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初作者应是洪昇的文学铁证(修订稿)

 风临酒把2 2017-03-15

   两用“前盟”写“衔玉”,三借“双星”绾“奇缘”

  ——《红楼梦》初作者应是洪昇的文学铁证(修订稿)

凡是熟读《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作者在书中使用一个“木石前盟”的特殊概念来描写宝黛情缘。把宝玉的前身写作“神瑛侍者”,黛玉的前身写作“绛珠仙子”,让绛珠仙子来到人间为神瑛侍者“还泪”,并让宝玉“衔玉而生”——出生时口中衔来一块鲜明莹洁的通灵宝玉。《红楼梦》读熟了,看惯了,对这些描写似乎感觉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仔细思之,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领域,“木石前盟”、“神瑛侍者”、“绛珠仙子”、“衔玉而生”这些概念并不常见,再把这些概念组合在一部文学作品中,用来描写一个凄婉的爱情悲剧,就更不常见了——简直没有一点被重复使用的可能。

但是,我要告诉朋友们的是,《红楼梦》利用这一组特殊的概念刻画爱情悲剧,绝对不是作者的独创或新创,而是刻意模仿另一部文学作品描写的,朋友们会感觉惊讶吗?如若不信,就请朋友们把这部作品找来一阅,便知予言不谬——这部作品便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大文豪、江南才子洪昇所撰之《长生殿》传奇——中国古典戏剧史上的压卷之作。《长生殿》和《红楼梦》两部作品,虽然一个是传奇剧本,一个是白话小说,体裁并不相同,但《红楼梦》的作品结构和遣词用语,与《长生殿》高度契合,却是不争的事实。

初读《红楼梦》者,都会感到书中这个“木石前盟”概念来得有些蹊跷,也显得有点突兀。望文生义,“前”是从前之意没有疑问,“盟”的意思应是“盟誓”,“前盟”应该是指二人从前有过关于婚姻的海誓山盟。《红楼梦》中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虽然曾相约下凡以“还泪”的方式酬报昔日的“灌溉之情”,但二人下凡前却并没有什么“盟誓”啊?即使强把相约下凡“还泪”解释为“盟誓”,但“盟誓”的概念为什么又被偷换为“前盟”啊?显然,作者所使用的这个“前盟”概念,是从别的什么地方借用来的。

查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作品,均未见“前盟”这一概念,唯独《长生殿》中使用了这个概念,《红楼梦》的“前盟”就借自于《长生殿》的“前盟”,应是不容怀疑的。《长生殿》描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李杨二人在长生殿中七夕对着牛女双星“盟誓”:愿生生世世永为夫妻,这便是《红楼梦》中曾出现的《长生殿》“乞巧”一折。在玉环妃子马嵬“埋玉”、香消玉殒后,“盟誓”的概念在《长生殿》中就变成了“前盟”——唐明皇生守“前盟”,存殁参商,空忆前盟不暂忘”,杨玉环死抱痴情,忏悔消夙业,情缘证前盟”。二人共守“前盟”,因此感动天地,得以共升月宫仙境,天上重圆。

《红楼梦》中宝黛“前盟”的双方,一个是美玉无暇,即“神瑛侍者”,一个是阆苑仙葩,即“绛珠仙子”,二人的出处为“太虚幻境”;而《长生殿》中李杨“前盟”的双方,一个是“孔昇真人”,一个是“蓬莱仙子”,二人的出处为“蓬莱仙境”。这种爱情故事架构的高度相似性,恐怕很难用偶合解释。《红楼梦》“绛珠仙子”来到人间,是为了把一辈子的眼泪还给“神瑛侍者”;《长生殿》“蓬莱仙子”托生世间,又何尝不是把一辈子的眼泪还给“孔昇真人”。

两部作品勾勒故事所用特殊概念的相似性还远不止于此,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又偏偏都是“衔玉而生”的冤孽情种!朋友们都知道,《红楼梦》中的宝玉,出生时口中便衔来一块五彩晶莹的美玉,上面还隐隐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蝌蚪文字;而《长生殿》中的杨玉环,恰便是出生时便“玉环在于左臂,上隐‘太真’二字”,与《红楼梦》中的“太虚”遥相对应。通灵宝玉上的“仙寿恒昌”,又何尝不是“长生”的意思。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衔玉而生”的“太真”、“太虚”人物,大概也只有《长生殿》与《红楼梦》中这两个情痴情种了!

两部言情作品,两个爱情悲剧,剧中两个“前盟”,两块“衔玉”,两个“仙境”,两个“仙子”,两个“真人”,且不说这种遣词用语上的高度相似性,在故事结构上的相似性,就更加发人深省了。《长生殿》“以钗合(金玉)为经,盟言(前盟)为纬,而借织女之机梭以织成之”(吴仪一评语); 而《红楼梦》何尝不是“以金玉良缘为经,以木石前盟为纬,而借警幻仙姑之机梭以织成之”。《长生殿》评点者吴仪一说作者创作的这个故事结构“呜呼巧矣”,那么,《红楼梦》与《长生殿》两部作品结构的相似性,大概也只能用“呜呼巧矣”来形容了。

好多读者都感到《红楼梦》书中三个主人公宝玉、宝钗、黛玉,名字有点怪,还有点俗,老大不小了,没有学名,仍称呼乳名,也有失体统。其实这也是模仿《长生殿》的按头制帽。天宝明皇的“宝”字,玉环妃子的“玉”字,二人定情信物金钗的“钗”字,钿合(古人认为金钗主分,玉带主合,书中黛玉在太虚幻境的图画便是一围“玉带”挂在林中)化出的“带”再谐音转化成的“黛”字,这四个字分分合合,不是正转化成《红楼梦》三主人公的名字宝玉、宝钗、黛玉吗?《红楼梦》作者如此为书中主人公取名,也有意无意地隐隐暗示了《红楼梦》与《长生殿》的极为特殊的文学亲缘关系。

谈到故事结构,就不能不令人联想到《长生殿》中拨弄撮合李杨“前盟”爱情悲剧的“双星”,《红楼梦》中也出现了“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提法。红学界对《红楼梦》这个“双星”概念的理解言人人殊,好多人往往都是望文生义,按宝玉湘云最终白首偕老来解释这个“双星”。其实这是误解,也是曲解。“双星”这个概念在古典文学中,特指牛郎织女“双星”。先于《红楼梦》使用“双星”作为故事粘合剂的文学作品,就是《长生殿》。在《长生殿》中,“双星”并不是爱情故事主人公双方,而是冥冥之中播弄主人公爱情故事及命运的“大士真人”,李杨二人的“前盟”是对牛女“双星”发出的,最终绾合二人共升月宫仙境的也是牛女“双星”。

两部作品中所使用的“双星”概念的一致性,也是不容质疑的。《长生殿》中的“双星”,织女形象不外佛家“大士”,牛郎形象不外仙家“真人”;而《红楼梦》中播弄宝黛“前盟”爱情悲剧的,恰便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或许《红楼梦》题目中偶尔露出的“双星”,就是代指“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因为《红楼梦》没有写完,我们就无从证实了。但从另一个角度说,《红楼梦》与《长生殿》中“双星”居处之仙境,警幻仙子(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太虚幻境”,也不过是牛女双星“月宫仙境”的别名而已。

不仅《红楼梦》与《长生殿》两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双星”,我这里给朋友们再介绍第三个“双星”,这就是《长生殿》作者自己爱情生活中出现的“双星”。《长生殿》作者洪昇,与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嫡亲表妹黄蕙,从小青梅竹马,长成后如愿缔结婚姻。二人蜜月期间,洪昇有《七夕闺中作四首》,其一云:“忆昔同卺未有期,逢秋愁说渡河时。从今闺阁长携手,翻笑双星惯别离”——看,不仅洪昇作品中出现“双星”,作者生活中也出现了“双星”。三个“双星”的功能都是绾合人间男女“奇缘”,这一切难道仅仅是巧合么?

从洪昇的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对儿青梅竹马的表兄妹,在婚前恋爱过程中,经常在秋日的乞巧节之夜,并肩对着牛女“双星”盟誓,共同憧憬着未来的“同卺”生活,并互相借牛郎织女“渡河”故事,“愁说”彼此的思念之情;而当二人“闺阁长携手”走向洞房花烛之日,又翻笑“双星惯别离”了。显然,二人对着牛女双星所发的誓愿,也就是“前盟”,其内容也不外就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类,与《长生殿》中李杨的“前盟”,又多么相似乃尔。

《红楼梦》中的宝玉,是来自“赤霞宫”的“神瑛侍者”,洪昇的祖宗庐墓,就在杭州宝石山“赤霞”石下;洪昇字昉思,名和字都与宝石山的“假宝玉”玛瑙石有直接关系,正所谓“神瑛侍者”。《红楼梦》中的黛玉,是来自“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黄蕙的祖宗庐墓,就在三生石畔的杭州“灵鹫峰”下;黄蕙字兰次,名和字的意思都恰是一株香草,也正所谓“绛珠草”。洪昇与黄蕙这对夫妇,都出身公侯将相的江南世族家庭,婚前生活肴玉炊金,温柔富贵,婚后因“家难”而导致“一技无成、半生潦倒”,黄蕙的婚后生涯几乎就是在泪水中泡过来的,的确为丈夫兼表哥洪昇“还了一辈子眼泪”。《红楼梦》作者在作品中以自己夫妻生活为素材写“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借用这个“双星”概念,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么?

既然《红楼梦》与《长生殿》中的“前盟”、“双星”,都与洪昇夫妇有着密切关系,那么,作者为何还偏偏要以“木石”二字来作为“前盟”的主人象征呢?说来话长。洪昇在康熙二十八年,孝懿佟皇后“大出殡”期间,因“聚演”《长生殿》遭遇文字狱案,被革去功名下狱治罪后,跑到京东盘山青沟峰下青沟禅寺(大荒山青埂峰)逃禅,后又狼狈逃回故乡三生石畔。其时洪氏百年望族早已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映入洪昇夫妇眼帘的故园景象是:“不到栖闲地,惊心四十秋。园经三主易,壁少一诗留。危石仍青障,荒祠改画楼。槎桠两枯树,还映小池幽。”

看,昔日夫妻二人曾在这里对着牛女“双星”发出“前盟”的美丽“栖闲地”,四十年间已经三易其主,一片破败凋零了,唯一留下的昔年旧物,只有一块“危石”、两株“枯树”了。夫妻二人今昔对比,不胜感慨唏嘘,就是情理中事了。我们再来看《红楼梦》中,把宝玉比作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把黛玉在太虚幻境册子的图画中描绘成“两株枯木”,并把二人的关系写成“木石前盟”,其来源和寓意不是再清楚不过了么?

《红楼梦》故事与《长生殿》故事的文学架构及遣词用语高度一致,红楼主人公与洪昇夫妇人生的高度契合,无言地证实着《红楼梦》与《长生殿》,是洪昇夫妇共同生养的一对孪生姊妹花,是洪昇夫妇共同酿造的一杯爱情与亲情苦酒。《红楼梦》不仅是《长生殿》“旧瓶装新酒”,而且也是洪昇夫妇对自己悲剧人生,混合着甜蜜和酸辛、依恋和苦闷、热望和悲凉的追忆与宣泄!两用“前盟”写“衔玉”,三借“双星”绾“奇缘”者,除洪昇夫妇外绝没有第三人可以对号入座,这应该是《红楼梦》作者考证中铁得不能再铁的证据了。《红楼梦》创作真相与作品真谛,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