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物流园区点式经营和信息孤岛发展困局进一步激化:物流园区经营方式单一、信息技术利用率不高,信息化设施的投资占比偏低,信息孤岛阻碍物流园区增加收益,无法充分发挥物流园区资源聚集、货运枢纽功能。 物流园区点式经营带来的困局,要求物流园区必须创新经营模式。在中央部委出台的鼓励物流园区互联互通的政策引导下,物流园区企业积极试水互联互通,以破解目前制约园区经营模式粗放的瓶颈,寻求创新发展之路。 2015年,交通运输部和商务部印发多项文件,并多次召开行业会议,研讨物流园区互联互通之道。这些利好政策的出台,为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指明了方向,对发挥资源整合效应,促进行业资源集聚和优化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初,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物流园区互联应用技术指南》,加快交通物流互联互通技术标准化建设,促进物流园区信息互联互通与融合应用发展。7月,商务部办公厅下发《关于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要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建立布局合理、运营高效的智慧物流园区(基地)并建立互联互通的智慧化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交通运输部促进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技术标准化建设的措施有利于物流园区在线上实现车流、货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资源的进一步融合,对于提高物流运行效率、提高物流园区运营收益有重要意义。而商务部出台的文件则指出,建立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必须以互联网+为指导,实现物流园区配送体系在线上的互联互通,提高配送网络的合理性,提高配送效率。 而有关专家指出,在交通运输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中,物流枢纽建设仍是重要内容。在发展形态上,建议关注“物流园区+”服务业态,重点打造“物流园区+物流金融”“物流园区+互联网”“物流园区+多式联运”等具有创新意义的物流枢纽。“物流园区+”是物流园区积极尝试互联互通,进行业务创新的重要表现。 2015年,大多物流企业都积极构筑联通全国的物流园区网络,这是在线下推动物流园区互联互通的重要尝试。物流园区在实现互联互通方面,明显表现出线上线下同时加强互联互通的发展趋势。 物流园区通过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和结盟的形式,有利于摆脱“点式经营”“信息孤岛”的困境,通过信息化方式帮助园区在物流交易、电子结算、仓单质押、融资担保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在2015年,物流园区开始逐渐从地产开发模式向园区运营模式转变,通过对园区内物流资源的运营和整合开发,实现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深度介入,在发展过程中倾向于抱团发展,以此实现获取增量收益的目的。 2015年,货运软件的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物流园区进行互联互通,积极尝试业务创新的重要外部动力。货运软件不仅在线上与物流园区争抢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资源,在线下与物流园区争夺园区档口资源过程中也不断发生冲突。这进一步加速了物流园区互联互通的进程。
2015年的 “互联网+”战略为物流园区实现互联互通指出了明确的路径和前景。在2016年,物流园区信息孤岛发展困局将初步缓解,物流园区创新业务和线上线下融合的局面将会逐步明朗。 2016年,各家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深化,基于物流园区的各类信息平台也将大规模涌现。在这种情况下,各家物流园区开发的信息平台之间的兼容性值得关注,能否出现一家公共平台将各类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融合起来,构建成物流行业的一个基础性信息平台将成为2016年的重要看点。 2016年,物流园区在实现互联互通的过程中,抱团发展将成为单体物流园区的重要议题,在网络型物流园区扩张过程中,抱团发展将成为单体物流园区对抗网络型物流园区的重要手段。同时,单体物流园区抱团发展也是物流园区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途径。 物流园区在逐步实现互联互通的过程中,小散乱的专线资源、仓储资源、数据资源等有望进一步聚集,物流资源究竟是以收购兼并模式,还是以共享经济模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值得关注。在互联网力量的推动下,以物流园区为载体,实现我国由小散乱的物流大国迈向集约高效的物流强国,值得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