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浦闲聊---江南春雨

 阿丁480 2017-03-15

太湖诗刊 第257

弘扬太湖文化

让世界 读懂江南





老浦闲聊        


                  



作者介绍

浦学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文联主席、无锡市诗歌学会顾问。




老浦闲聊


 老浦闲聊---江南春雨


        在鼋头渚的樱花谷举行'鼋渚春涛'诗歌朗诵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聆听着一首首撩动心弦的诗歌。

        也许老天爷被诗情画意的情景感动,居然悄悄地洒下了密密细雨。

        一位来自北方的女诗人禁不止连连喊好,好,好雨,好一场江南春雨!以前只是从古诗中领略江南春雨,今天可感受到了: 春雨拂面沾衣襟,点点滴滴情断魂。这位女子是第一次来无锡,她还特地伸出手,与春雨相握。

        好雨,好雨,许多游客撑着伞,一边聆听台上的朗朗诗声,一边观赏雨中美景。滿眼花草树木,经过春雨的轻濯,如少女经过梳洗,显得格外娇美迷人。

        春风送雨融诗情,润物除霾洗世尘。细细密密撩心弦,欣逄喜雨觅诗音。

        江南春雨,就是那回味无穷的诗魂。

        ( 浦学坤 2017  3. 12 )




 老浦闲聊---冬天的尾巴



 

        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墙缝里钻出来,嫩绿嫩绿的。

        桃树、杏树、梨树、各路神树都各不相让,把自己的花苞尽早打开,那香味儿吸引飞虫嗡嗡地戏闹。

        春天的气息,让许多凡花杂草都点头哈腰,开始神气活现,一派欢乐的景象。

        '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吗?一阵阵冷风平地而起,老天爷突然阴沉着脸,吹胡子瞪眼将春盆打翻,让冬天的尾巴又出来逞威。

        有些生命弱不经风,经不起折腾,在寒流中消失。有些生命受到挫折或打击,烘热的头脑骤然冷靜下来,显得更加敏睿、坚定。

        春天来了,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春天来了,并不意味着冬天的终结。

        即使在夏天,冬天的尾巴仍会在风雨中暗暗悸动。

          ( 浦学坤. 2017. 3. 14 )




 老浦闲聊---想到远方



        远方在哪里?那是一个不着边际的地方。

        你到了远方,还有一个更远的远方在召唤。远方,是一个永远诱惑人的地方。

        別总想天使在远方对你微笑,说不定等待你的还有微笑的魔鬼。

        一直以来,以为用文宇记载的历史都是真实的。直到有了互联网,才知道与真实相差甚远。历史是已经远去的远方。

        即使你到达了梦昧以求的远方,你可能会发现,真正的远方就是你出发的地方。

        人很近,心很远。远方永远是一个猜不透的谜。

        心很近,人很远。远方永远是放不下的牵挂。

        远方在哪里?远方永远是一个被追逐的梦。具有远方的人,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   浦学坤 .2017 .3  .12  )




 老浦闲聊--- 故乡的桥



        弯弯的小河

        把路分流成两岸

        是桥,弯着腰

        把人一次次背过河去

        人啊,人

        一次又一次走过这座桥

        可有多少人记得这座桥呢

        而桥,却一声不吭

        承受着超量的负荷

        一年又一年,成为乡愁的符号

        在长长的河流中

        说不清有多少人在两岸

        春夏秋冬,来去匆匆

        而桥,却总是听水泊浪涛




老浦闲聊--爱情的坚守  


         这是发生在多年以前的故事。

         有一对青年男女相爱了,且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男的是部队干部,女的在家乡务农。在部队的结婚必须经过政审才行。组织上经过调查,发现女方是富农的女儿。领导对男的说,你若留在部队,必须与女方断绝关系。你若同她结婚,就回家当农民。

        女子知道后赶到部队,对男的说,你回家,我会给你幸福!她对部队领导说,我和他相爱了好多年,情书也有一箱,难道因为我是富农的女儿,就沒有爱军人的权力吗?

        最后,男的选择了爱情,回家当农民。

        在家乡,我听到乡邻的赞誉,听到男子吹出的优美笛声,更被这爱情故事所感动。

       因男子在部队是文工团的吹笛能手,后来被一个城市的艺术团招聘去了。女的在家乡也是理家能手。几十年过去了,这个故事还在乡间流传。

        (浦学坤 2017.3.10 )




老浦闲聊-- 女人的坚韧    
 

        

        丈夫阿勇被劳动教养了。妻子丽珍从上海下放到农村,还拖了兩个男孩。

        丽珍从小就在大城市长大,不懂农活。但为了年老的婆婆和两个幼小的儿子,她起早摸黑,和村民一样下地劳动。

        那时,正是全国都饿肚子的年代,阿勇常写信回家,要家中寄吃的,什么黃豆呀麦饼呀之类。家中虽困难,阿珍还是寄一些去。阿珍不识字,每次都请邻居家的一个男孩读书信和写回信。

        那时候的丽珍还年轻,长得清秀漂亮。但她从来沒有离开家的念头,只是服待好老人和拉扯好孩子。

        阿勇从劳改场回来,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勤劳、朴实、且又坚強的农村妇女。

        几十年过去了,家乡的人和事常常在脑海中浮现。那个邻居家的男孩就是我。前年,听到丽珍逝世的消息,我感到非常沉痛。她让我懂得,往往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女人的坚韧和坚守,比男人更长久。

        (浦学坤  2017.3.8 )





太湖诗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