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风华9:雪耻酬百王,灵州城见证大唐王朝的荣耀和意气风发

 桂临塞上 2023-06-01 发布于宁夏

挖掘鲜为人知的有关宁夏的诗歌故事,讲述历史深处的诗人在宁夏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宁夏诗歌味道!

《宁夏的诗》

宁夏古诗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以诗说史,展现一个不一样的美丽宁夏。

那些闪耀宁夏历史天空的诗人9:从唐太宗灵州会盟,看灵州城的变迁,也藏着黄河水变道的秘密

前言

在长长的历史长河中,宁夏也是迎来过几位古代帝王的,其中著名的帝王,大唐王朝的太宗皇帝李世民也曾到过宁夏,还留下了诗篇,闪耀着宁夏的历史天空。

唐太宗李世民不但雄才大略,胸襟广阔,还是一个书法家和诗人。

01

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在经过了几十年的纷争和战火纷飞后,所谓“铁勒九姓”之回纥、拔野古、同罗、仆固、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苾、跌结、浑部、斛薛等11个种姓部落纷纷自愿依附大唐王朝,并分别派使臣南下向唐朝贡以示俯首。

唐太宗接受朝觐后非常高兴,要求使者返回各部后,转请他们的汗王和首领到灵州参加会盟。在唐太宗看来,这是一次彻底解决北方各民族内部矛盾以及与中原汉族人民和解进而实现蕃汉大团结的好开端。

所以,才想着亲赴灵州,主持这个重要的民族团结大会。彰显大唐王朝的风范。就这样,灵州迎来了它在历史长河中的又一次高光时刻。

促成这次会盟其实也是相当不容易。

02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在中原地区群雄割据,各路英雄相互征伐,无暇北顾之际,东突厥也趁机发展壮大,在一系列的征战中,也逐渐强盛地来,到了唐初, “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说明也已经成了气候。

那个时候,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皆役属于突厥,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也开始加入突厥阵营,俯首称臣。突厥作为隋末各割据势力的后盾,一直在背后操纵着中原的内乱,妄图逐渐削弱中原势力,自己从中渔利。

而大唐王朝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刚刚经历了“玄武门之变”,新登大宝的唐太宗对朝政还没有完全掌控,这就给了突厥有机可乘的机会。在一番你来我往的拼死厮杀后,唐太宗和突厥的颉利可汗在渭水桥上斩白马订立盟约,唐朝给钱,突厥退兵。

《新唐书》这样写的:“倾府库邀其归路”。这个操作史称“渭水之盟”。这对于唐太宗来说是一个耻辱,因为泱泱大唐王朝却被迫签订这样的盟约,有些郁闷。

在三年(公元629年)的休养生息后,唐太宗五路兵马征剿突厥,最后一举灭了突厥,突厥颉利部众或降服于唐,或投靠薛延陀部。其中灵州大都督李道宗于灵州俘获突厥人畜数千万计。

十七年后(公元646年),唐太宗又乘薛延陀部内乱之机,分派李道宗、薛万彻、李勣共击之,大败薛延陀。这一战大显唐王朝的兵威,于是就有了灵州会盟这一出盛况。

03

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

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

近日毛虽暖,闻弦心已惊。

这一年的九月,唐太宗从长安出发,经泾州,原州抵达灵州,接见并宴请陆续赴约而来的各部族首领及其使节。会盟当日,更是受到诸部落首领和使节数千人的隆重欢迎。他们向唐太宗献礼并请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并立下“愿得天至尊为奴等天可汗,子子孙孙常为天至尊奴,死无所恨”的誓言。

唐太宗受到现场气氛的感动,高兴之余当场挥毫写下了“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的诗句,并勒之以石,记载灵州会盟、民族和好这一盛况。史称“太宗灵州勒石”。遗憾的是这块石碑后来残破,只有两句流传了下来。

全唐诗中,这首诗录入有六句,后四句可能是后人所移补,反正读起来有些脱节,气势显得有些欠缺,只能算作残诗留存,但也传达了一些信息。

据说唐太宗驻跸灵州时,还写过一首名叫《饮马长城窟行》的诗,抒发了他这次出征灵州的心情: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回戍苍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塞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04

唐太宗接受了这些部落的归附,爽快地答应了将这些部族列入大唐州县的请求。有鉴于此,就实行了一个“羁縻州”制度,就是把这些部落的人分散在宁夏及河套各地,各部落老大当最高长官,朝廷派人协助管理,大概意思就是说实行自治。

这个“羁縻”制度,从此成了唐代对边疆少数民族内附区域行政建制的固定模式。

据载,朝廷在灵州境内设置过近20个羁縻州。安置的基本都是这些归附的部落人口,这也就是宁夏“昭武九姓”的开始。比如:

缘州,治他楼城,贞观六年安置突厥降户置州,后改萧关县,在今海原县李旺镇与宁夏同心县羊路乡之间。

燕然州,在回乐县境内,安置回纥多滥葛部190户978口,初为都督府。鸡鹿州,在回乐县境内,安置回纥奚结部132户556口。

鸡田州,亦在回乐县境内,安置回纥阿跌部140户469口。

东皋兰州,在鸣沙县界,包括今中宁县北部、红寺堡开发区,安置回纥浑部1342户5182口,是安置人数最多的,初设都督府。

燕山州,在温池县境内,今盐池县惠安堡同心韦州一带,安置40户2165口。

烛龙州,在温池县境内,安置掘罗勿部117户353口。

祁连州,安置薛延陀部。

六胡州,调露元年置鲁、丽、塞、含、依、契六州,安置突厥降户,总称六胡州,位置在今宁夏盐池、同心、中宁等县境。

05

与其说唐太宗灵州会百王是“会盟”,不如说是一场招抚大会。

因为这个时候的大唐王朝兵威鼎盛,可谓是强大,这些“百王”不过是战败破落的部落而已。他们被打击得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要知道 “会盟”在古代是双方或者多方在一种平等的状态下的会面或者结盟仪式。

所以唐太宗的这场灵州之行实质上是一场招抚大会能亲身会面,体现了唐太宗的胸怀,在对待少数民族的问题上鲜有歧视,除了在对东突厥的侵扰和薛延陀的反叛用兵外,其他都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政策比较开明,

“灵州会盟”说到底就是大唐王朝一个给面子的说辞而已。

不管如何,这个大事件,成为灵州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使长安以北的北部边境得到安定,宁夏境内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繁荣发展时期。这个发展包括了宁夏平原的水利开发,比如说唐徕渠的修浚疏通利用。

06

唐代灵武为灵州都督府和朔方节度使驻地,统七军府,辖东、西二受降城,军事上辐射的范围远达西北和内蒙古地区。此外,灵武地处黄河东岸,有着黄河运输的便利,因此是当时北部、西北部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说到这个灵州城,可不是在现在的灵武市。其实灵州和灵武最开始分别代表的是两个不同的县城,它们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后因为建制的变革、隶属关系的变动,加上人口的变迁等,使得两名互易,其位置几经迁移后至唐初合二为一。

这就关系到黄河的变道了。

秦汉时期,黄河从青铜峡出峡口之后,分成了两支,西边一支是主流,离贺兰山比较近,这个时候的灵武现在如今的(邵岗堡和李俊堡之间),黄河主流在其西边;东边一支是支流,而在主流和支流之间形成了一个洲渚。这个汉灵洲城就在洲渚之上。

《汉书》记载:“灵洲,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有河奇苑、号非苑,莽曰令周。师古曰:'苑谓马牧也。水中可居曰洲,此地在河之洲,随水高下,未尝沦没,故号灵洲。’又曰河奇也。二苑皆在北焉。”

07

随着贺兰山地势抬高,黄河主流东移,于是灵武城被冲毁,然后几经迁徙,灵武和灵州也合二为一了。

随后的唐太宗灵州会盟和唐肃宗登基,都成为灵州的一个人文历史故事了。可能谁也没有想到,这些事件里,也藏着黄河水变道的秘密,这就到下集再说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