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曆課二十三:驚蟄沒打雷,土壤裡的小蟲子就不醒了嗎?明白後,你就知道中醫說天、地、人並不是唬人的——(...

 为什么73 2017-03-15


 

 

他們都提到了打雷,可是北方這幾天是大晴天,沒打雷,蟲子就不醒來了嗎?節氣就算沒過嗎?當然不會。

 

儘管北京很多人還穿著羽絨服,但細心的人能體會到,早上起來,風刮到臉上不冷了,走在公園裡,能聞到土壤的氣息了,

 

蟲子照樣會醒來,因為打擾小蟲子的其實不是雷聲、不是閃電,是天地到了一種新的狀態。

 

地溫回升、空氣變暖、風向改變、濕度增加,這些變化,由哪裡來的?

 

歸根結底,是地球在圍繞太陽的軌道上,轉到了一個位置,讓北半球的土地,更多的感受到了陽光的沐浴。還是這張圖裡的道理,前面有篇文章說過。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到前面文章)

 


今天我再試圖說的更透徹一點,這樣你會更懂氣候、節氣這碼事。節氣是中國傳統天地人思想的清晰呈現,本文明白後,你就知道中醫常說的“天地人”,真的不是喊喊口號,不是用來唬人的。

 

——天——



地球,被太陽照射幾十億年了,你想過沒有,怎麼沒熱到開鍋?

 


 

因為地球也在向外散發熱量。站遠一點整體的看,它每天接收的熱量和散失掉的,應該相等,所以地球多少億年來,沒啥大事兒,最多局部來點厄爾尼諾。

 

地球到太陽,距離剛好不遠也不近,透過大氣層後,陽光最多能把沙漠地區烤到中午達到50度氣溫,你試想一下,如果太陽這時候掛天上不動了(地球停止自轉),氣溫會繼續升高,那可就悲劇了。可是地球偏偏要自轉,太陽偏西,下山了。剛剛被烤熱的這片土地,被轉到黑夜那半邊去了,開始往太空散失熱量,涼下來了。

 

這個涼也不會一直無休止的涼下去,一晚上還沒等徹底涼透,就又轉出黑夜迎接又一次日出了。

 

我想起家裡烤箱的旋轉燒烤功能,你也想像一下。

 

這裡一定要重點提一下大氣層,大氣層主要功勞,就是個緩衝和保溫作用。你就當是家裡用烤箱時候那層錫箔紙。

 

沒有錫箔紙,離電熱絲近的食物部位會脫水烤焦,背離電熱絲的地方會夾生,而包裹了錫箔紙,熱量會更均勻、更溫和的輻射給食物。

 

沒有大氣層,地球就會是陽面熱的燙手,陰面冷的凍掉牙,而且會在日出日落時候切換非常迅猛。誰能受得了?

 

從一天的晝夜來看,大氣層在白天擋住了太陽部分熱量,不讓地球陽面太熱,像冰棒外面的棉被;而到了晚上,大氣層又保證了不讓散熱太多,以免地球陰面太涼,像你晚上睡覺的棉被。

 

幸虧還有這層棉被啊——要不然你就跟天上的天宮二號一樣,冷熱都無比感人。

 

氣象學上看,以上就是一天之內氣溫變化的根源;

 

中醫來看,這就是中醫說的一天之內的陰陽升降的根源。人不可能逃脫這個影響,只能順從。所以我們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借點太陽的能量,踩著太陽的點兒,人體這樣不累。

 

前文裡說了,地球有個傾角再加上繞太陽轉,造成了南北半球一年之內輪流貼近太陽烤,這樣具體到地球的表面區域某一片土地,就有了一年四季的太陽輻射差異,這就是四季產生的根源。

 

從氣象學上看,冷熱不同的光照和地溫,陸地海洋的地貌、造成空氣溫度差異,造成冷熱空氣互相流動交換,形成有規律的季風和降水。從整體看整年,氣候是有規律的,而局部看某地,具體看某天,種種規律和不確定因素都在施展作用,氣象又幾乎是不能準確預測的。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從整年的季節交替、到局部的風雷雨電,中醫說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就是天之氣。對人來講,你說它重要不重要?

 

人不要說勝天,連準確預報天氣還是個難題。

 

多說一句:

中學物理老師講牛頓,說他如何在老年去研究神學,背離了科學,老師當時敲著桌子惋惜一個奇才被錯誤方向耽誤了,後半生碌碌無為。現在你稍微瞭解一下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誕生,天體的規律,就會發現人類能誕生在地球上是個奇跡,人家牛頓沒跑偏。地球、人類根源問題上,只能用神學和宗教去解釋。近百年來量子物理的進步,讓科學最前沿的部分,又和神學宗教有了交集。

 

 

——地——

 

底下開始說地。地也是影響天之氣的因素之一,也能直接影響人。

 

你聽預報天氣,今天多少多少度,說的是接近地表的這層空氣的氣溫,這層空氣的狀態,除了決定於太陽的輻射、還受這片區域地殼溫度的影響。

 

地殼的溫度?你進過防空洞吧,體驗過井水的夏天涼冬天溫吧?這就是地溫的作用。你可以簡單的理解成中醫說的地之氣。

 

為啥拉薩比武漢緯度更靠南,卻要冷的多?因為離開地面 3000 米了。這裡的空氣,很難被地球地溫影響。雖然光照好,但熱量流失也快。這就造成高原獨特的氣候和物候,一樣有土壤,光照足,但莊稼收成不好,物種少的多。

 

人除了受天之氣影響,也受地之氣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好測量,但能感受到。同樣的溫度、同樣的濕度,你蒙上眼睛走入兩個不同的山洞裡,會有不同感覺,會清楚自己在兩個地方。

 

這就是,天之氣(季節、氣候)影響人外,還有地之氣(地溫、地貌)。

 

無論外國還是中國,在古代就能修建很高的建築,但都是只給神居住,沒有人去當家住,因為不接地氣,人不舒服。例如西方的哥特式大教堂,例如四川的樂山大佛,修成時候原本有個 13 層木質建築,罩著它免受日曬雨淋。大家想想,在唐宋的長安和開封,成為世界第一大城市的時候,人口200-300萬人的時候,也沒有出現高樓去容納更多居民?因為當時CBD的地價不貴嗎?因為建築技術不過關嗎?不敢蓋高樓?都不是。因為當時的人,從來沒想過住半空,他們天生認為人應該住地面,應該接地氣。

 

鳥窩裡一粒種子,可能也能發芽,但終究不能長成參天大樹,只有那些藤蔓類寄生類植物能活。經常出國的人會發現,國外幾十層的高層建築,都是紮在寸土寸金的商務區,白天要一起上班開會沒辦法,而老百姓居家的住所,不是house就是幾層的公寓,甚少有高層住宅。有位道長曾對此評論說,人住四層以下還湊合,不能比鳥窩還高,那不成了“鳥人”?

 

有人會質疑,那些高人為啥都在高山上修行?說接地氣是普通人的居家過日子,高人們是修仙,身體狀態早跟凡夫俗子不一樣,當然要去住到跟神仙更近的山上去。另外你只要仔細查一下就懂了,太高的山他們也不去的,道家最鍾愛的修行聖地,古時有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陝西景福山都不算高,有的才不過幾百米。高手肯定是找個背風向陽的山溝,不會住到你登頂後經常照相留念的那塊大石頭上。

 

這是中醫說的地之氣,你說它重要不重要?

 

再多說一句:

我個人認為,人一去爬山就精神好,不光是空氣新鮮,還有這個原因:山脈是地殼活動的碰撞結果,是地球內部能量的釋放出口,平原地區埋藏地下極深的各種礦脈、地下水,延伸到山區,都在這些溝溝壑壑裡浮出地面,作為生長在這個地球上的人,天然的跟山脈是親近的。

 

——人——

 

還有更重要的,人的身體狀態。

 

同一個房子,恒溫恒濕,夏天進去和冬天進去,感受還會不同,因為你這個人,身體運行狀態冬夏裡是不同的。

 

再舉個更容易體會到的情景:不知道你有沒這樣體會?夏天剛下過雨,氣溫22度,濕度100%,你穿件背心也沒感覺冷;如果春天也剛下完一場雨,也是氣溫22度,濕度100%,你身上還穿著毛背心 + 外套,還感覺冷。

 

溫濕度氣壓都一樣啊,為何感受這麼不同?不同季節裡人身體的開合出入不同,天之氣不同、地之氣不同,最後一起反映到人體,感受肯定不同。現在天氣預報人性化了,經常會預報“體感溫度”,也算是以人為本的一點點進步了。過去只看預報的氣溫高低去增減衣服,經常會遇到尷尬:明明第二天說要升溫3度,但我換了一件薄的外套,卻被凍的夠嗆。

 

——本連載總結——

 

24 節氣的實質是天體運行規律,這個規律被古人認識為天之氣,直接影響人,人遇到晴天心情自然好就是證明。太陽也影響地殼和地表,天氣和地氣疊加後,影響地表的萬物生長,地氣也在深深影響人。

 

我們用驚蟄這個詞作為節氣的名稱,關注蟄伏的動物,正是在提醒我們地氣在變化。生物學意義上的低等的生物,往往得天、地之偏氣。例如深海魚、例如蛇,得偏氣者呈現偏性,中醫就拿來做藥物。

 

唯獨人得天地之全氣,但卻容易受天、地之氣影響而生病。人一天之內有陰陽升降,有十二時辰經脈氣血子午流注;一年中不同季節人體有五臟不同虛實寒熱狀態,幸好有同樣生長在本地的不同性味偏性、不同歸經的食物藥物去輔助和佐正。所以各個節氣,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飲食風俗。

 

對現代社會的我們來說,懂了節氣,有了自己身體的體會,把天、地、人的規律都考慮進去,具體每個人具體分析,這才算是養生。

 

-------本系列完------

 

學中醫應該找規律,

宣傳中醫應該接地氣,

年後三篇連載說節氣,

 

1用小學生都懂的知識去理解24節氣 上

2這樣理解陰曆、陽曆 、農曆就簡單了(說節氣  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