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世图语言学公众号 乔治·莱考夫,语言学大师,认识语言学之父,与语言学泰斗乔姆斯基齐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圣塔菲研究所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主席,认知科学学会理事会成员。著述颇丰,其中《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各国语言学界广为传述;《别想那只大象》则被认为是美国进步派的基本指南。《女人、火与危险事物:范畴显示的心智》被称为认知语言学的开山之作,唯一简体中文译本也在3月首度面世。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满是隐喻的世界,认知语言学家就是负责揭秘这些隐喻的人。他们是电影《降临》中能与奇怪文字使用者沟通的厉害角色,更是现实生活中揭示人类社会童年期的奥秘、展现祖先心智发展历程的超级大脑。在这方面,乔治·莱考夫是绝对绕不开的里程碑,他所著的《女人、火与危险事物》《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等书,是包括语言学、心理学、跨文化比较乃至计算机科学等在内的多个学科的必读书目。 乔治·莱考夫已经出版的作品不多,只有四本,除《别想那只大象》因关涉政治心理学,在认知语言学领域评价偏低外,其他三本都堪称认知经典,这些书对专业人士是巨大宝藏,对普通读者则是认知颠覆,要知道:是认识论创造了我们这个世界。我们特意选取了网友关于这四本书的评论,希望借助读者的介绍和引领,为你打开一个全新的阅读世界。 1 从语言学上升到哲学真是猝不及防。最终除了对隐喻无处不在、对理解抽象概念至关重要做了学术性论述以外,重点论证了经验主义的观点:有别于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的概念对应的不是事物固有属性,而是互动属性,概念的本质可以是隐喻性的,并没有绝对真理的存在。隐喻是富有想象力的理性,而无论是在国家政治还是在日常互动中,有权势的人将隐喻强加于他人。大多数情况下,重要的不是隐喻是真实还是虚假,而是伴随隐喻而来的认知与推理,以及隐喻所批准的行为。(关于这点,作者举了“抗击通货膨胀”和“能源战争”这两个措辞的例子,指明这种隐喻自带宣传,意味着政府必须调动资源对此采取行动,而且民众在必要时需牺牲)我于是更理解为何很多哲学家对语言学花大力气,无非是要厘清一个问题:当我们在谈了xx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苏C 2 这是一本权威的有关认知语言学全貌的著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哲学渊源,从更新的角度阐述了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是对以Fe D Saussure为中心的客观主义语言学的颠覆,更是对Noam Chomsky机械的生成语言学的讽刺,它令人折服地论述了语言的思维机制,从全新的角度展现了语言是如何能动地反映世界的,尤其是语言隐喻的思想,必将揭示语言、思维和客观世界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带来语言学研究的革命。 我最早接触到的是中国学者赵艳芳的《认知语言学概论》一书,后来看过George Lakoff的两部原著,对认知语言学有了一些了解,但还有很多疑问。这本十讲我想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不想走弯路的人从这本书开始吧!!! @匿名网友 3 作为一个研究语言和认知的科学家,乔治·莱考夫认为,控制了语言就控制了思想。他在《别想那只大象》一书中,以美国政客的竞选语言为例,详细解释了这一理论,并指明了在实际语言沟通中如何运用该理论的方法。乔治·莱考夫长期以来着力研究认知语言学对人际沟通的启示。他用“别想大象”这个例子说明,在语言大战中战胜对手的方法很简单:千万不要用对方已经不断重复强调的关键词。他告诉我们,“隐喻”和“框架”是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你可以运用这两种武器在30秒之内了解对方言语的核心含义,并迅速做出反应。 《别想那只大象》不仅教我们在话语角力中抢占高地、达成自己的目的,还可以让我们变得不那么容易被引导、操弄和煽动。营销、广告、公关、媒体等领域人士必读。 @匿名网友 4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能彻底颠覆传统认知观念的书;毫不客气地说,其实正因如此,不少东西我也只是一知半解;毫不掩饰地说,我的很多想法、论文主题、思考方式、知识框架与本书以及作者的另一本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譬喻》有着极大的联系,却也只是囫囵吞枣——所以如果说为什么要坚持读书,是因为我觉得我的积累还不足以能完全理解这些东西并搭建起一个明晰有效的运作分析体系,它不仅针对语言学,同时也是针对整个世界、社会和文化的探索与理解,所以,我很羞愧。本书第一部分阐释的其实是原型范畴观的认识,发展与探索,显现出一种多学科综合的复杂特质,无论是语言学,心理学,生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有涉及。当然最主要的是:思维论认识世界,方法论改变世界。 @夜来听雨醉卧床 图文 | 网络 编辑 | 世图君 本文转载自世图语言学公众号 百度推SwiftScribe自动速记工具,1小时音频20分钟搞定 汉语堂 文摘、讲座、观点 专注语言文字领域的大数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