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的教诲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0313第三版 作者:崔大勇 在传统概念里,家风是一个家族鲜明的风貌、风范,往往是一个家族中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或深孚众望,其言行被其他家族成员所追随仰慕,再经过代代相传,就形成了家风。我的家族里除了身为教师的父母之外,能回忆得起的祖上几代人均为普通农民,家里没有家谱,也没有世代相传的家训、家规。借着此次春节回老家过年,我认真梳理了我父母这个大家庭以及我自己的小家庭都有哪些方面能算得上家风。仔细想来,虽然没有成文的规矩,但通过言行举止还是有一些传承下来的无形的“规矩”。主要有这么四条: 一是孝顺。以前农村家庭子女多,每到父母年老,养老也就成了兄弟姐妹之间的大事,这也是评判子女是否孝顺的直接标准。由于经济条件差、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家庭琐事等因素,尽管我们有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但在农村因养老问题导致的兄弟阋墙、姐妹反目的事也屡见不鲜。我的父母在孝敬老人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兄弟姐妹之间时不时也有一些摩擦和矛盾,但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没有流露过不孝敬老人的想法,总是说该做的必须得做,不能让别人指指点点。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姥爷姥姥,父母都是尽己所能,伺候照顾,养老送终,尽到了儿女的责任。 二是不取巧。从我记事起,父母就经常教育我,做事不能想着取巧、走捷径。父母没有因为对我的关爱而放松管教,总是强调做人要踏实,量力而行,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靠自己,宁肯目标低一点稳一点,使点笨力气,也不能耍小聪明、急于求成。父母身体力行,他们都是农村教师,在普通岗位上认认真真地干到了退休,不争不抢,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绩,但也没出什么纰漏,收获的是同事和学生们的认可,还有安稳的退休生活。回首我的成长经历,自己身边一些朋友、同学、同事,因为想走捷径、急于求成,导致栽了跟头吃了亏,甚至锒铛入狱。对比之下,我一路走来虽然有曲折坎坷,但至少没出大的差错,一直在进步。 三是实诚。“做人得实诚”,这是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话。父母总说做人就得规规矩矩,实实在在,不能油腔滑调、不牢靠。父母经常拿身边例子教育我,同时也因不实诚的事没少收拾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把家里的收音机玩坏了,就推说是妹妹摔坏的,后来被妈妈发现,狠狠地修理了我一番。在父母看来,实诚是对一个人非常重要的肯定,只要我做到了实诚,在他们看来就是好的,就值得表扬。随着自己社会阅历的增长,我逐渐发现朴实做事才能赢得尊重,真诚待人才能收获信任,实诚是待人接物、在社会立足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技巧”。 四是善良。“多行好”,这是奶奶的口头禅,在她的概念里就是烧香拜庙行善积德。父母不信这个,但是一直要求我做一个善良的人,要有善心,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亏心事,多帮人,不害人,不损人利己。不管是街坊邻居还是亲朋好友,我的父母几乎是有求必应,能帮就帮。多年下来,父母周围形成了良好的互帮互助氛围,不管是兄弟妯娌之间,还是邻里朋友之间,关系都很融洽,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尽管现在的社会复杂,但就个人来讲,从小到大这么多年,一直秉持父母心愿,在分清是非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多做好事多帮人。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影响了我看世界看社会看人生的眼光,培养了我对是非对错的认知,塑造了我的性格。作为一名中央纪委机关的工作人员,更应该深刻认识家风的重要性,自觉带头传承和树立良好家风。 (崔大勇 作者单位:中央纪委第八纪检监察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