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批判性思维学语文,我们要培养这12项基本技能

 长沙7喜 2017-03-16

点  批判性思维是什么?怎样让学生在语文课上通过运用这一思维工具提高思维品质?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欧阳林老师,分析了批判性思维的特征,辨析了其与逻辑思维的区别,并厘清了“望文生义”可能带来的误解。他提出通过阅读和写作教学,可以让学生逐步掌握12项基本技能。


注: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人大社大家好书”(ID:djbooks)。


文 | 欧阳林   编辑 | 闻琛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的工具。很多人可能并不习惯运用工具,但它的好处,是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转化成容易学习、可以操作的方法,让“提高思维能力”这个很玄的事情变得有迹可循。


语文教育需要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不否认以审美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教学内容和方式,而是用以思维为核心的理性教育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让语文教育更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阅读和写作课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训练学生根据问题来阅读和研究、追究理由、收集信息、鉴别真假、判断他人的观点,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以论证的方式有条理地把思想表达出来,使之清楚和有说服力。


一个幼儿园老师带领小朋友做游戏。一个布袋子装着一些小玩具,两个小朋友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伸手摸玩具,然后会说,他推断这是一只小猪,因为他摸到一个圆圆的鼻子。他说“我推断”,而不是“我猜测”。


猜测可以是很随意的。但推断就要提供证据,要在证据和自己的论断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这个小朋友的推断便是——有圆圆的鼻子的更可能是小猪。


另一个小朋友则以旁观者的身份描述他听到的情况,然后说出他认为第一个小朋友的推断是不是合理。


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其实是在培养四五岁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反映了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特征:重视证据,能够在证据和结论之间建立联系,以及观察和评论别人的观点。


在美国,自幼儿园开始,老师就给小孩很多表述的机会,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经历,或者跟别人辩论。


许多校区要求学生在小学四五年级时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打好基础。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就会花一年时间讲科学方法是什么,具体到科学的思辨、证明或证伪过程。


科学方法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和假设;第二步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去找数据;第三步是做分析、检验假设的真伪;第四步是根据分析检验的结果做出解释,如果结论证伪了当初的假设,那么,该假设为什么错了?如果验证了当初的假设,该假设又为什么是对的?第五步就是写报告或者文章。


到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通过以上的案例,大家可能对批判性思维有了一个模糊的印象。那么,到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综合的系统性思维。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罗伯特·恩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也就是说,通过批判性思维,我们要决定自己应该相信什么、应该持有什么观点、应该怎样行动。


“合理”,意思是思维符合人们的正常认知和逻辑准则。“反思”,是指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思考的再思考,破除已有观念,找到不同之处,打破自己的狭隘性。通过反思,达到新的认识。了解别人的观点,知道自己的狭隘性。


“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意味着批判性思维是为了自己的信念和行动。因此,批判性思维是针对自己已有的行为和信念的,是依靠自己的思考,为了自己选择值得相信的信念和行动。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哲学学会运用Delphi方法(反复询问调查+专家意见+直观结果的方法)得出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概述:“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


德·格勒珀主张以特定的能力补充该定义:批判性思维包括解释能力(批判地阅读、听和观察)、交流能力(批判地写、说和表达)、批判的知识(非形式逻辑的特性和词汇表,即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及批判技能(语境的解释、意义的澄清、论证的分析及综合性地考虑全面评估结论)。


通过以上对批判性思维概念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知道,批判性思维是针对自己如何思维的一种策略。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别人的文章或观点,目的是为了对他人的观点和理由进行评估,看是否能让自己信服和接受。思考别人的观点是否值得自己相信,是为成就更好的自己,让自己做出合适的选择,采取恰当的措施和行动。批判性思维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服他人,但是在说服自己的情况下,常常具备了说服他人的力量。


批判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基本技能:


(1) 讲道理、下判断要有理由。

(2) 在一个语境中,以适当的方式对词语进行定义。

(3) 具有了解多方面信息的愿望,有全面收集信息的习惯,尽可能全面地掌握信息。

(4)有判断信息的可靠性的初步能力。

(5)对一个论证的质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包括对它的理由、假设、证据以及它们对结论的支持程度做出判断。

(6)意识到现实问题是复杂的,并有分解、分辨主次和关系的初步能力。

(7)懂得要清晰、具体、符合逻辑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8)试图辨别自己和他人观点背后的假设、立场、视角和逻辑谬误。

(9)能够很好地提出一个合理的观点(或假说)并为之辩护,并且妥善地处理质疑。

(10)注意寻求和对比不同观点,比较它们的根据和优缺点。

(11)综合评估各方面因素,审慎得出结论。

(12)态度谨慎和谦虚,并具有愿意学习、思考的品质以及文明讨论的习惯。


再简单一点,批判性思维者面对信息经常会提以下提纲性问题:


(1)观点是什么?有关概念阐释清楚了吗?

(2)有理由吗?(有事实依据、逻辑依据吗?)理由合理充分吗?(还有别的事实或证据吗?事实是否为真、逻辑是否恰当?)

(3)还有其他观点吗? (还有别的理由吗? 还有别的解释、原因吗?还可以从别的角度看问题吗?还有别的论证吗?还有反例吗?可以找到别的证据、说明、原因和论证吗?如果有这样的情况,会有什么结果?)


对于批判性思维,还要明白以下问题:


(1)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思维有什么关系?


学过逻辑的人也会疑惑,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不是一回事?


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有关,它为批判性思维提供评估论证的大部分标准。比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论证是否符合逻辑的判断标准。再如,定义的规则,在澄清概念时就要遵循逻辑学中定义的基本、原则的知识。


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思维也有所不同。逻辑思维讲究系统性和严格性,一是一,二是二,该验算时就要验算。而批判性思维不必顾及逻辑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严格性。


比如假言推理中,对假设的分析是有弹性的,有一定的模糊性,因为在短时间内,我们很难把各种假设都分析清楚。批判性思维中澄清概念时,逻辑思维中有关概念的知识,有用的则学习,没有用的则不必管它。


批判性思维具有开放性。它积极寻求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解释,以了解自己原不知道的信息和观点,知道自己的无知和狭隘,形成新的认知。比如,它会不断地追问:还有别的理由吗? 还有别的解释、原因吗?还可以从别的角度看问题吗?还有别的论证吗?对于一个概念或判断,批判性思维更强调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而不是拘泥于概念或判断的本义。


批判性思维更关注现实生活。比如,某地有一个标语“抢劫警车是违法行为”,从逻辑学角度来看,这是一句废话,没有作用。但在批判性思维者看来,则要探究,写这样一个标语是什么意思?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目的是什么?批判性思维探究和解释现实中的生活现象。


(2)批判性思维是故意挑刺吗?


人们对批判性思维常常存在误解,认为批判性思维旨在发现他人错误、寻找弱点,是吹毛求疵、无端指责、故意挑刺,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人是挑剔、刻薄、冷漠的人。


批判性思维强调质疑,首先,质疑是一种谨慎的态度,对某个观点、论证,不是立即接受或反对,而是延迟判断。其次,质疑是提问,而不是判断,是对观念的理由、根据的提问,而不是对观念的判断,更不是否定判断。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解对方的概念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论证是否合理,以避免对对方观点和论证产生曲解、误解、一知半解。然后要对这个观点和论证进行评估。


(3)批判性思维意味着批评和否定吗?


有人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批评、指责、否定。对于“批判性思维”里的“批判”一词,我们不能望文生义,它不是“全盘否定”,更不是“批斗”,而是“扬弃”,是谨慎地反思和创造。前面已经讲过,批判性思维首先是对自己行为和观点的反思,是依靠自己的思考,为自己选择值得相信的信念或行动。分析和评估他人的观点和论证,是为了让自己选择相信还是不相信。


批判有两种含义,分为畸形的批判和正当的批判,采用哪种含义,取决于采取的态度和操作的方式。


根据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知道,批判性思维是带着怀疑的思考能力和有理有据的思考能力。这种怀疑是一种反思,是为了发现缺陷和不足,进而根据经验的、逻辑的和辩证的方法找到更好的观念和论证。所以批判性思维是吸收不同观念、寻找完善结论、形成决策的思考过程,是为我们的信念找到真正的理由和依据的过程,是为了完善和超越而批判。


本文摘自《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