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三个月,高考地理复习如何能事半功倍?

 尽兴e5plldznbg 2017-03-15

距离高考还有三个月时间,如何有效利用这最后的时间交出一份满意的考卷?今天新东方优能中学地理名师——王迪老师来为你解答最后三个月关于复习的终极疑问,让你的高考地理复习事半功倍!

最后三个月,高考地理复习如何能事半功倍?

一.要不要大量刷题?

二.基础知识还要不要看?

三.模拟考每次都有新的问题暴露出来怎么办?

一.要不要大量刷题?

最后三个月很多学校的复习计划都是安排学生做模拟套卷,然后讲套卷。通过在讲解套卷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个人认为这种方式确实是适合大多数学生,但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会明显有“吃不饱,不过瘾”的感觉,而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同学来说,又会觉得听起来很吃力,觉得没有收获。那么在学生自主复习的时候,还要不要继续做大量的刷题呢?

答案是——不要。

无论学生的成绩到底如何,在能够完成学校老师留的套卷后,都不建议再去大量的刷题,这样重复性的刷题,会大大降低复习效率,而且毫无针对性,事倍功半。

那么如何能事半功倍呢?不刷题,学生又该做点什么呢?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不要大量刷题。各位考生可以随意找出一份做过的高考真题或模拟题,选择36或37题中自己曾经做过但是做不好的一道题,然后重新做一遍。很多人会发现,自己还是无法拿到满分,甚至还是会和当初一样扣很多的分数。当时没想到的采分点,现在依然想不到,有些话就是心里明白,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语言。所以你会发现,对于做过的题(除了选择题,你可以记住选项的答案),你并没有过目不忘,还是会有很多遗漏的点。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刷再多的题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真正高效的复习方法不是大量的去刷题,而是有针对性的去研究自己的错题,尤其是高考题(老师建议,如果一定要做题,偶尔做一套模拟题找找感觉是可以的,但还是要以高考题为主)。而对于自己做错的高考题,要进行反复研究、归类和总结。例如:

2016年新课标1卷36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最后三个月,高考地理复习如何能事半功倍?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这一题在去年的高考中考生得分情况非常糟糕,答的比较差的同学就是纯粹没有对比,好一点的有所对比,但不会结合着茉莉花的生长条件。其实本题的设问非常的一般,没有什么新的切入角度。但设问:(1)非常的具体详实——对比、有利、气候条件。(2)空间范围狭小(题干中明确指出是江苏、浙江和横县对比)。

而学生面对设问,并没有很好的结合图文资料思考,特别是文字信息。其实本题知识点在必修二人文地理: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中表达的很清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分为:光照,热量、降水、以及气象灾害。很显然,广西比江苏浙江的纬度低,热量更充分。但文字信息显示超过37度不好,这就是广西横县的优势。降水条件很显然也是广西好,浙江江苏有伏旱,有时降水强度过大,文信息显示土壤过湿不利于根系的发育。第三点就是气象灾害,不易受到寒潮的侵袭。

解决此题首先从设问里面的中心词入手——影响农作物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描述主要是从气温和降水,及其二者组合。再结合材料里面给出的茉莉花的生长习性,可以得出横县位于热带纬度更低,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时降水更多。本来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我们一般还谈光照和昼夜温差,这道题的背景材料里面谈到了喜光,但光照对比江浙并不是广西这里的优势,也不算劣势。气象灾害这个点学生其实很少有同学想得到,因为冬季也不是盛花期,学生对于有利于作物越冬这个点是没有常识的。

看完以上的分析后有没有发现,我们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和参考答案的研究,还停留在纵向看一遍,跟没看差不多。所以在这里,王迪老师想告诉各位考生:最后三个月,可以不必大量的去刷题,应该去认真的研究高考题,研究自己的错题,研究高考题的设问和标准答案,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加了解考试,了解自己。学会高考答题术语,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此题为例,我们要了解到,高考题不但考查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更考查同类气候内部产生地域差异的原因。

二.基础知识还要不要看?

要看,而且是一定要看。

从历年的高考题出处来看,虽然没有直接考查教材上的基础案例,但是对于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逐年加大的。

很多同学在最后三个月,陷入到题海战中,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是不可取的。高考地理的考查重点主要在于: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5、地理图像的分析、判断能力。

这些学科能力,需要考生反复结合研读地图册上的基础知识和图像才能逐渐养成,所以最后三个月还是强烈建议大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复习(关于如何看地图学地理请关注“不讲天理只讲地理”微信公众号,搜索文章“如何看地图学地理”这里就不再赘述)。

三.每次模拟考都有新问题暴露怎么办?

3月、4月和5月学校会安排各种模拟考试,适应性考试,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够适应高考的考试节奏,训练大家的心态。但很多考生会发现,每次自己考试结束后都会发现自己有新的问题暴露出来,上次是人口的选择题错了,这次又是气候的题错了,新问题层出不穷,有一种“按下了葫芦起了瓢”的感觉。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慌,一定要冷静下来去分析一下自己出错的原因。

关于做错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题干分析不到位;

二是知识点本身不会;

三是莫名其妙的马虎大意导致的低级失误。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我们需要做的是将此题收集起来,反复研究此题的设问、隐性条件等,确保下次再考类似的题,自己能够准确分析,不至于想偏;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就需要立刻寻求老师的帮助,将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彻底搞懂(地球运动那就算了吧,基础不好的同学不建议在这死磕);

如果是最后一种很多同学大考中常常发作的马虎大意,在这里建议大家:文综在答题时间够的前提下,多次检查选择题,避免出现类似的自己想选A,结果笔误选了B的情况。

关于最后三个月的复习和模拟考,要放平心态,每次发现不同的问题不要慌,而应该高兴,要把每一次考试都当作是对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复习的检验,而每一张试卷都是一张详细的“病例”,我们通过考试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才能真正的“对症下药”,确保类似的错误不犯第二次,这样才会更加有针对性,复习的效率才会更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