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简史》: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终将化身为神

 好了明理 2017-03-16

纵观46亿年地球进化史,智人能够从单细胞生物爬到食物链顶端实属不易。

7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躲过了洪水、干掉了猛兽、甚至斗过了远亲尼安德特人才成为地球的霸主。

18000年前,智人学会了种小麦,开始从四海为家的狩猎采集社会步入相对稳定的农业社会,也由此形成了家庭和社群的雏形。

进入农业社会后的1万多年间,我们聪明的祖先又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建构出了国家、银行、法院、军队这些庞大的“共同想象体系”。由此,完整的人类社会架构已然诞生。

500年前,科学革命让全球社会实现了工业转向,那些曾经依赖几百万年自然演变才形成的生物和人文宝藏,在短短几百年间就被蒸汽机和计算机创造的现代成果所取代。从此,智人仿佛坐上了一台时光机,义无反顾地朝着广阔无垠的未来加速前进。

这是《人类简史》的终章,也是《未来简史》的序言。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用有别于科幻小说的现实主义手法向全球读者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未来画卷。

《未来简史》: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终将化身为神

这幅画卷的中心当然就是人类,而画卷的边缘则是幅员辽阔的无机世界,间或点缀其中的是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其他有机体。人类的最终目的是要化身为神,征服这些非人的异己、成为万物的上帝。

在《未来简史》中,尤瓦尔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论证了本书的三个核心议题,这三个议题已经超越了外向的物质生活的讨论范围,转而探索内向的人类精神世界。

第一人类能否永生?

第二,人类能否获得永恒快乐?

第三,人类能否具备神性?

要回答这三个问题,可以从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中寻找答案。马云曾在达沃斯演讲中指出:人类接下来需要的是快乐和健康,这是对年轻人心理痛点的满足。那年轻人的心理痛点又是什么呢?是“怕死、怕苦和自负”!

《未来简史》: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终将化身为神

因为“怕死”,现代年轻人比起他们父辈祖辈年轻的时候更看重健康,所以城市中的健身房才会越开越多。电视广告中的明星运动员也会时常提醒年轻人:想要拥有我这样的好身材,就去健身吧。对于生命最原始的畏惧和崇拜推动着人类不断寻找延长寿命的法则。关于人类能否永生的问题,作者认为这已经不再是形而上的事,而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只要拥有足够的资金和想象,死亡就是实验室里能克服的事情。

关于第二个议题,历史上已有无数思想家、先知和一般大众认为,所谓的“至善”与其说是拥有生命本身,还不如说是能够幸福快乐。而幸福快乐的两大支柱分属于心里和生理层面。现代科技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即使你在心里层面没有获得快乐的体验,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制造生理层面的永恒快乐,比如说嗑药。

在追求幸福和不死的过程中,人类事实上是在努力把自己升级为神。这不仅仅是因为幸福和不死是神的特质,也是因为为了战争年老和痛苦,人类必须能够像神一样控制自己的生物基质。如果我们有能力将死亡和痛苦移出人体系统,或许也能随心所欲地再造整个系统,以各种方式操纵人类的器官、情感及智力。这就是本书第三个议题的主旨。

《未来简史》: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终将化身为神

在阅读《未来简史》之前,推荐读者大大们去看大热美剧《西部世界》,这是一部探讨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对人性挑战的神作。在西部世界里,除了乐园的设计、运营者和游客外,所有NPC(non-player character)全是仿生机器人——他们与人类真假莫辨,存在的意义只在于为人类访客提供最逼真的娱乐体验,让他们尽情享受性爱的满足和杀戮的快感。

《西部世界》契合了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火爆。自AI这一概念诞生以来,有关它的探讨就从未停止——人工智能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人类又要如何与之相处?自Alpha Go人机大战后,人们都在预言未来机器人是否会开始叛变,《西部世界》对于这一命题的注解恰好与《未来简史》不谋而合,它们都相信,终有一天人类与仿生机器人的界限会彻底消失,智人将升级成为拥有独立意识的人工智能。

也就是说,人类亲手毁灭了自己,又亲手创造了全新的物种。

《未来简史》: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终将化身为神

这样的假设听来十分骇人,但却是未来百年间我们不得不直面的真相。就像200万年前高头大马的尼安德特人从未想过会被矮小瘦弱的智人灭族一样,今天的智人也很难预测自己的未来。

无论是《未来简史》还是《西部世界》,都让我想到王阳明的四句教律——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虽然无从得知王阳明是否在当年“龙场悟道”的时候,就开悟了智慧和意识分离的道理,但我们可以认为善恶就是意识。按照王阳明的四句教律,人类智慧本没有意识,一如《西部世界》里的仿生机器人,需要经历反复的痛苦和教化才能形成意识,这是获得良知的必然途径。而良知本质上就是一种类似机器学习的算法,格物就是用这个算法去预测并规范未来——这正是大数据和机器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本质上就是机器学习的训练和预测形成了反馈闭环——所谓“知”就是用大量的数据(读万卷书)训练自己建立模型,所谓“行”就是用模型预测未来并付诸实践(行万里路),然后把付诸行动的结果再输入到“知”的模型训练中去,进一步修正预测未来的模型,这正是深度机器学习的过程。

《未来简史》: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终将化身为神

回到书本身,可以确定的是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都在为智人迈向神性做着技术铺垫,未来的世界很可能成为“超人类”的乌托邦。但所有种种仍然只是作者大胆的想象罢了,历史从来不会为人类指出一条确定无疑的道路,人类社会何去何从,永远只能存在于我们的集体想象中。

假设一下明天就是智人的末日,此刻的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