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森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学习西方的文化太多了,甚至发展到本末倒置的程度,放弃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长此以往会造成文化的断层,这将是民族的悲哀,在文化传承上,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千万不能造成邯郸学步的窘境。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国学的回归,国学,就是国人之学。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去了解、去学习的学问。国学从本质上说,是品格滋养之学。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的品性,我们的人格,得到滋养,通向完善。只有认真学习国学,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才能在我们身上体现出民族的气质。
诗词,是国学当中最为大众化者,也是最基本的部分。“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是《论语》中的名言。首先是通过学习诗,来养成一种温柔敦厚的品性。有的人生来情感就过于浓烈,通过读诗可使其情感变得中正平和;有的人生来情感就偏于冷漠,通过读诗可激发他的情感,让他更好的成长。同时以外在规范的“礼”,去节制要求他,最终使其能够守规矩,待所有外在规矩能变成他内在的一种自我要求时,我们可以说教育就已经完成了。所以诗词能够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文化立场,让我们的内心更加丰富,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美好,这才是学诗的根本。
诚然,诗词没有实在的功用,要讲实用可谓最不实用了。这就是为什么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很多人一提到读诗和写诗,就心生鄙夷,因为觉得你不实用。然而,读诗和写诗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以为,意味着内心的高贵,不肯同流合污,永远去坚守自己的信念。当所有人,都在与时俱进的时候,他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正如,喝水是为了活着,喝茶水是为了活得更好。人生不能没有良知和理想,良知让人的心灵永远宁静,理想让人的生命永远年轻,诗就是唤起我们良知和理想的那杯茶水,我们不是仅仅去读,去背,更应去品。诗应该成为我们的梦想与远方!
我还是觉得,诗可以不写,但绝不可以不读。读诗可以使人灵秀!据介绍,组织少年儿童,熟背中国古典诗文经典,平均每天20分钟,坚持三年,终身受益。背诵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事实证明,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直面经典,比任何所谓通俗化的解释都有益。
2016年6月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