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海峰 话说公元641年,有一个弹丸小国叫薛延陀,它的生活习俗与突厥相近。贞观二年,这个薛延陀小国的领土东至室韦,西到金山,南接沙碛,北界瀚海,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等部皆臣服,拥兵20万,逐渐成为了大唐北方的一个强国,并伺机南侵。 唐太宗李世民眼见薛延陀这个小国日益强盛,并对大唐已经构成了威胁,就采取了扶持回纥和东突厥的一些投降人员的策略,册封阿史那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并命他率突厥旧部渡黄河北上,在大漠以南建立汗国,以阻遏薛延陀南下。 然而,当他们返回故地,立刻引起其他国人的猜惧。于是,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一月,薛延陀国王听说唐太宗将去东封泰山,就决定趁着朝中空虚,命其子大度连同同罗、仆骨、回纥、靺鞨等部落兵马共20万,挥师南下。 然而,等到他们到达(今天的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附近),唐太宗却迅速命令营州都督张俭率骑兵及奚、契丹诸部兵马从东包抄;李绩率士卒6万正面出击;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领兵4万、精骑5000驻守灵武;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为庆州道行军总管,率1.7万人出兵云中;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包抄薛延陀西部。 出发后,唐朝大将军张俭就和诸将说:“薛延陀负其强盛,逾漠而南,行数千里,马已疲瘦。卿等当与思摩共为犄角,不须速战,俟其将退,一时奋击,破之必矣。” 于是,李绩立刻挑选麾下精锐骑兵6000骑抄近路拦截,跨越白道川,一直追至青山。 而薛延陀国王的儿子——大度则在真水一带(内蒙)摆开战阵,横亘10里。十二月十七日,李绩麾下的兵马最先出战,然而却被薛延陀国的部队打败,被迫后撤。于是,大度设乘胜追击,结果又与唐军主力遭遇,但薛延陀的军队马上万箭齐发,导致唐军的马匹多被射死。 这种情况下,李绩就命令士卒都下马,手执长槊迎战,双方开始短兵交锋,这一下子薛延陀国的士兵可就没有优势了,反而,又被李绩的兵马杀得连连后退。紧跟着,唐军的副帅薛万彻统领的数千主力骑兵就偷偷地绕道到薛延陀的后方,从背后的突然袭击。 俗话说,暗箭难防呀!一下子薛延陀国的士兵就军心动摇,兵败山倒。李绩与薛万彻乘机发动反击,先后杀死薛延陀国士兵三千多人,而薛延陀国的大军被迫在寒冷的冬季又再次穿越大漠,退回到了他们的漠北,南下时还有二十万人,但生还者仅有一两万人。这一战,使得这个弹丸小国最终由盛而衰。(吕海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