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渴望生活,也渴望风流

 昵称432302 2017-03-15

“没多大工夫,他就通过了海关的检查,提着那两只旅行皮包沿码头朝布洛涅车站走去。”欧文·斯通在《渴望风流》的开篇写下这句话,让我想起了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的开场白。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卡夫卡《变形记》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

——海明威《老人与海》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狄更斯《双城记》

 

“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

——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可是,没有一句能像《渴望风流》的这句一样深深打动我。因为那让我想起了我的过往,时间回到五年前,当我第一次毅然决然地从湖北小城来到帝都的时光。真是没多大工夫,我就通过了西站的出口,提着行李包一个人融入人海茫茫。


几乎同样的年纪,一代印象派大师卡米耶·毕沙罗离开圣托马斯来到艺术之都巴黎拜师学艺,25岁的青春,满身意气风华,眼前的巴黎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场梦。“当亚眠跑马场——法国最好的跑马场——掠入他的眼帘时,他的心情像预期的那样发生了变化,开始沉浸于返回巴黎的兴奋之中。巴黎是绘画艺术繁荣昌盛的地方,是全世界的艺术中心,他已决心去那里从事自己的事业,终生不渝。他正年富力强,身体健康,还有半个世纪漫长的生涯在等待着他,他尽可以创作出许许多多的作品。”


毕沙罗

 

那样的斗志,那样的期许,是一个少年胸腔里发出的最强音。在最强壮的人生里,怀抱梦想,也许是这世上再美好不过的事了。尽管毕沙罗的身后还有一堵堵围墙——母亲拉舍尔对他从事艺术事业的强力反对,“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当画家”,父亲对他子承父业做一介商人的期许,“一个人不能吃优化,或当外衣来穿,或在它遮盖下睡觉。总之,我年轻的儿子,艺术是一种奢侈品。人们没有它也不会死的”。

 

然而,这些都不能阻止他去追随自己的心——“思想和精神的饥渴比肚子的饥渴还要强烈”。

 

安东·梅尔比、德拉克洛瓦、柯罗老爹、库尔贝、雅各布森、皮埃特……他在巴黎求索的路上并不孤独,有那么多的伙伴欣赏他,支持他,更重要的是,给他精神上的慰藉,即使在最初的困顿日子,也不至于像个穷艺术家一样潦倒,而是体面在自己的画室中自由地铺展图画,随心所欲地去到任何一个他想去的地方作画。


当然,他还有一个包容理解他的哥哥,一个无私宠爱他的兄长,一个体贴地将他所需要的衬衣、炭笔、颜料、速写簿送到加拉加斯,让他无后顾之忧的“避风港”:


“我希望你能进步,并以此谋生。如能这样,我是非常高兴的。不要理睬某些人说你是懒人……或说你的职业只能使你饿死。”

 

生活待毕沙罗是不错的,至少,他比梵高幸运,幸运的不仅仅是他有一个巨大的精神和物质的支柱,还有一段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般冲破藩篱的甜蜜爱情。只是,不知当他在陷入那段无可自拔的爱恋中时是否还记得他第一次拜访柯罗时,临走前柯罗嘱咐他的那句话:“还有一件事,把这话当作一个老人的忠告吧。千万不要结婚,你要走的道路太长太艰难,家庭的负担和责任沉重得很,会妨碍你完成自己的工作。女人,可以;爱情,不行。你已经把爱给了艺术,要忠贞不渝。”


毕沙罗和妻子朱莉

 

嗯,也许早忘光了吧,一干二净。他为朱莉画像,像是在经历一次冒险又激奋人心的旅程,在那段旅程中,他突然发现,他心中那片干裂的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越来越需要一场洪流倾泻而下,爱情如闪电一样,就这样袭遍他的全身。

 

在家庭与爱情之间,他当然选择后者,即使他爱母亲,爱绘画,即使一切都变得无法调和了。

 

他的一生注定会有两场战争,一场与他的母亲,那个直到生命弥留之际都未彻底放下偏见,与他的妻子朱莉握手言和的倔强而固执的母亲。即使在他们最需要她的时候,她也只是非常不情愿地来到他们的住所,待了屈指可数的五天时间,且始终无法正视这个曾经的佣人,以儿媳的角色:

 

“你们的房子太空了……你们的蔬菜烧得太过火了……你们太娇惯孩子了……你们的日子过得跟农夫似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莉这个女人,作为毕沙罗的妻子是伟大的,她的一生一面毫无怨言地承受着来自婆婆的挑剔和偏见,一面甘心情愿地陪在毕沙罗这个狂热的艺术家身边,陪他渡过无数个艰难到捉襟见肘的时刻,与她并肩患难,荣辱与共。她和毕沙罗共生养了9个子女,在那个一生多舛的年代,失去4个孩子是她一生最糟的灾难,而想起婆婆与她几乎相似的惨痛经历(8个孩子死了6个),使她最终能体会婆婆的心境,与她“握手言和”。

 

毕沙罗的另一场战争,是与沙龙的对抗,与权威的对抗。1874年,他的好友莫奈振奋地向他提议,与其受制于保守顽固的沙龙,不如自我解放,搞一个巴提纽尔独立派的画展?这与总是被沙龙拒之门外的毕沙罗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他们这群人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呼朋引伴,着手一个为期十年的无名艺术家协会。

 

有人赞同,就有人反驳。爱德华·马奈和吉耶梅就送来了嘲笑和暗讽。但这声势依然势不可挡,莫奈、西斯莱、德加、雷诺阿、塞尚、布丹……这一群为献身艺术的人,拥有着如他们的画作般旺盛而炙热的生命力,他们殚精竭虑追求新的光色效果,新的绘画笔触,真诚地寻找美与现实的结合,他们逆势而往,旌旗猎猎,开始了他们的革命征程。

 

结果却并不如人意,几次展览,他们都失败了,还招致恶劣的抨击和谩骂,尽管如此,他们仍然燃烧赤忱,为艺术史上一个由他们创造的新的名称“印象派”而举杯庆贺。

 

欧文·斯通毫不吝啬对这群艺术家之间惺惺相惜的描绘。毕沙罗是个热情好客的主人,他经常邀请一些好友同他一起作画,即使在普法战争时期,在他们饱受赤贫困扰之时,这种志同道合者之间的友谊便愈加深厚。他们丝毫不曾掩饰对彼此的崇敬与赞美。

 

保罗·塞尚对朱莉说:“如果说我有过什么恩师的话,那就是卡米尔·毕沙罗。他是我心中的圣人。”


草地上的午餐,马奈

 

卡米尔对朱莉说:“就才华来说,莫奈超过了我们所有的人。”

 

保罗·塞尚看到莫奈的画说:“他简直就是一双神眼,哦,我的上帝,这是怎样的一双眼。”

 

尽管马奈与他们分道扬镳,卡米尔仍旧不无钦佩地说:“你的才华和胆量使我们获益不浅。你的伟大杰作《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震撼了整个巴黎。你几乎是单枪匹马,使观众目睹了现代艺术,使他们瞠目结舌。”


田间小路,毕沙罗

 

泰奥多尔·迪雷说:“毕沙罗,你的画里有一种非人间的宁静。无论我有多大的痛苦,只要看到你的《圣马丁集市》或《田间小路》,我就会感到一种安宁。我总觉得表现有动物生息的田园风光是你最杰出的天才所在。”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生活在一个朝气蓬勃、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他们为了不虚此行,去游历,去结交,去互相尊重,相互学习,也正是他们之间的这种纯粹的伟大友谊,支撑着他们互相提升自我技艺,直到辉煌初现。

 

在整篇史诗剧中,有一个人的名字永远无法抹去,他就是丢朗·吕厄,一个所有艺术家的伯乐和“经纪”。是他,这个不同寻常的售画商,发掘了莫奈、毕沙罗、西斯莱、德加、雷阿诺等后来举世闻名的艺术家,把他们的作品推向巴黎和伦敦,推向美国,与此同时也解决了他们大多数人穷困一生中的燃眉之急。据统计,他所收藏的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多大5000幅以上。


圣马丁集市,毕沙罗

 

即使是在个人破产之时,他仍然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当莫奈沮丧到想要毁灭自己的画布时,他鼓励他,给他信任:“不要绝望,我相信你,继续下去吧,我们一定会找到市场。”

 

我们无从判断他到底是一个艺术家的救赎者,还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但我们庆幸,有这样一位充满道义感的售画商,为这世界保留了一份天才的画卷。正如莫奈生前最后一刻所说:“我们所有的印象派画家,如果没有丢朗·吕厄,早就会被饿死了。”

 

当然,在欧文·斯通笔下,这些艺术家绝不是完美无缺的人,他们都是那么地鲜明而极富个性,有浓重的个人色彩,比如书中对于莫奈的描写是这样的:

 

“尽管他可以从父亲以及住在勒阿弗尔的索菲姨妈手里哄几个钱出来,可是他生来就大手大脚的,从无远虑,难怪大家都叫他‘可怜的莫奈’。只要有钱维持一家三日前半周有饭吃,他就把其余的钱全部用来买绘画材料,然后如痴如醉地扑到他的画布上,对别的事置若罔闻。自然后半周全家人要挨饿了,于是他又得抹下脸来,向他所认识的人寄去哀怜动人的求援信。”

 

寥寥数语,一个新鲜而真性情的大艺术家就这么站在面前了。

 

书的结尾,年届古稀的毕沙罗走进1900年“伟大世纪博览会”的大厅,回想到1855年的万国博览会,25岁的自己,一个双眼澄澈,赤手空拳的青年,站在从全世界各地搜集来的像银河系那样多的绘画面前,惊慌失措,如同被雷电击中,一股颤栗感袭遍全身。如今,他目光淡定,超然回望过去的一幕幕,为能自信成为其中的一员,不知走了多少路。但就像他所说:“如果我必须重新来一遍,我还是要走这条路……”

 

《爱乐之城》中米娅对塞巴斯蒂安说:“人们会因为你的音乐热情而来,人们喜欢见到充满激情的人,他们会记起遗忘的东西。”

 

嗯,感谢这本书带给我们关于艺术家的苦难与辉煌,以及他们给我们的像疯子般的热情。


( 《渴望风流》 作者:欧文·斯通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代华语发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