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季翁的故事(3) 来源:“锡金识小录”清.乾隆十七年修,黄印辑。第434-437页,卷七。斗门季翁,姓季名时舜,康熙十五年无锡进士季麒光之父也。下面原文中标点译者加。 原文: 季翁尝贾于淮归。冇肩行囊求附舟者,舟子拒之。其人恳求不已,翁谓舟子,盍许之?舟子曰:倘有不虞,无得咎我!翁竟许之。其人在舟,翁每饮食辄呼与其。晨夕共谈甚相得也。舟将抵邑境,其人谓翁曰:每日厚扰,今子亦作一东;从此辞也!命泊舟,舟子提筐偕行,至酒肉鱼菜诸市铺,皆检择如欲。市者及将付值,每以争值多寡而罢。舟子偕其人,还未尝市一物也。舟复行数里,其人谓舟子曰:可暂泊整治鱼肉诸物?舟子茫然,其人谓:汝试启船板视之。视之则食物无不俱者,翁大惊失色!其人笑曰:翁无恐,今当为翁明言之。予始见翁有囊金,故来。实非佳意!承翁相厚待何甚?复萌故智。翁但安,意饮食,保无他故。须臾,酒肉俱陈,皆食毕,拱手称谢去。翁启视囊箧中物,皆在。但每银钱一封,必加钱一文。自其人至舟,囊箧俱未启;不知钱所由来?此由翁厚德有以化之,其人之术亦奇矣! 译文: 季翁曾经商于淮,淮即长江以北至安徽淮河以北一带。有一次,季翁从淮归来。于是租一客船准备出发时,遇一个客人请求船夫搭船同行;船夫一口拒绝。此人并无行李包裹,再三恳求,船夫就是不答应。季翁见了问船夫为何不答应?船夫曰:“如有不测您别怪我,我可不负责任!”看来船夫看出此人非善良之辈。而季翁却应承道:“我负责!”他想人家恳求必有急事,顺船带顺货也是助人为乐呵。 此人同船后,季翁每至吃饭的时候,总请此人同桌喝酒吃饭。朝夕与共也很谈得来。二、三天相安无事。船将抵无锡境了,此人对季翁说:每日都是您请我,诚情招待于我;实在感激不尽!今天要分别了,应我作东道主一次,随后命船夫停船泊岸,与其一起采购食物去了。 船夫提筐随行,此人每遇酒肉鱼菜商铺摊位,都是见啥要啥。但付钱的时候总是斤斤计较不欢而散,船夫随其空手而归。一个大饼油条也没有尝。船又行了数里,此人道可以停船做饭了。船夫弄糊塗了,那里有东西做菜呢?此人说:你打开船舱板!一看把季翁与船夫都吓坏了,里面鱼肉酒菜样样齐,这是哪里变出来的?明明这是个坏人! 见季翁大惊失色,此人笑道:先生不要惊吓,今日让我当面为您说明白。初此见您时,我巳知您行李中有大量金银。所以,我跟随您而来,实在是不怀好意的!上船后,先生以礼相待,数日中相谈甚多,知先生是天下难得的好人,我顿生善心不能加害于先生!先生请放心,好好吃饭别无坏心。吃罢,此人拱手称谢而去。 此时,季翁打开自已的行李箱,一封封包装的银洋原封不动。每封银洋旁反而多了一文钱!此人表示一下付的饭钱了。此人上船至今,季翁的行李箱从未打开过;此人的钱如何放进去的?这实在是季翁厚德化人的结果了,此人偷盗的本领也实在称奇了! 点评: 1,这是另一版本“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不过季翁遇到的是有点良心的狼。 2,前面两则故事都收于“斗门小志”中,并注明来源于“识小录”。为何就这一则小志却不选呢?或“斗门小志”作者疑此文不够真实。 3,此故事可知季翁早年“经商”。民间传说斗门“先有季家街后有斗门街”,或与季家的经商有关。
译者:万国雄2017年3月16日 我的微博网址: http://weibo.com/u/3262918540 请参阅:光绪无锡斗门小志译并注第四版
1,原件:锡金识小录435页
2,原件:锡金识小录436页 3,原件:锡金识小录43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