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蘧孔杯第八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候选人②冯玉霞

 昵称2530266 2017-03-17


成长档案

姓名:冯玉霞

单位:周口市益民小学

学科:语文

教龄:24年

荣誉: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周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推荐人语


冯老师自从教以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默默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出色地履行着一个教师的职责,赢得了学生与家长的信任,也深得领导与同事的赞扬和肯定。


她善于将新课程理念融会贯通于实际教学中,多次执教省、市、区级观摩课、示范课;积极参与送教下乡活动,并多次应邀到周口师院为“国培计划小学语文置换班”学员授课,教学风格“扎实稳重、细腻灵活”,教学成绩优异。 


近几年来,她不断撰写论文和教育随笔,《爱心导航,朽木可调》《阅读课,贵在真实自然》《浅谈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观察,写作的基本功》等多篇论文分别获奖和发表。


——周口市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 丁玺


成长自传

冯玉霞:生命,在追求中绽放美丽


人生本没有意义,但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努力赋予它意义。


1

怀揣梦想,脚踏实地


1993年,我怀着美好的教育梦想,走上了小学教师的工作岗位。我被分配到豫东一个县城郊区的一所小学,虽然校舍简陋,但站在三尺讲台上,望着一双双稚嫩的眼睛,我依然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责任的重大。职业的责任感促使我总是认认真真地做好我眼前的每一件事。我把“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班级管理……每一样工作我都尽心尽力,平淡的日子过得快乐而充实。


尽管还没有策略,尽管还比较盲目,但我始终脚踏实地,不断摸索着、实践者,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着。我用爱心、耐心和真心去做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去善待周围每一个人。也许是天道酬勤,毕业不到两年,我的工作便得到了领导与同事的认可,也赢得了学生与家长的喜爱,孩子们都乐意到我班就读。小小的成绩没有让我沾沾自喜,反而增添了我做事的信心,进一步点燃了我工作的热情。我越来越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喜欢与孩子们在一起,决心用自己的青春与努力,为孩子们的明天铺一条七彩之路。



2

学习借鉴,厚积薄发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自知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工作之余,常常向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到别班教室里蹭课成了家常便饭。从课堂教学到班级管理,我不断汲取着别人的经验。课下,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杂志,我更是爱不释手。那些感人的教育案例,那些精彩的课堂教学,我一遍遍地翻阅着、学习者、模仿着,并尝试着用到自己的课堂上,感觉自己的课竟也上得有模有样了。


上世纪90年代末,是我课堂教学的分水岭。由于工作表现较好,1998年春,学校领导派我到周口听课学习。这是我第一次外出学习,幸运的是,那次来周口做课的老师是从北京等大城市请来的优秀教师,名字记不清了,只记得她们课上得极好,理念新颖,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那循循善诱的语言、那民主的教学氛围、那精美的课件,让我惊叹不已,也令我茅塞顿开:原来,语文课也可以这样上!我不禁跃跃欲试了!


1999年,在学校领导的推荐下,我第一次参加了县优质课比赛。我认真研读教材,借鉴别人的教学思路,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设计教学,竟一举夺得了县优质课比赛的一等奖。2001年,我又参加了周口市电化教学大赛,最终也在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这两次比赛,每一次都促使我努力钻研教材,查阅资料,虚心向别人请教,广泛借鉴与吸收,使我在语文教学的园地中快速成长起来,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3

勇于实践,精益求精


2003年,我由县城调到周口市区的小学工作。在这里,学习的机会更多了,身边领导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同事们认真的工作态度给我树立了榜样,也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丝毫不敢懈怠,工作更加勤奋了。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班级管理上,都是认真对待、精益求精,业务能力逐年提升。在领导的支持与培养下,我多次参加省、市、区优质课比赛活动,并在赛课中不断成长着。


2003年10月,在周口市“作文教学研讨会”上,我执教的示范课《朋友》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使我备受鼓舞;2006年,经过层层选拔,我参加了河南省第六届小语阅读教学优质课比赛,执教《赤壁之战》一课并获奖,期间得到了各级领导与专家的引领与支持,令我受益匪浅。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认真研读新课标,慢慢懂得了一堂好课应该带给学生什么,不再单纯地为教而教。


2007年,我参加了在新乡举办的河南省阅读教学研讨会,并做了题为《阅读课,贵在真实自然》的发言,使我对小语阅读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2010年,我被评为周口市川汇区首届语文学科名师。在名师观摩课活动中,通过对教材的进一步钻研和打磨,我又明白了细读文本的重要性;2011年以来,我多次应邀到周口师院“国培计划小学语文置换班”做课或讲座,被聘为“国培计划小学语文研修班”教师;2015年,又被周口师院教育科学系聘为“双导师制”校外辅导教师……


每一次活动,都是一种历练;每一次交流,都是一种成长。前进的路上,总是荆棘与鲜花相伴,泪水与欢笑齐飞。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唯有带痛的成长才是真实的成长”。 多少个夜晚,为了备好一节课,我面对教材认真钻研,反复琢磨;为了完成一篇论文,我放弃精彩的电视节目,加班加点细细推敲。偶尔也会羡慕别人悠闲的生活,但却停不下自己的脚步。专业成长没有捷径。一路走来,一路的努力与坚持,各种艰辛已沉淀在脑海,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4

潜心钻研,积极探索


从语文教师到教研组长,从教导主任到业务校长,一路走来,始终不变的是那颗热爱教育的心。工作性质的改变,一方面使我觉得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越发觉得站在三尺讲台上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工作之余,我还积极带领大家投身于课改和教研,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新途径。


2009年7月,我主持并参与了课题《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行动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我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在实际运作中,我们认真做好“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自身专业成长相结合。我们一边工作,一边勤于收集各种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探讨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过程与方法,并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一叠叠资料,浸透着我们的执着追求和孜孜不倦的汗水。随着一篇篇论文的完成、一堂堂好课的展示,我们也逐步由教学能手向科研型教师转化。2010年至2013年,我承担和参与的几项课题先后结题并在学校推广实施,使得我们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吐故纳新,对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2015年,我成立了自己的语文工作室,带领年轻教师读书与写作、研讨与交流,积极培养青年骨干,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知道,这又是一个起点!


多年来,我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在教育的百花园里快乐采撷着,辛勤酿造者。不求惊天动地,但求脚踏实地;不求涓流相报,但求青春无悔!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快乐地工作,在自己的青春岁月中无悔地奉献,用心去工作,用爱去育人。爱岗,爱生,爱教育,这是我一生不变的追求!



对个人专业成长影响最大的书:《做一个有智慧的教育者》


这本书是教育专家林格先生的大作。在书中,林格先生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娓娓道来,提出了十个教育观。其中“教育就是生长”“教育就是尊重”“教育如水”等观点,令我深有感触。


林格先生认为,教育是一种新生,教育即人的成长。每一个生命,自诞生之后,都具有天赋的潜在能力。教育的本质,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使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生命的自我成长是宇宙万物本能的成长规律。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高高在上,习惯于无所不知,仿佛全天下真理皆掌握在己手。我们往往把孩子当作一个接收器,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将成年人的知识观、价值观等生硬地灌输到孩子的脑海里。


于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在努力“给予”的同时,也扼杀了儿童的很多潜能。林格先生以生动的实例讲述了一些“教育者”是如何打断儿童的想象力,然后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告诉”儿童,把儿童塑造得千篇一律的。这的确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深思。


林格先生还提出了“教育就是尊重”的观点。林格认为,教育要想有效果,必须要了解、发现儿童,但了解、发现的前提就是尊重。儿童并不是一个无知的“小人”,他们也有思想,有潜能。而成人却总是站在自己的认知上去审视他们、指责他们、教育他们。对话的内容在不在一个层面上,又怎能得到儿童的认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呢?教育者的引领是必要的,但更多的应该是唤醒。一旦唤醒,教育便成功了!


“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得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的名言再次提醒我们:教育者要遵循孩子生长的自然规律,运用如水的智慧,于润物无声中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真人!



冯玉霞老师的说课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随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