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劳死”频发,如何呵护我们的生命?

 田园漫步168 2017-03-15

跟我们一起学健康~涨姿势~


生活中,疲劳无处不在。工作过量导致的自律神经失调,忧愁烦恼造成的紧张,喜欢甜食、运动不足导致的提不起劲儿等。但你绝对想不到,这些“小事”和可怕的过劳死之间,只有五步距离。疲劳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最终演变成慢性病,甚至猝死。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过劳死”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过劳死”指的是长期慢性疲劳后诱发的猝死,即“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出现致命症状。”

“过劳死”一般在发病前都会有短暂的胸前区剧烈疼痛的心绞痛的典型症状,或是觉得咽部哽噎不适,吞东西费力;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最常见的预兆是浑身无力、胸闷,而这些症状常被人所忽视。



在这27项症状和因素中占有7项以上,即是有过度疲劳危险者,占10项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过劳死”。同时,第1项到第9项中占两项以上或者第10项到18项中占3项以上者也要特别注意

“过劳死”的27个危险信号分别是:

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饮酒也感觉不到有滋味;

3.突然觉得有衰老感;

4.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

5.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

6.一点小事也会烦躁和生气;

7.经常头痛和胸闷;

8.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测试结果不正常;

9.体重突然增加,出现“将军肚”;

10.几乎每天晚上聚餐饮酒;

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

12.经常不吃早饭或吃饭时间不固定;

13.喜欢吃油炸食品;

14.一天吸烟30支以上;

15.晚上10时也不回家或者12时以后回家占一半以上;

16.上下班单程占2小时以上;

17.最近几年运动也不流汗;

18.自我感觉身体良好而不看病;

19.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

20.星期天也上班;

21.经常出差,每周只在家住两三天;

22.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

23.最近有工作调动或工作变化;

24.升职或者工作量增多;

25.最近以来加班时间突然增加;

26.人际关系突然变坏;

27.最近工作造成失误或者发生人际关系不和。



“过劳死”的前五位直接死因是:冠心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过劳死”与一般猝死几乎没什么不同,但其特点是隐蔽性较强,先兆不明显。那么,该如何远离过劳死呢?


1
坚持体育锻炼

现代人的工作往往具有静而不动的特点,长期不活动最易使人疲惫。运动能增加心肌收缩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辅助防癌抗癌。



2
保持心情舒畅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时,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会降低;心情愉快时,会改善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

烦闷、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培养坚强、乐观、幽默的性格,保持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调节生活,多与人沟通交流,也有助于放松心情,缓解疲劳。




3
合理调整饮食

在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少吃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品,适当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油菜、橘子、苹果等,也有助于及时补充维生素、无机盐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4
适度休息

长期通宵达旦地工作,不仅会促使体内产生许多毒素,会引起中枢系统的“中毒”症状,降低工作效率等。而且会引起机体生物钟的紊乱,诱发、加重疾病,导致不良后果。

疲劳感,是一种信号:你的机体已经超过正常负荷。出现疲劳感就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以预防和减少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



5
定期体检

疾病没有严格的年龄界限,重在预防,定期体检至关重要。无论中青年还是老年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连续每年做一次正规体检,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特别是隐性冠心病,防患未然。如有高危风险,加强预防。



6
积极治疗原发病

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疾病不仅会引发并发症,而且很可能患有动脉硬化,一定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同时,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情绪大幅波动,培养乐观的精神状态。若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医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