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深度是个体间最大差异,临界知识是提高认知深度唯一有效方法

 潜岳修省 2017-03-15

一、引言

移动互联网赋予了个体无限的可能,让个体力量崛起成为可能。

那么你知道个体与个体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

性格?财富?知识?阶层?

《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提出了“想象共同体”的概念,它在本质上也是“认知的共同体”,认知水平趋同的人,更有可能结成虚拟“社区”,在生活方式、个人成就和社交关系中表现得更为接近。

逻辑思维首席执行官脱不花说:人与人之间会因为各种因素产生各种区别,但是我更愿意把这些区别都归因于一点:认知差异。

在过去的三十年内,中国社会从认知数量构建认知优势的时期,进入到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的时期,而现在则是在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的时期。实现个体最大差异、爆发个体最大能量的突破点就在于提高自己的认知深度,那么如何才能通过有效的学习提高认知深度呢?成甲老师的这本《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以下简称“《好好学习》”)系统地阐述了提升认知深度的唯一有效方法:掌握临界知识的理念和方法论体系。

二、知识深度与临界知识

什么是认知深度呢?

《好好学习》这本书中提出:有深度的认知能力是这样的,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而在通过深度认知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能解释相似情境中的很多问题。在这些结论中,有的结论经过了更为广泛长期的验证,也在更普遍的领域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这些结论就是临界知识,而掌握临界知识,我们便能有效地提高认知深度。

这里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临界知识,就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既然我们已经找到了开启深度认知的钥匙:临界知识,那么如何掌握临界知识呢?

三、掌握临界知识的两个底层思维

底层认知触及一个更本质的问题:你相信什么?你如何看待你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对于临界知识的学习而言,首先是心态、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一)底层心态之一:绿灯思维

首先我们来看两种心理学现象,这两种现象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

一是习惯性防卫: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也就是说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会把别人对于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这个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二是基本归因偏差: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我们习惯性地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别人,而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们反而会把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正如《第五项修炼》引用行为科学的奠基人阿吉里斯的观点:习惯性方位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防卫性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对多数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它的错误。

在以上两种心理现象的影响下,我们会时不时地陷入到自己错误的认知误区中而不自知,所以要提升学习效能,获得临界知识,第一步就是要减少、消除上述两种心理现象的不利影响,建立绿灯思维。

绿灯思维是一种开放思维的心态,就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样用它来帮助自己。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更底层的人是,区别“我“和”我的观点和行为”,不再把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

(二)底层心态之二:以慢为快

对于临界知识的学习,需要树立以慢为快的心理,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四、掌握临界知识的三个底层方法

书中提出: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所有的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我们所有的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观点和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与事实相符的程度。思考肤浅,也是在某个错误假设指导下行动的结果,而学习就是不断调整改变我们的假设,让我们在正确的假设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学习临界知识的本质就是用更合理的假设来替代我们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让我们的决策质量更高。从这个角度,学习临界知识最方便的教材,其实是复盘我们每天的生活,复盘每一天的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出来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具体提升的三个底层方法就是: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学习这三个底层方法:

(一)反思

作者提出了学习本质上就是改变假设、让假设趋近于事实的过程,而反思的实质就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1.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意义在于:发现知识误区、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2.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3.训练反思能力的3个方法:

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培养反思日记的习惯,把反思的频率强化到每天都发生,实际是把成长的经验点一个个积攒下来。

我们在工作中会常写工作总结,但是很少写反思日志,在生活中更是如此,我们缺少对于日常生活的洞察,从而错失了很多对日常事物规律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机会,以致于我们经常习惯性地陷入到同一种错误的认知思维和行为模式中,日复一日而不自知,而正是这些错误的认知和行为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轨迹。

成甲老师在本书中建议我们写每天反思日志、周反思、月反思、年反思甚至五年/十年反思,这样做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以往深刻影响我们决策的错误的假设并进行纠正。

上周我按照成甲老师在本书中分享的他自己做每周/月/年回顾的方法体系,分别做了我自己第一年进入职场成长的反思(详见我前期的文章《一枚银行屌丝职场第一年的成长心得》)和二月份读书、写作的反思(详见我前期的文章《反思︱按成甲老师的“每月回顾方法”审视2月的读书写作》)。

有位老师说过,“如果你想做好自己,首先要读好“自己”这本书,对自己诚恳”。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审视自我的方法,我进入到一种以反思为乐的状态,反复地揣摩过往某个时间节点上,影响我做出判断和决策的假设并对当时的假设和决策进行分析,当我完成反思文章、发现一些错误的假设后,我如同发掘了生活的金矿,内心有一种难言的喜悦。现在为了强化反思的效果,我也开始每天做一些反思回顾,不断优化我开展一系列决策的假设。

(二)以教为学

以教为学就是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

以教为学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意义在于:

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

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复述知识其实是强化记忆神经链的过程,短期记忆转换为长期记忆的关键就是不断重复。

别人的提问增加我们的认识。

如何开展以教为学呢?

办法有很多,比如把所学的东西向自己的同事做一次线下培训、通过线上社交分享平台分享自己学习的心得、输出微信公众号文章等等。

比如我每天在微信公众号和简书进行读书笔记的分享,就是一种“以教为学”的方式,这种方式很好地帮助了我进一步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内化理解。

(三)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尽管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心理表征就是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刻意练习最关键的还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想了解更多关于刻意练习的知识,详见我前期的文章《不懂刻意练习,就算苦练一万小时也没用!》

五、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查理 芒格说过:我们要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就必须理解并掌握重要学科的基本规律,并把它们当作基本的思维模型来处理问题。

掌握临界知识的思想核心是用更加可靠学科的研究方法、思想和结论来处理没那么可靠领域的问题,换言之就是解决问题的最稳妥的办法是拿可信度更高的方法去处理问题。找到可靠的学科知识就容易找到临界知识。

那么如何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本书提出了四个方法: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2找到最重要原理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渴望精进的你,渴望提升认知深度的你,渴望在移动互联时代爆发个体能量的你,一定要学会好好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