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生死较量——长平之战(其人赵括)
泱泱大国五千年
2017-03-17 10:08
在上集长平之战的政治篇讲到,秦赵之间的伐谋,伐交,在战争的准备中的不足,均落败于下风,今日我们来讲一讲赵括,讲一讲赵括的战术。赵括是历史上争议很大的人,有人说是庸才,有人说是奇才处于俩极之间,我认为俩着都不不,赵括应该是有才的,但是万万谈不上是大才。不要急于喷我,我们慢慢从历史的尘埃上找到答案,赵括不是大才为何赵孝文王会用他?其一在于秦国的反间计,其二在于赵括的名望很高。其三在于赵括对形势分析,兵法的讲解说的头头是道。赵括长平之战之前未有亲自挂帅指挥过大的征战,所以经验极少,长平之战说打之战介靠兵书所写,其后人说赵括纸上谈兵并无道理,赵括按现代的标准来说,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理论家,在当时世界格局的分析研究讲的头头是道。到真正的战争爆发教他去指挥可行不可行呢,好比一个历史教授人家历史比我们牛多了还精晓古代各大战事,你叫历史教授挂帅打战可行吗,然战场之事瞬息万变,理论只是以宏观和旁观者的角度分析前人的战争。分析已经发生过的战争,自身未处于战争之中,自己的一套判断理论可行不可行还不得知。学过数理化没有一次的实践就能造原子弹了吗?所以说赵括是一号合格的军事理论家但绝不是一个好的军事统帅,还需实践实战区磨练方成大器。 赵括带援兵到达长平之后继任廉颇之后一改守势为攻势。击败王纥都是意料之后,三年赵军不出战采取防守,一下子给你来个反攻,措不及防这是肯定的,也符合赵括趁胜取胜的意愿,然被白起处处诱敌,倾巢出动追击于秦军决战,导致战线拉的太长被分割包围,断其后路和粮道,依靠依山伴水之险要地形,60万秦军围困住了四十五万赵军打出了歼灭战的经典。那么赵括傻吗,怎么这么轻易就被包了饺子、赵括知道在拖下去对赵国也无力,和秦国一样都想速战速决,乘着大败王纥的那几战,赵军士气大振,可一鼓作气于之决战,而后来被秦军包围的结果,恰恰是赵括的统军经验不足和没有审时度势没有观察其战场周边地形说道理还是经验不足,兵法云:趁身追击。然兵发也说过穷寇莫追。昔日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晋军说我军后退十里让秦军过来于之决战、前秦不答应,后东晋说那贵军后退十里我军过河与之决战,前秦想的是半渡而击之于是答应了,结果秦军后退阵脚大乱加上朱序一军大喊我军败了我军败了,导致前秦军队全军溃败,人踩死人,后东晋军趁身追击,前秦大败,前秦想等东晋军队过一半而击之不对吗?既然对为何会败,所以说兵法有时候也是自相矛盾,任何东西都不会十全十美,这就要依靠统帅对敌我双方的形势,审时度势才能决策出此战怎么打,不管是大战小战每次的战争爆发,每次的地形,双方统帅和军队等都是不一样的,如何能按部就班照抄与兵书呢 |
|
来自: 牛人的尾巴 > 《春秋战国前475-前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