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的马六甲王国

 公司总裁 2017-03-17
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与西太平洋之间的关键通道,也是中国通向印度洋的咽喉所在。如今,海峡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乃是新加坡,这个地方曾经被称为淡马锡,而曾经的淡马锡却是一块生存环境恶劣之地,统治海峡的乃是马六甲王国,一个托庇于中国的商业重镇,同时也是伊斯兰教传入东南亚的桥头堡。
X

马六甲王朝的缔造,充满了许多艰辛苦难。我们的主人公,乃是马六甲王朝的开国君主,名叫拜里米苏拉(Parameswara),本是苏门答腊岛上室利佛逝(SriVijaya)王国的王子。
室利佛逝王国曾在八世纪(相当于中国唐朝)称雄一时,王子出生的他本是天潢贵胄,然而拜里米苏拉出生时似乎选择了Hard模式——到他出生时,室利佛逝的霸业几乎都已付之东流,奄奄一息。

曾经很强大的室利佛逝(三佛齐)
公元九世纪至十三世纪,爪哇岛诸国在混战中崛起,位于爪哇岛中部的夏连特拉王国(Syailendra)在竞争中失利败退,爪哇岛的权力中心从中部转移至东部,满者伯夷王国(Majapahit)是其代表。
而曾经强大的室利佛逝,势力范围逐步缩减,最终龟缩在都城巨港(Palembang)。

室利佛逝、夏连特拉、满者伯夷以及他们的核心区

拜里米苏拉成为国王之时,面临着内忧外患,爪哇岛的满者伯夷王国似乎想要吞并室利佛逝。为了与满者伯夷结好,拜里米苏拉经常和爪哇往来,最后娶了杜马班(满者伯夷的邻国)国王的女儿为妻,并向岳父称臣纳贡,以求自保。

巨港、杜马班、满者伯夷,这政治联姻还真是挺远。。
然而联姻并没能带来安全,没过多久,满者伯夷发起进攻,因为双方实力悬殊,拜里米苏拉自然敌不过,巨港很快被攻破。拜里米苏拉带着妻子臣民,乘船渡海逃亡淡马锡(Temasik)。淡马锡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也就是如今的新加坡。

这个岛住不下去,可以换一个岛(半岛)
当地的国王叫多摩只(Tarnagi),在知道拜里米苏拉国破家亡的消息后,甚是同情;在与拜里米苏拉的交谈中顿生惺惺相惜之感,设宴以上宾之礼招待他并设法安置他的随从。拜里米苏拉大为欣喜,感谢多摩只国王的款待。
于是——八天之后,拜里米苏拉攻打多摩只,杀死了多摩只国王,自立为王,成为了淡马锡的新君主.......

郑和15世纪早期导航地图上左上角即标注了淡马锡王国
拜里米苏拉在淡马锡统治了五年,发现并不是什么好地方,土地贫瘠,国库空虚(可见当初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建国之难)。于是他干脆做起了海盗,经常派出船只劫掠海上往来的商船;同时还对当地人民征收很重的税,造成百姓严重不满。
这时,爪哇岛上的满者伯夷王国为了扩张势力,派兵进攻淡马锡,在公元一三六五年前后,大量船只、士兵涌入,夺下了淡马锡,并且大肆屠城纵火。

鼎盛时期满者伯夷的势力范围
也有另一种说法指出,进攻淡马锡的不是满者伯夷,而是拜里米苏拉杀死多摩只国王时结下的死敌,当时多摩只有一位女婿正任马来半岛中部的彭亨国王,为给岳父报仇,派兵南下要杀死拜里米苏拉。不论哪国军队,拜里米苏拉确实是战败逃亡,只能带领臣民逃向麻坡(Muar)。

虽然半岛不大,城邦可着实不少
当拜里米苏拉逃到麻坡的时候,本想在麻坡安营扎寨,发展起来后再收回淡马锡。这次来找麻烦的,却是壁虎。
原来,在麻坡一带有许多壁虎,一到晚上,他们就密密麻麻地在营地附近出现,爬满一地,骚扰士兵们的休息;到了第二天,人们就一齐捕杀壁虎,把它们投入河中;可是到了晚上,无数的壁虎又同样在营地里活动,永远杀不尽。河里却因为累计的壁虎尸体太多,发出阵阵恶臭,人们就把它称为“BewakBusuk(臭壁虎)”。

臭四脚蛇之城(Kota BiawakBusuk)是麻坡历史的起源,当然,现已不复存在,四周的荒凉让人难以想象这里在15世纪曾经拥有过一座城市
为了避开壁虎的骚扰,拜里米苏拉不得不继续北迁。随后,他们又找到了一个新营地,开始建造城堡,可是每次他们在白天建好的城堡,到了深夜总会无缘无故的塌下来,这个地方就也不能居住,人们就把此地称为“KotaBuruk(毁城)”。

如今的Kota Buruk遗址
拜里米苏拉一行人只能为了生存向马来半岛内部迁移,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了如今的马六甲河(Sungai Bertam)。
这里有充足的水源和广阔的平原,靠山观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既有可供船只停泊的港口,又有可供开发的土地,加上地处热带,通常只要种下种子,每天准时而充沛的降雨、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壤,自然就能获得很好的收成,拜里米苏拉也认为此地是一个理想的立足点,大队人马便在此定居下来,成为了马六甲王朝建立的根基。

马六甲与马六甲海峡(感觉并不怎么宽)

如今的马六甲河
拜里米苏拉在此定居后的一天,他和随从到马六甲河附近狩猎,到了正午,就和随从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乘凉休息。
忽然,他看到不远处一条猎狗正猛力追赶着一只鼠鹿(Kancil),鼠鹿一路狂奔到了河边,竟突然停了下来转头向猎狗迎了上去,猎狗便奋力向前扑击,鼠鹿一个转身竟把猎狗踢入了河中。



鼠鹿。。神奇的大自然
拜里米苏拉看得出神,不禁大喜,认为这是一块福地,连弱小的鼠鹿都能把猎狗打败,自己也一定能像鼠鹿那样击败其他强国,便想在此建城;随从纷纷表示同意。
拜里米苏拉随后又指着自己身边的一棵大树,问随从树叫什么名字。有人回答说叫马六甲树(pokokMelaka),拜里米苏拉便决定将此地称为马六甲。从此,马六甲不仅是一个地名,还是一个国名,成为马来西亚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

马六甲王国的势力范围(还是控制贸易和货物的走向最重要)
其实最初的居民不过百余人,为了报答当地土著热情的协助,拜里米苏拉都把他们封为臣子(这也算报答?..),以资鼓励。当地居然自然很是感激,加上经过几次历练的拜里米苏拉治国有方,办事正直,深受人民拥戴,不断地有外来人口慕名而来。

马六甲王朝的皇宫遗址
但建国初期的马六甲还十分弱小,所以还未正式称为国家,也没有严格的政府组织和国家制度,还经常受到暹罗武装力量的侵扰。拜里米苏拉自知国力尚弱无法抗衡,只好向暹罗求和,每年进贡黄金四十两,自称藩属。真正使马六甲成为强大王朝的,还是来自中国明朝的帮助。

投靠天朝要趁早
公元1403年,明成祖从自己侄儿建文帝手中夺权,随后建文帝却不知去向,担心建文帝逃亡海外意图东山再起(某一种说法),明成祖派尹庆率舰队到南洋巡视。尹庆在马六甲见到了拜里米苏拉,认为此地地理位置极佳,可以成为明朝的海上友邦,为商业贸易提供便利,便赠与拜里米苏拉许多礼物。

当时,拜里米苏拉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又面临暹罗的侵扰,正是穷困潦倒之际,得此大礼自然受宠若惊;又从尹庆口中听到了明朝的富庶强大,顿生仰慕之情,更向尹庆诉苦,控诉暹罗的侵扰,表示自己极不情愿每年向暹罗上贡,愿成为中国的藩属以获庇护。
尹庆十分同情,并建议其派出使者,同尹庆一同返回中国朝见皇帝,请求中国的庇护,使暹罗不敢进攻。

纪念这段历史的邮票,右下为明朝货币与马六甲王朝货币
于是,马六甲的使者同尹庆一道,在南京朝见明成祖,表示愿称藩属。明成祖十分高兴,一方面予以优厚款待,一方面正式下诏,册封拜里米苏拉为马六甲国王,赏赐黄伞等物,从此黄伞也成为马来西亚王室的标志,最常在宣誓就职时使用。自此,中国和马六甲的关系达到了极为融洽和亲密的程度。

12月13日,吉隆坡,马来西亚第15任国王穆罕默德五世就职,新国王撑黄伞检阅仪仗队,并遵循伊斯兰教传统进行祷告,整个仪式过程透过电视向全国转播。
再到四年后著名的郑和下西洋,抵达马六甲时,拜里米苏拉为表感谢,于1407年派代表团再次访问中国,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随后郑和三次到达马六甲,给当地带来了大批中国文物和先进文化,又由于明朝与世界各国频繁的文化、经济上的往来,使马六甲成为了东南亚的交通中心,大小船舶来来往往,大大增加了马六甲的繁荣。

此时的拜里米苏拉对中国的文化充满了仰慕和好奇,加上郑和的邀请,于1411年郑和返回时亲自带上王妃、王子及臣子等五百人一同访问中国。拜里米苏拉在中国期间虚心学习中国文化,参照中国的朝廷礼仪、风俗习惯和政治思想,回国后依此制订了马六甲王朝各种制度的基础。
自从拜里米苏拉与明朝建立了外交关系,取得正式册封后,马六甲王国的地位也正式确立,在明朝的庇护下,从此不必向暹罗朝贡。
回国三年后,拜里米苏拉病逝,儿子穆罕默德·伊斯干达沙(Mohammad IskandarShah)继位,由名字可以看出当时拜里米苏拉的儿子已经信奉伊斯兰教,马六甲作为海上商贸中心,也是文化传播的中心,伊斯兰教也是从马六甲开始传入东南亚。

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路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