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卫史话:处边境冲突不间断,动乱中设州又设县

 卧龙动 2023-04-1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中卫人都该了解的历史

坚持每天一篇仅供学习

原书图文并茂本文无图

如欲深入了解请购图书


581年,杨坚废北周静帝自立,史称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统一大江南北,结束了东汉以来长达400年的分裂战乱状况,进入相对统一的稳定发展时期。


隋朝统一全国,地方行政建制设郡、县两级制,今中卫、中宁地区先后设丰安县(今沙坡头区)、鸣沙县(治在今中宁县鸣沙镇),隶属灵武郡。今海原高崖一带置他楼县,属平凉郡。


隋代,北方突厥兴盛,取代柔然称霸于北方草原。随着突厥汗国的建立,其扩张野心逐步增强,多次侵扰隋的北方边境,中卫及其周边地区首当其冲。


早在南北朝时期,中原北方分裂为周、齐两个王国,连年混战。突厥利用周齐之间的矛盾,有时联齐伐周,有时又助周伐齐,两国都惧怕突厥,对其极力讨好。北周大象元年(579年),他钵可汗逼周和亲,北周只好将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册封为千金公主嫁给突厥王。隋初,他钵可汗死,千金公主又按照突厥继婚制习俗嫁给他钵可汗的儿子沙钵略。隋朝此时停止给突厥送礼,引起突厥可汗沙钵略不满。


隋文帝杨坚,原是北周勋戚重臣,被封为隋国公。他的女儿杨丽华是北周宣帝的皇后,宣帝昏庸,喜怒无常,曾一怒之下要杀皇后,被杨坚入宫阻挡。当然,这种帝后不睦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后,宣帝青年颓然早逝,10岁的儿子周静帝由太后杨丽华的父亲杨坚辅政,杨坚辅政不到两年,就由隋国公晋封隋王,进而由隋王受禅称帝,废周建隋。北周是千金公主的娘家,现在被隋朝灭了,因此千金公主对隋朝怀恨在心,怂恿沙钵略为自己娘家报仇。这正好迎合了沙钵略的扩张野心,于是经常侵犯隋朝边境,当时中卫处于防御突厥的最前沿。


隋朝对突厥大的进攻有三次:隋开皇三年(583年),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率40万之众深入,一路势如破竹,一时间“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六畜咸尽”,整个西部地区都受到侵扰。隋发兵两路出击,东路尚书左仆射高颍率军出宁州,由庆阳、灵州北进;西路由内监虞庆率军出原州(今固原)北上。突厥战败,从此分裂为东、西两部。

开皇十八年(598年)突厥达头可汗发兵由河套南下,隋以尚书左仆射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经庆阳、灵州出塞讨之。开皇二十年(600年)四月,晋王杨广、左仆射杨素出灵州道进击突厥,这三次战事,均涉及中卫、中宁、海原地区。


大业六年(610年),山东人王薄揭开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宁夏地区随即卷入。大业九年(613年),灵武郡奴隶出身的白瑜娑夺取官军马群,联络塞北突厥牧民起义,历时5年,中卫属起义范围。《乾隆宁夏府志》载:“炀帝大业九年,灵武白瑜娑兵起。贼帅白瑜娑,劫牧马,连突厥,陇右多被其患,谓之贼奴。”隋代在西北设置陇右牧监,原州除设有马牧外,尚有羊牧、驼牛牧。白瑜娑在牧监当牧军,也就是有军籍的牧民。不堪忍受隋炀帝残暴统治的白瑜娑聚众起义,劫掠牧监的官马武装自己,还和北面的突厥人联合起来,转战于陇右一带,不断攻袭陇右各郡县。隋朝派兵数年征讨,始终不能平息。后来起义军占据平凉,发展至数万人,一时声势大震,被地方士绅诬称为平凉“奴贼”。义宁元年(617年),白瑜娑率起义军南下围攻扶风郡,数月不下,粮尽无食,起义军不少离散,白瑜娑被杀,余部在官军围攻下失败了。


白瑜娑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军的强大攻势下,隋王朝土崩瓦解。618年,隋炀帝被禁军将领缢杀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618年,唐朝建立,实行道、府、州、县行政建制。贞观六年(632年),分全国为十五道,各道皆管军政。宁夏全境属关内道,初设原州和灵州。原州(治在平高)在宁夏有平高、百泉、萧关、他楼等4县,萧关县(治在今海原县李旺堡北),海原部分地区属会州(治在今甘肃靖远县)。灵州(治在回乐县)辖回乐县、灵武县、保静县、怀远县、鸣沙县(治在今中宁县鸣沙镇)、温池县(治在今盐池县惠安堡),今中卫沙坡头区上隶于鸣沙县。其后,又置安乐州(后更名为威州,治在今同心县韦州),雄州(在今中卫沙坡头区)。灵州设总管府(都督府),后来都督持节(皇帝所赐信物),又称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总督府设灵州,又设六城转运使(管黄河水运)。


唐初,北方突厥联盟与唐王朝时战时和,东突厥常侵扰北部边疆,当时宁夏境内,突厥兵往来驰骋,战火纷飞,从贺兰山下到灵州、中卫、海原,到处是唐军与突厥血战的沙场。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励精图治,国力逐渐强盛起来,为了国家的统一和边境的安宁,出兵北疆,一举击败了东突厥的进犯。后来,东突厥所辖的铁勒薛延陀部逐渐强大起来。不断骚扰大唐边境,唐朝北部以灵州为重点的边疆广大人民不得安宁。贞观十二年(638年)唐太宗李世民决心趁薛延陀部发生内乱之机发兵出击,在郁督山(今内蒙古杭爱山)击败薛延陀部,俘虏三万人,威震北疆。铁勒所属的回纥等11个部族从此摆脱了薛延陀的控制,一致要求归顺唐朝。是年八月,塞外秋高气爽,唐太宗李世民由长安出发,经瓦亭、过原州,九月十五日到达灵州,接见并宴请陆续赴约而来的各部族首领及其使者,一一进行安抚。至会盟日,铁勒诸部落的俟金、颉利发所遣使臣来贡者达数千人。他们向唐太宗献上最珍贵的礼物,尊唐太宗为“天至尊”“天可汗”,曰:“原行天至尊为奴等天可汗,子子孙孙常为天之尊奴,死无所恨”,愿意子子孙孙做唐朝的臣民。唐太宗深受感动,答应将这些部族列入大唐州县,从此“羁縻州府”制度成了唐代边境固定模式。会盟之际,唐太宗设宴招待诸部贡使,酒酣即兴挥毫赋诗:“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并令石匠将诗刻在石碑上,以记其功。因唐太宗灵州勒石,史称灵州为“受降城”。后李益(诗人)随朔方节度使崔宁巡视边防,感慨于战场的惨烈和边地的荒凉,赋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反映当时灵州的凄凉景象和从征士兵思念家乡的心情。意境很美:在明月之夜,久戍不归的士兵,登上受降城,向远处眺望,似乎看见烽火台前的沙漠,这时从远处飘来的笛声,如诉如泣,引起军中戍卒一片思乡之情。回乐峰即今牛首山。


唐太宗接受铁勒诸部归顺后,十月,离开灵州返回长安。第二年,太宗下令为铁勒等降部在宁夏境内设立六府七州(羁縻府州),安置内附部落,用其酋长为都督、刺史,以统其部。其中,鸡鹿州、鸡田州寄治灵州回乐县境内,皋兰州寄治鸣沙县(今中宁县鸣沙镇)。从此,烦扰隋唐数十年的民族问题得以基本解决,宁夏境内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


在羁縻府州中,与中卫关系紧密而且影响大的是弘化公主所在的吐谷浑部。弘化公主是吐谷浑部诺曷钵的妻子。吐谷浑原是东北鲜卑中的一支,后迁居青海、甘南一带,统治了当地的羌、氐等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逐渐融合形成吐谷浑。从隋到唐初,吐谷浑和汉族政权一直处于边境的冲突之中。贞观九年(635年),唐太宗派遣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大军进军吐谷浑,吐谷浑投降。后吐谷浑发生内乱,部族首领慕容顺被杀,唐太宗派军队稳定吐谷浑局势,又立慕容顺幼小的儿子诺曷钵为可汗,辅佐成唐保护下的属国。
贞观十三年(639年)十二月,诺曷钵到长安朝见唐太宗,太宗将唐宗室淮阳王李道明之女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为妻,这是唐将公主嫁于外蕃的开端,是民族团结史上的一件大事。唐与吐谷浑结成亲密的甥舅关系。诺曷钵每年都要遣使向唐朝进贡,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也进一步加强。唐高宗继位后,封诺曷钵为驸马都尉。永徽三年(652年),弘化公主和诺曷钵到长安朝见,高宗将宗室会稽郡王李道恩之女封为金城县主嫁给诺曷钵长子慕容忠。以后,弘化公主又为次子请婚,唐高宗将宗室女金明县主嫁给了他。

正当吐谷浑与唐朝的关系日益亲密发展的时候,兴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不断向北扩张。在吐谷浑一畏罪潜逃大臣引领下,吐蕃发动了一场消灭吐谷浑的战争。吐谷浑大败,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率领几千帐人畜过起了逃亡生活。唐朝曾派大军攻打吐蕃,失败而归,吐谷浑完全失去了复国的希望。咸亨三年(672年),唐廷将吐谷浑徙至灵州南鸣沙县界内,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刺史。鸣沙县治在今中宁县鸣沙镇,辖今中宁、中卫及同心部分地区。吐谷浑诺曷钵部在安乐州居住了90余年,在吐蕃入侵宁夏一些地区后,唐又将吐谷浑迁往长乐州。


吐谷浑部先后在安乐、长乐二州,一直受到唐朝的关怀和优待,其首领慕容氏数代人都和唐宗室、外戚通婚,子弟长大为汉朝官吏,世代相袭。诺曷钵和弘化公主一直居住在鸣沙安乐州,到武后垂拱四年(688年),诺曷钵病逝,终年65岁。他的儿子慕容忠袭青海国王、吐谷浑可汗号。武则天又赐弘化公主姓武,改封为“西平大长公主”。唐圣历元年(698年),弘化公主病逝于灵州东衙之私第,享年76岁。弘化公主去世后,埋在今甘肃武威南山青嘴喇嘛湾,这里是吐谷浑王族慕容氏的祖茔。


通天元年(696年),突厥侵扰灵州,朔方节度使在灵州黄河外180里置丰安军(中卫境),驻守官兵8000人,马1300匹,以防止突厥进犯。中宗神龙二年(706年)春,突厥可汗默啜率部数万人南侵,占领灵州鸣沙县等地,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战败,默啜继续南侵,占领原州、会州,夺走陇右牧苑马万余匹。至睿宗年间,默啜才遣使请和。在这次侵扰中,鸣沙县移到废丰安城。同时,又废他楼县,以其地置萧关县,今海原分属会州会宁县和原州萧关县。


唐朝玄宗时期,宰相李林甫为了专权,欲杜绝边将入朝为相之路,向玄宗奏言:“文人为将,胆怯害怕,不能立战功,不如用贫寒的胡人。胡人勇敢习战,寒族孤立无党,只要陛下施以恩惠,则胡人能为朝廷卖命。”唐玄宗听从了李林甫的建议,开始用安禄山等胡人为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从东北到西北的六个重镇中,安禄山管辖着三个,统率重兵18万人之多,超过了唐朝边镇军队49万人的三分之一。安禄山经过10多年的精心策划,于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以诛杀奸相杨国忠为名,发兵15万攻陷洛阳,次年破潼关,京城长安危在旦夕。


唐玄宗带着杨贵妃等一班人马仓皇出逃,行至陕西一个叫马嵬坡的地方,士兵发生骚乱,杀了杨国忠,接着又胁迫唐玄宗缢杀了杨贵妃。唐玄宗奔向四川逃难,而老百姓拦住太子李亨,要求追随其讨伐叛军。李亨无所适从,六月到原州(今固原),盘桓数日,后接受部下建议,决定移驻灵武。李亨一行离开固原沿清水河北上,朔方留后杜鸿渐、节度判官崔琦率朔方步骑数千人在今海原百草顿迎候。李亨行至丰宁南(中卫黄河南岸),看到黄河天堑险固,便改变主意,欲渡黄河至丰安郡,借天堑以自保。适风沙骤起,数步之内,不辨人、物,河中翻浪,无法渡河,遂转至鸣沙。六城转运使魏少游率千余精骑迎接。七月九日到灵武,七月十二日在灵武南门城楼即位,是为唐肃宗。肃宗继位,召其旧部李泌为宰相,诏令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副使李光弼回防朔方,派使节出使回纥等少数民族部落,借兵共讨安禄山叛乱。八月,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副使李光弼率军至。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武举出身,从下级军官一级级升迁,担任过许多重要军职,天宝十三年(754年)担任天德军使、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厢兵马使。肃宗继位后,势力非常单薄,身边只有几千军队。他知道,朔方军是当时全国最精锐的部队,于是,任命朔方军统帅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兼宰相,由他指挥全国平定叛乱的军队。在吐蕃、回纥等部族协助下,郭子仪九月收复了长安,十一月,收复了洛阳。郭子仪成为“再造唐朝”的中兴功臣。
这一时期宁夏地区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大本营、后方指挥基地。中卫地区是唐肃宗扭转危局的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河西、陇右地区,今宁夏南部地区陷入吐蕃之手,丝绸之路凉州以东的传统道路被迫中断。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张义潮率沙洲民众驱逐吐蕃势力,收复河西走廊,由长安至河西的传统道路复通。不过宁夏境内不再走萧关道而是改走灵州道。其具体走向是:由长安经今陕西咸阳、彬县和甘肃宁县、庆阳、环县北至灵州,再由青铜峡等地过河,经今中卫到甘肃武威;或经今银川,西越贺兰山,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至凉州或肃州(今甘肃酒泉)再西,即传统丝绸之路。而今中卫道成了两条道中的捷道。


唐后期百年间,吐蕃不断入侵,唐北方边界一直处于动乱不宁之中。这期间却又发生了朔方将领仆固怀恩的叛乱事件,使唐边境乱上加乱。


仆固怀恩,唐朝着名藩将,铁勒部人,安史之乱时,仆固怀恩随从郭子仪、李光弼作战,在收复长安、洛阳等地中,战功显赫,一门忠烈,有46人为国战死。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仆固怀恩因战功卓着,拜朔方节度使,封大宁郡王,他的女儿为了国家,和亲远嫁到回纥汗国。但是,由于他得罪了宦官骆奉仙而留下隐患。后来,仆固怀恩和时任河东节度使的辛云京发生矛盾,在骆奉仙支持下辛云京有恃无恐,借仆固怀恩女儿是回纥汗国可汗之妻,诬告仆固怀恩谋反。初,朝廷对此态度暧昧,后在骆奉仙挑拨下,仆固怀恩处于极端不利的局面,不得已只得叛乱。在唐朝老将郭子仪打击下,叛乱很快飞崩离析。唐代宗感到有愧于对功臣的不信任,多次下诏,慰勉其心,希望他入朝,但仆固怀恩疑虑重重。广德二年(764年)九月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10万余众入寇,一度逼近长安。永泰元年(765年)九月,仆固怀恩又引回纥、吐蕃、吐谷浑等部族20万大兵,准备分三路南下合围长安。九月初八,大军行至鸣沙县,仆固怀恩突得暴病,第二天死于鸣沙,由于仆固怀恩突然死去,松散的各族联盟随之溃散,长安才转危为安。仆固怀恩拒朝命三载,两次引回纥、吐蕃等族入寇,给唐王朝及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祸害。从此,鸣沙为吐蕃所占,鸣沙县再次移治于废丰安城(中卫黄河北岸)。


唐军在黄河北岸和牛首山一线与吐蕃长期对峙。大历年间(766~779年),吐蕃军频繁围攻灵州,唐军和吐蕃军之间的战斗互有胜负,虽有郭子仪、马璘、浑瑊等名将镇守,但朔方军镇实力已大不如前。吐蕃军频繁进攻,除抢掠人口、财物,还破坏水利设施。贞元二年(786年)八月,吐蕃首领尚结赞率部攻占盐、夏二州,各留千余兵马戍守,自己屯于鸣沙。翌年春,粮草匮乏,疫病流行,牲畜多死。尚结赞多次请和,唐廷不允。后来尚结赞遣大将论恐热,带上厚礼贿赂住石州的唐将马燧。马燧受贿后亲自领论恐热到长安见唐王,请求盟和。尚结赞趁马燧入朝,唐将皆坚守不战之机,以3000骑迎盐、夏二州士卒撤退,毁郛堞、尽烧二州城庐舍。马燧中了缓兵之计,失兵权。四月,朝廷派崔瀚到鸣沙向吐蕃传诏议和。崔瀚诘问尚结赞为什么违约陷盐、夏二州?尚结赞诡称,因误牵倒定界碑,恐双方背盟相侵,所以早离是非之地。崔瀚又与尚结赞再次商定在平凉会盟。结果,吐蕃在会址埋伏刀斧手,伏杀唐使,唐方只有浑瑊一人逃脱,唐王懊悔自己竟中诈盟之计。尚结赞阴诈之计得逞,扭转了不利局面,吐蕃军乘机占据原州并以此为据点,向四周抢掠。长庆元年(821年)十月,吐蕃3000余骑自青铜峡袭灵州,与节度使李进城战于大石山下(即今牛首山)。大中三年(849年)一月,吐蕃内乱,宰相论恐热愿以秦、原、安乐3州和石门等7关归唐。唐廷命灵州节度使朱叔明等收复,八月,诏改安乐州为威州,于废丰安城置雄州,鸣沙县才搬回故地。


居住在三州七关的原汉族后代(包括今中卫、中宁黄河以南地区以及整个海原)经历了吐蕃80余年奴隶制社会的生活,其习俗已被深深同化,为了增强三州七关人民回归唐朝的凝聚力,唐王朝组织三州七关百姓数千人到长安朝觐、观光游览。唐宣宗登上延喜门城楼接见他们,并赐冠、带15万匹。群众欢呼雀跃,高呼“万岁!”当场脱下藩服,换上唐装,剪去发辫,在大街上争购汉冠带,恢复了汉族服饰。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