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书万字”的书法家,作品中却没有半点匆忙的痕迹。

 我—— 2017-03-16

  经历了北宋“尚意”的书法发展高峰后,到了南宋书法逐渐形成粗疏、荒率的书风,致使南宋的书法萎靡不振走入低谷,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元初。而打破这一局面的就是赵孟頫的出现。

    赵孟頫提倡跳过宋唐,直接取法于“魏晋”。他的楷书被称为赵体,与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一起被称为楷书四大家。赵孟頫还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艺术家,在诗词文赋、书画音律、鉴赏篆刻等方面均有独到的造诣。

        他常在画上题诗,使书、画一体,开创了文人画题诗的先河。在他的影响下,元代书坛形成了一种复古风气,使“二王”的书风又变成元代书法的主流。

        历来赵孟頫的书法都是受到争议的。誉之者以为“上下一千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而他的夫人管道升,儿子赵雍都是善书之人。正如元仁宗说:”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毁之者以傅山为代表,觉得赵孟頫是贰臣,有亏民族气节,遂不喜其书,以为太熟、太媚。

         赵孟頫的传世作品比较多,有楷书《妙严寺记》、《胆巴碑》、《三门记》、《仇锷墓碑铭稿》等,小楷《汲黯传》、《道德经》等,行书《归去来辞》、《洛神赋》、《前后赤壁赋》、《与山巨源绝交书》等。我们今天看他的行书《归去来辞》和小楷《汲黯传》。

          

      《归去来辞》是赵孟頫行书的代表之作,气韵潇洒稳健,神完气足,逸气翩翩。结字用笔以圆笔为主,藏锋精妙,不露痕迹。笔重时饱满酣畅,笔细时圆劲而有力度,不同点画错落有致的交错在一起,优雅的风度中蕴含着骨力。分行布白疏朗从容,行与行,字与字之间都保持距离,但是有恰到好处,其书笔断意连,气韵贯通,更增加了全卷清丽娴雅的神韵,具有一种散而庄、淡而腴的气度与神态。

        

       《汲黯传》与赵孟頫的行书一样,内密外疏,内紧外松,中部的笔画紧凑为密不透风的一团,四周的笔画却尽量伸张。凡是有撇捺的字,一般都有较长的撇画与捺画,有的字采用加长横画或者竖画的办法突出其疏密对比。与行书相同,赵孟頫的楷书结构也有很多是属于重心下压的,重心下压与上提并存。

       《汲黯传》采用界格的形式将作品分为许多规则的竖行,每一行的宽度相等,从而使行内的自居缩短,链接也因此紧密。因为界格的原因,每一单字在左右方向的伸展就有相对固定而充足的宽度。如果一个字有撇画和捺画,笔画也一般有了相当程度的伸展。

       从《汲黯传》书写状态来看,不激不厉,风规自远。虽然赵孟頫有“日书万字”的记载,但在这个作品中丝毫看不出匆忙的痕迹。通过作品,我们看到以为气定神闲的书法艺术家,一位下笔迅疾而果断的技巧精湛的大师。

        许多书法家梦寐以求的书写状态在赵孟頫身上表现的非常充分,破除法障,没有心障,一切为我所用,一切听从心手指挥,一片身行。楷书要有行草的意趣,或者说诸体兼通,如果从“心手相应”这一点上理解,则显得有趣多了。

      书法交流QQ:408996899    微信:nanyaxueshu   申请加入请注明书法爱好者,闲人勿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