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蜂蜜真真假假,需要纠结吗?这个315,我们学会释怀!

 weikexue_2015 2017-03-15
2017-03-151评

又到一年3.15。蜂蜜打假几乎是每年315都会关注的问题。

蜂蜜是民间最受欢迎的“健康食品”之一,不少说法也称蜂蜜有润肠、美容养颜等健康功效。但是,网上关于各种蜂蜜造假的新闻满天飞,大家都担心买到假蜂蜜。如何避免买到假蜂蜜呢?能够检测出假蜂蜜吗?怎样才能确保自己买到的蜂蜜是真的呢?这可让人非常纠结。

其实,蜂蜜是很难通过检测来辨别真假的。而且,不论是真蜂蜜还是假蜂蜜,它们的成分都没有太大差异,也没有神奇的健康作用。只要你不迷信蜂蜜的健康作用,蜂蜜造假将失去市场,也就无需再纠结蜂蜜的真假。

为什么假蜂蜜难检测?

蜂蜜造假产假的消息一直不绝。网上也有不少“专家”出谋划策,教人通过看、闻、尝等方法鉴别蜂蜜真假。但是,仅凭感官基本无法分辨蜂蜜的真假。若普通消费者轻易便区分出真假蜂蜜,只能说明造假者的水平不够高。

蜂蜜为何容易掺假?为何又难检测出来呢?主要还是因为,不同品种的蜂蜜,它的成分变化很大。以糖类为例,不同蜂蜜中果糖的含量可以在30-45%之间,葡萄糖的含量通常在20%-42%之间,果糖和葡萄糖的比例通常在0.76-1.86之间。由于这种成分的变化区间很大,给鉴别蜂蜜是否掺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很多人会想到用先进的检测手段。但是,检测并不是万能的。“检测造假蜂蜜”,实际上是判定它是假蜂蜜还是真正的蜂蜜。但我们的食品“检测”必须是针对一种确定的物质。按照目前的分析技术,只要能够列举出来的成分,基本上就可以“检测”出来。但是,能够“检测”一个指标,跟用它来进行“判定”真假,完全是两回事。

比如说,蜂蜜造假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蔗糖、高果糖浆等,这都属于“碳4植物”。而蜜蜂采集的花粉来自于 “碳3植物”。这两种植物产生的糖中C13同位素的比例不一样。理论上可用碳四植物糖的同位素检测方法确定蜂蜜的“真假”。但麻烦在于,不同的蜂蜜,差异实在太大,C13同位素偏移的范围也很大,很难准确判断真假。

而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有了碳四检测方法,商家也会采用不添加碳四糖方法——添加碳三糖。常见的大米就是碳三植物,如果在蜂蜜中掺入大米,碳四检测就无能为力。不过,使用的大米糖浆目前可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下检测出来。此外,甜菜也是碳三植物,如果用一种叫做“β-呋喃果糖苷酶”的酶把它水解转化成葡萄糖和果糖,碳四检测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都无法检出。不过,蜂蜜中不含有这种酶,因此只要再建立一套检测这种酶的方法,就可以把这种掺假方式也检测出来。

除了这几种检测方法,也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光谱法、显微镜法等。不过,就像食品检测中的任何方法一样,每一种方法都只能检测某些特定的目标,这就使得蜂蜜造假的检测颇为困难。

实际上,蜂蜜造假也是一个全球头疼的问题。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2013年就曾发布一个“十大易造假食品黑名单”,蜂蜜就赫然在列。而我国食药监总局在2015年一份针对依据食品安全标准无法直接判断假蜂蜜等问题的答复中称,蜂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造假售假问题一直是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真假蜂蜜,营养有多大差异?

生活中很多说法称蜂蜜有各种各样的“保健”作用,甚至“医疗”效果,原因是蜂蜜中含有促进健康的“神奇成分”。很多人担心自己买到假蜂蜜,最主要是担心假蜂蜜没有真蜂蜜那些的健康作用和神奇成分。不过,真假蜂蜜,它们的差异究竟有多大呢?

科学家对蜂蜜的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令人很失望。蜂蜜是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它的要成分是糖,占到蜂蜜的80%以上,再除去百分之十几的水,其他成分不到1%,而这百分之一通常有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但是量实在是乏善可陈。也就是说,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其他成分微不足道;不论真假,都没有很大差异。

蜂蜜中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水,外观和甜度也基本上由这些成分决定。现在的蜂蜜造假,主要是用其他的更方便获得的糖来造假。比如蔗糖,蔗糖是由一个葡萄糖分子和一个果糖分子连接而成的,只要通过“水解”把它们分开,就能得到葡萄糖和果糖,而且比例与蜂蜜中的很接近。另外,玉米糖浆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也很容易加到蜂蜜中以假乱真。

蜂蜜的健康传说都是真的吗?

除了口味,很多人看中的是蜂蜜的健康作用。蜂蜜究竟是否对人体有好处呢?科学家也做了不少研究。但是,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人体有用。在很多研究里,蜂蜜的作用跟安慰剂差不多;也有一些研究,似乎显示了“可能有用”,但是证据也不充分。总的来说,蜂蜜的那些“保健功能”都是镜花水月,而且,多吃蜂蜜还要面临糖摄入过多的风险。

还有很多人认为真正的蜂蜜是纯天然的天然产品。不过,即使蜂蜜是纯粹的“天然产品”,也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绝大多数的花是无毒的,但是有少数种类产生的蜂蜜就含有有毒成分。如果正好碰上一小批蜂蜜大量采集了这些植物的花粉,而蜂蜜未经处理,那么就可能有一定危险性。比如,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曾通告有消费者在国外购买了杜鹃花蜂蜜中毒,原因是杜鹃花蜂蜜中天然的梫木毒素。前几年我国福建有19位村民食用野生蜂蜜引起中毒,导致3人死亡,原因就是误食了雷公藤蜂蜜。雷公藤的花粉含有不同的生物碱,而且毒性都颇大。

蜂蜜真真假假,我们不再纠结

蜂蜜造假之所以如此猖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造假有利可图。之所以有利可图,很大程度是因为消费者盲目追捧蜂蜜的健康作用。正是因为消费者的盲目追捧,导致蜂蜜价格虚高,加之造假成本低,就给造假蜂蜜提供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实际上,不论是真蜂蜜,还是假蜂蜜,他们的营养差异不大,也都没有神奇的健康作用。如果我们不盲目崇拜蜂蜜,蜂蜜造假也将失去市场,我们也终究不需要纠结蜂蜜的真假了。

更多食物真相:

较真方法论:315,识别身边那些不靠谱的“健康食品”

西兰花是排毒抗癌的特种兵吗?

小葱拌豆腐有害?菠菜豆腐吃了缺钙?吃豆腐时,你有这些担忧吗?

食品添加剂会导致不孕?吃素不利于怀孕?备孕到底怎么吃才健康?

---------------------------------

作者:阮光锋。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团成员,果壳网吃货研究所副所长,头条号签约作者,专栏作者。文章转载咨询等事宜,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ruanguangfeng)后台小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