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自己安住在一起 | 人生首次五日止语静修营体验

 yushi823 2017-03-17


苏州五日止语静修营视频回顾


选择年后去苏州静修是件很偶然的事情,那时候被各种琐事缠身,生活感觉就是一件事情接着另一件事情,焦虑不断,经常是忙完了也想不起来自己做了些什么,恰好我也有很强烈的想要静心的需求,就安排了静修的日程~从太原到苏州北,八个小时的高铁,一路途经河北、河南、安徽,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陌生地名,火车从一开始太行山脉的黄土高坡和各种隧道,到中原地区,再到有黑瓦小白楼和绿水环绕的江南小城苏州。这将是我第一次进行止语禅修,带着几分好奇与担忧来到了阳澄湖畔的翰尔酒店。


美丽的阳澄湖畔


酒店周围的风景可是秀美异常,我久居北方常年不见水,看到莲池竹林的那一刻感觉心都变柔软了。酒店内饰也素雅幽静,白色的窗幔、桌上的青瓷茶具和佛学书籍,内心一直暗暗感慨这里非常适合静修呐。初到苏州的晚上,我还是带着焦虑的,心里还是想着自己手头的工作和未来的规划,盘算着这几天没有手机可要怎么过,想着自己是一个这么多话的人不讲话会不会忍不住……


每日静修之所——禅堂


晚上正式开营,初见海峰老师和一燕老师的第一感受是:老师看起来怎么这么年轻!扫视了一周,看学员们中有十二岁的小姑娘,也有七十岁的奶奶,心中是惊讶了一下的,也担忧了下她们能不能坚持下来。接着跟着一燕老师宣读静修营营规,我心里暗暗打鼓,要止语和没收手机,那接下来的日子会不会很无聊。将手机关机交上去的那一刻,觉得和世界的连接算是彻底断了,随时待命的状态也瞬间消除了。晚上回到房间,忽然觉得时间多了好多,我通常的睡眠时间是12点,当晚十点多的时候我和舍友彤彤相互看了几眼,心下了然,达成共识,睡吧。


接下来的日子正式开始静修了,通常的安排是坐禅-吃茶-行禅-坐禅,晚上会加一个海峰老师解答学员疑惑的时间。第一天的时候是9点开始坐禅,10点开始吃茶。


吃茶去


吃茶去:

僧人长时禅定的“不动不摇,不委不倚”,有时不免使人产生昏沉现象,而颇具提神益思,驱困解乏,生津止渴等效用的茶叶便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禅定领域


刚经过一个小时的坐禅正好有一点口渴,学员和志愿者会轮流服务大家,为大家倒茶。从来不爱喝茶的我,此刻觉得这红茶是世界上最好喝的了,喝着热茶听海峰老师讲禅学故事,讲传统寺庙禅修和生活中禅修的区别,很多词汇都是第一次听到,觉得分外有趣。不过第一天结束的时候还是充满着疑惑,因为相比之前的正念练习的话,老师的引导实在是太少了。过去参加正念工作坊,几乎全程都有引导语,间隔不会那么多,思路可以跟着老师走。而这次静修,坐禅一下子就是一个小时,有大把的时间交给自己,那很容易入睡或者胡思乱想。行禅的时候觉得更是如此,观察海峰老师的节奏走了几圈,满脑子在想我走得对不对,我该不该这样,哪样才是对的。


第二天的时候已经熟悉了流程,从观呼吸到观察念头,当时我脑子里塞满了念头,感觉从来没有像那时候那么杂乱过。所谓念头来,念头去,可是当时我被深深困在了念头里。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迷失在念头里也没什么。行禅的时候,忽然听到了鸟鸣,真的是忽然,似乎感官就在那一刻打开。之前从来没注意过鸟鸣,仔细听去发现声音来自屋檐上,来自竹林里,那么清脆悦耳,不由得驻足一次听了个够。最舒服的时候是每一天的结束都有一个慈心禅,愿我平安健康,愿我欢喜自在,愿身边人也如此。那一刻似乎真的感觉到了爱意蔓延,感受到了爱和慈悲,觉得一天坐在这里都是值得的,为自己祈福,也把慈心传递开来。每天晚上老师都会就白天的问题进行解答,听了好多好多有趣的小故事,还有层出不穷的金句。小时候很爱看《思维与智慧》,这本杂志也有很多禅学故事,再次感慨有些道理虽然浅显,但是通过故事讲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当你坐在那你听故事和主动阅读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


海峰老师带领大家行禅


第三天的时候我略微有些烦躁,脑子里出现一些疑惑,会有那么点心急想要知道前两天的静修有什么成效。坐禅久了觉察到了身体的一些不舒适,脖子和腿有些酸酸的。其实平时工作学习也经常久坐一整天,只是那时忽略了身体传递的信号,没有注意到它的感受。这一天的行禅是沿着莲池公园走的,一路上我们不说话就走着,再一次感慨苏州之灵秀景色,路上看到了情侣嬉笑,看到了一家人野营放风筝,看到了猜我们是不是旅游团而打赌的人……惊觉他们竟然在讲话!这几天我们全程止语,两相对比有个火花蹦到了脑海里,我忽然觉得当你不讲话的时候,创设了和自己待在一起的条件,而当你说话的时候,你和别人产生了联结,注意的焦点就会转移。我是一个很有分享欲的人,自己如果有什么所见所闻会很想和大家分享,那一刻也觉得没什么,和自己在一起才是最舒服的状态。


第四天 ,是收获最多觉得最不虚此行的一天,这天我已经享受止语的状态,静静坐在长亭里,脑子放空,或者我也有在想什么,别人过来找我说话的话,我反而觉得是一种打扰。就看着那流水和游鱼,看着石头,这就是生的感觉吧,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幸运。一切的烦恼都忘记了,或者不是说忘记,而是它不会在主动停留在你的脑海里盘旋,似乎它都不曾出现过。最后一天观情绪感受,那天想到什么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但是老师所提到的我们一直在积累着的智慧,大概终于是满了。和海峰老师小参的时候我问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禅修到底有什么用,老师听了我的问题笑了,问我觉得有什么用,我回答看过很多科研文章,特别是脑电方面的研究证明冥想的作用,这时候我觉得老师更乐了……他说,禅修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答案,他并没有和我讲禅修有什么用,但是我懂了,我一直把正念当成一种工具去使用,所以我迫切知道它的功效,而其实静修就是一种态度啊。


这些天我对佛的这种困惑也算到了顶峰,众所周知正念是卡巴金将佛学去宗教化的,现在我在这里,偶尔会感受到佛,感受着禅,过去有人问我正念,我都会解释正念是去宗教化的。最后一晚有幸和两个很有修行的志愿者聊天,期间产生不一样的想法,之前或许理解有些浅薄。其实正念就源于佛啊,怎么割裂开来呢?卡巴金把他引进西方,用去宗教化的方式让外国人接受,我们从西方再把正念带回东方,这里自古以来受佛学的熏陶,本来就是有佛文化的影响在,刻意避免反而不该。这一刻我似乎寻到了正念的根。



结营仪式


最后一天结营,领到证书和海峰老师的赠书,实在是太开心了。有一个印象很深的环节是老师让两人之间互相分享,那一刻大家可以说话了。忽然觉得大家由独立的个体产生了联结。当时的感觉用画面表现出来,大概就是每个人在静修的时候即便坐得很近,也像是有个盾护在周围,互相之间不干扰,而那一刻盾开了,而且人与人之间的磁场也重新起作用了。当时我身边没有伴儿,我就听坐在我前面的两个学员分享感受,说这几天一直一起静修,觉得大姐是一个很温暖的人……就只听了这么一句,我都有很强的落泪的冲动,觉得心受触动。这时候贴心的汤老师跪坐在我面前听我分享。在汤老师温柔目光的笼罩下,讲着这几天的收获, 我说最喜欢每晚的慈心禅,我的确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被爱,感受到了自己有爱人的能力。 当时还有一个细节是我坐在后面,吃茶的时候我杯子还没拿,所以我没有茶水喝,一个学员关注到了我,特意来给我倒茶,即使是那么小的举动,都让我感到幸福。


一句话分享


大家一句话分享的时候,这时候真希望时间再长一些,让我好好听听大家这几天的心路历程。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的是彻彻底底经历完这个过程,才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事情。海峰老师说,静修不说自己有多好,而是会说来体验吧。那么来体验吧。


合影留念



本文作者:北师大心理学院研究生 音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