有智慧,越能观察到一切受都是苦,就不会再贪着受。如果能再修出一些智慧,就能在一切苦受上,感到不苦不乐受。

所以很多人的感受,各个不同。这要看各人的素质和智慧程度、觉悟程度,学法的程度,他的聪明程度,伶俐的程度。为什么一个人是一个感受呢?因为心里认知不同,智慧境界不同,同样一件事发生了,有人是这样的感受,有人却是那样的感受。比如在一个村落里,有一棵上千年的大树,非常高大,一百个人来观看这棵大树,就会有一百个观念和看法,树是一样的,人心不同,感受就不同,知见看法就不同。

每个人心有差别,那么每样事物在心里所呈现的状态就不一样,然后认知就不一样;认知不一样,感受就不一样;感受不一样,身口意行就不一样;身口意不一样,造作的业行果报就不一样。感知领会一件事,圣人感知,凡夫也感知,可是认知和感受都不一样,心不同,智慧境界不同所致。

佛教导我们修定修慧的方法,我们懂得各个法的概念和内涵,在作观行时,注意力都在观自己的感受上,一点杂思乱想都没有,定马上就出现了。有定时,再作观行,观行得就会越来越深细,所以是定慧同时存在,定慧等持的。

有定就有慧,没有获得定慧,观行就很困难。如果真正想观行好,在无人打扰的时候,观行一小时两小时,注意力都在观行的内容上,就会把自己忘了,心里都是观行的法,那时身体状态,心理状态都是非常的轻松愉悦的。色身的气脉打通了,身体也好,心理感受也好,外面的境界再来了也是无所谓的,这就是定慧。

所以我们修道就是好,如果不修道,心里全都是烦乱的状态。不管哪种方法只要掌握了,道理通了,修行就不是那么困难了。难易在人,当对观行的方法不熟悉时,就会觉得没有入手处,万事在开始这个阶段有些困难。熟悉了以后,就能够理解其中观行内容,然后自己下决心,找一个适当的时间和方法,努力观行,就可以入道。修行是逐渐由陌生转到熟悉,熟悉了以后,行住坐卧都可以观行,随时随地的进行观察、观行,智慧和禅定都会同时增长,身体的觉受也就好了,这就是修行。

欢迎加入解脱般若唯识三群,群号码:25882188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