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大起底!她居然想杀李隆基,欲当武则天第二

 小天使_ag 2017-03-15

网络配图

公元713年,玄宗先天二年。据史书记载:“七月甲子,太平公主及岑义、萧至忠、窦怀贞谋反,伏诛。”在这一年的十二月庚寅,改元为开元。因而也有的史书称这一事件所发之时为开元元年。这一次政变史书称之为“太平公主谋逆”。事发三天后,太平公主被赐死在府第。

太平公主是不是真的有“谋逆”之事,还是因为他被杀另有别的原因?

应该说,刚开始李隆基和姑母太平公主的关系是很好的,他们曾经也算是一根绳索上的两个蚂蚱,命运相连,而且并没有什么利害的冲突,并且在诛杀韦后一党的六月政变过程中,他们还彼此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但是,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英勇的李隆基如果真的成为了皇帝,太平公主又如何能够在背后操纵权柄呢?当两个人的共同敌人消失之后,姑侄两人之间的争斗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一些历史传闻中,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关系也是很微妙的,他们之间的情感好像不单单是姑侄这么简单事情,而且好像还掺杂了一些爱情在里面。

但是传闻并不是真正的历史,在历史上,可能由于唐朝风气开放的原因,又因为武则天的家族确实是比较特殊——不太在乎伦理道德,乱伦之爱比比皆是。例如: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居然可以和自己的外孙子贺兰敏私通;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在自己丈夫死后居然和妹夫(即唐高宗)私通,并且把自己的女儿也送进宫里,侍奉自己的舅舅(即唐高宗);而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与表嫂(或表弟妹)韦皇后私通。但是从史料中却还没有寻到太平公主和侄儿李隆基之间的情感纠葛的一丝痕迹,但他们围着权力而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这却是真实存在的事实。

从唐睿宗立李隆基为皇太子之后,他们的争斗就开始了。唐睿宗没有遵循嫡长子的继承制,却以功业为首,选择了李隆基作为皇太子,得到了大臣们包括宗室和太平公主的一致赞同。但是当时政局形势,只能是睿宗当皇帝、隆基当太子,太平公主也绝对不可能萌发当皇帝的意愿,但是她认为李隆基没有多少从政的经验,总是会依照她的意图来办事的。不过李隆基却自有自己的主张,而拥护太子的这一批大臣如姚崇、宋璟等人都认为过去的朝政被外戚和诸公主干预得太厉害了,强烈要求革除这种弊政,这样就自然而然的触犯了太平公主的私利。从此以后,太平公主就把太子李隆基看成了自己政治上的对手,于是就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势换一个容易控制的人来取代他。

在李隆基当太子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太子非长,不当立”的流言蜚语就已经迅速的传播起来了。制造这个舆论的当然就是太平公主了。在大造舆论声势的同时,太平公主也没闲着,她在不断的扩充自己的势力,她的支持者窦怀贞、萧至忠、崔浞等都是担任要职。在面对太平公主咄咄逼人的结党营私的活动时,李隆基深感不安,姑侄之间的矛盾就此日益加深。而且左、右羽林将军都已经投靠了太平公主。

于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策划准备以羽林兵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废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果断的先发制人,首先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然后迅速的除掉了参与了阴谋的宰相。太平公主本人也便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第”。

《旧唐书》卷八(玄宗本纪)说道:“先天二年七月三日,尚书左仆射窦怀贞、侍中岑义、中书令萧至忠崔浞、雍州长史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右羽林将军李慈等与太平公主同谋,期以其月四日以羽林军作乱。”可以看出太平公主的野心实在是不小。

唐睿宗在位的三年当中,太平公主参与的政治最深。这时的她大规模的培植自己的个人势力,试图效仿母亲武则天,干预政治。但是她的企图失败了。太平公主一生历经了五朝的天子,无数次大小宫廷政变,对当朝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史书上记载的太平公主谋逆一事确实有依据可查,但是女人干政自从是武则天开了先河之后,朝野上下对女人干预政治便有了一种本能的警惕。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再有任何一个女人干政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韦后、安乐公主如此,太平公主当然也不会例外。

太平公主乃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不仅仅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当时她也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经纵横捭阖得意一时,但是最终也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了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罢了。

影视剧截图

影视剧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