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如何辞职去写一部长篇小说,并在豆瓣阅读上发布的

 圆角望 2017-03-15

编者按:《冷雨》是一部追随三种人称视角,不停转换探索,渐渐逼近真相的长篇推理小说。故事的主角何天奈是一位出色的刑警。十二年前,女儿何娇在学校春游时从塔上坠亡,在场的老师和同班同学却无一人能提供和凶手有关的线索。知晓真相的女学生张小鹭,为了一段痛苦的爱情,决意把所有秘密独自吞入腹中。多年后,何天奈终于找到了失踪多年的张小鹭,才发现事件的真相比他想象中的要扭曲和残酷得太多……

《冷雨》在豆瓣阅读上架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得到了 350 个评价,近两万次阅读,不少读者认为这是国内推理小说的良心之作。作者郭沛文是一位 90 后的年轻作者,但写作时间已经将近十年。他的作品题材丰富,玄幻、科幻、推理、寓言和实验小说等各种类型均有尝试。郭沛文的小说擅长在类型小说和传统文学之间寻找平衡,既有真实可信的生活感,也有着丰富饱满的想象力。他讲故事的技巧越来越成熟,同时也一直没有放弃对意义的寻求。这一点在年轻作者身上是难能可贵的。

郭沛文在这篇创作谈里,讲述了他如何在妻子的鼓励下辞去工作专职写作,创作《冷雨》最初的动机,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完成整部作品。相信这些心路历程的诚恳披露会对悬疑小说的写作者和读者有所启发。

差不多去年的这个时节,我从工作了才一个月的新公司辞职,开始写作《冷雨》这部推理小说。

在那之前 40 多天,我刚在长沙买房结婚,妻子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不在同一个班,是在校门外一家名叫「鸿鹰」的小书店偶然认识的。在我们认识之前,我就在写小说了。有一阵子和朋友聊到这个话题,细数下来才发现自己也已经写了快十年了。当然,坦白来说大部分写得很糟糕就是了。

其实写长篇这件事已经计划了很久,也在不同类型的小说上做过一些尝试,可是最后都因为被各种各样的工作打扰分神。那段时间,我状态很差,对写小说失去了兴趣,靠学画画打发时间,打算以后就不写了。我妻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她觉得两个人生活,省着点过压力也不算大,不如辞职算了,试试看专心一点去完成一部作品,以及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万一不行,再重新出来找工作。

「你要考虑清楚,再过两三年,说不定有了小孩,父母的年纪也越来越大,再想这样做,可能都没有机会了。」她这么说,然后我就辞职了。

起初,我要写的并不是《冷雨》这部推理小说,而是想在一部构思了很久的科幻背景小说和以前发表过一部分的奇幻小说《山海境界》中做选择,问题是它们都太过庞大,即便是专职写作也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干脆都放弃掉了。在我去家附近的洋湖湿地公园散步,想找一个能在「一年之内完成的故事」来写的时候,一位穿着 JK 制服的少女骑着观光自行车从我身边一闪而过,于是脑海中《冷雨》的故事开始慢慢上演了。

辞职,并不代表真的就能马上投入进去专心写小说了。两件事情最容易影响到我,其一是没有收入的焦虑,其二是楼上楼下左右邻居新房装修的噪音。为了寻求放松和安静的环境,我大部分时间没办法在家里写,只能把电脑放进背包,骑自行车出门。每天去咖啡馆吧,太贵了;想去公园,长沙的大部分公园都是不允许自行车入内的;直接在路边找个长凳,太阳很晒,又热又看不清屏幕……最后我发现了一个难得的好地方,是湘江边猴子石大桥的桥下。除了晚上在家写的部分,这部作品基本上都是白天在猴子石大桥下完成的。

猴子石大桥

《冷雨》在豆瓣阅读发布以后,我有去看读者们的评论和批注,许多人对使用三种人称来描述这个故事表示了不理解,其实我的初衷也没有那么复杂,没有想标新立异。第一遍草稿完成,这个故事还是单一人称的,但是有一天,我正在桥下抱着笔记本修改它的时候,发现有个小孩子站在一旁看我,有一个在河边放完风筝的老人也在看我,我就开始想,小说中的角色形象,其实是参考了经常从桥下过路的人,那么如果让这些他们来看这个故事,会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我把单一的人称替换了角度,模拟他们的视角来重新描述这个故事,希望让它更丰富一点。还有人表示,小说里面的雨水描写很多,有点阴暗潮湿,回头想想,可能也是因为长沙的夏天太热了,桥下又没有空调,我总是盼着下点儿雨的缘故。

起初它也不叫《冷雨》,因为小说想要表现出来的人物和故事实在太多太散,无法用一个很集中的词汇来概括这些悲剧,所以取名字是件很头疼的事情。我给这部作品取的第一个名字是《单翅鸟为什么飞》,化用自海子的诗《单翅鸟》中的一句,我是在写完第一遍草稿,觉得该有一个名字的时候,才在网上读到这首诗的,感觉它和这部小说有暗暗契合的地方,我非常喜欢这个名字。但是在后来,请妻子和一些朋友帮忙试读小说的时候,大家都很担心如果不做说明,读者很难把握到其中的联系,做了说明,又显得太过多余,认为这个名字不太合适。我陆陆续续想了很多别的,最终变更为《饱和》,是岩井俊二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一首日语歌的名字,是我修改小说的时候常用的 BGM。后来豆瓣阅读的编辑 YZ 老师看完小说之后,在微信上和我聊,觉得《饱和》这个名字作为推理小说来讲是不是仍然不够直白?我们便商量着将它改为了现在更为具象的名字《冷雨》,那时已经是冬天,气温不过摄氏 4、5 度,我拿着手机站在阳台看窗外正下着雨,一下子又想起了那些在桥下盼望下雨的日子,忽然觉得很冷了。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我知道其实带有一点赌博的意味,一方面,我想象过这部作品是不是能出版,是不是能够被赏识它的导演看中,将它改编成电影,这样我就能从经济上获得一定的收入,说不定也有继续专职写作的可能了;一方面,我又决定先不去主动避开那些预料得到算是比较敏感的地方,让故事顺着它本来的脉络走动。一些出版公司的朋友找我交流过难处之后,我还是选择了先在豆瓣阅读用自出版的方式来发布《冷雨》,到目前为止,其实也已经收到了超出我预期的回馈,包括一些很用心的评论和批评。

辞职在桥下写《冷雨》的日子,对我而言是一段非常可贵的经历,我不确定接下来是要继续保持自由的状态还是重新去找一份工作来挣钱养家,但是不管怎样,我应该会继续写下去了。

 -《冷雨》读者选评 - 

@亲爱的桂花树:写得很不错,虽然作者引用列举的书都是日式,我感觉其实像美国人的写法,豆瓣阅读这么多好作者,希望改拍的时候能好好考虑一下启用称职的导演和演员。别用扣图爱好者。

@zhangjunjieee:故事中的因果关系和《雷雨》神似而不形似……不考虑历史地位,我认为《冷雨》超越了《雷雨》。《冷雨》的人称流转一旦适应会带来很强的代入感,而且清楚地区分了每一章里不同的主角,这一点上竟然神似近来流行的昆汀式的电影叙事风格,因此整部小说读来有种神奇的观剧体验。

@story:一开始不知道是要钱的,看了试读后马上买了下来,然后读到早上 5 点才睡觉。

@秋槎: 四星是给文笔的。行文之外的部分尚欠打磨。高塔坠落的谜题能否撑起一本长篇姑且不论,仅就故事来说,对理由的渲染未免太少。某角色如果能留下什么自白的话,或许会更有说服力。要让读者理解一个角色的行动,最好多在她身上花些笔墨。

@Eden.Y:看过名字和题记以为是篇散文,没料到是篇偏记叙的小说。剧情略绕脑,人称变换的方法很吸引人。我喜欢张小鹭,能为了心爱的男人做这么多违背道德的事,她是个聪明的很有想法的女孩子。我也喜欢赵妃和何娇的爱情,喜欢何娇对死的态度,起初以为是陆松单方面的谋害,没想过她会安静地听陆松布局。

冷雨

作者:郭沛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