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堂 | 古籍目录著录体例(下)

 黄埔N期 2017-03-17



经典古籍库



本文为上一期古籍目录著录体例(上)的续篇。



三、版本 


书目著录版本,大约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开始,其后日益重视,著录愈益详备,出现了专门著录版本的版本目录。关于版本与版本学,李致忠先生已作专题讲授,此不赘。至于古籍目录怎样著录版本,《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条例》有明确规定,包括出版年、出版地、出版者、版刻,附注题跋校注者,以封面、牌记或书尾所题为准,如有欠缺差异,参考序、跋、名家目录及有关资料而定。 



四、真伪 


书有真伪,自古而然。从《汉书·艺文志》开始,就有辨伪。例如《诸子略·杂家》: 

孔甲盘盂二十六篇 注:黄帝之史,或日夏帝孔甲,似皆非。 


又,同上: 

大禹三十七篇 注:传言禹所作,其文似后世语。 


又,《道家》: 

力牧二十二篇 注:六国时所作,托之力牧。力牧,黄帝相。 


诸如此类,班固都注明所传作者都可能是托名,其书显然是伪作。 


书目中提出质疑或作注,始自《汉书·艺文志》,其后历代书目往往有之。例如上文提到衢州本《郡斋读书志》卷十著录《阮逸注中说》(袁州本作《文中子中说》),其叙录便是一则辨伪提要: 


右隋王通之门人共集其师之语为是书。通行事于史无考,独《隋唐通录》称其有秽行,为史臣所削。今观《中说》,其迹往往僭圣,模拟窜窃,有深可怪笑者。独贞观时诸将相若房、杜、李、魏、二温、王、陈,皆其门人。予尝以此为疑,及见李德林、关朗、薛道衡事,然后知其皆妄也。 


然后指出,王通在李德林死后8年降生,书中竟有李德林为王通门人的记载;而关朗是北魏孝文帝时人,比王通早100多年;薛道衡之子薛收出生即过继给族父薛孺,成人后不知本生,书中却说薛道衡让薛收为王通门人。据此可知此书之伪劣。 


又如《直斋读书解题》卷十著录《事物纪原》二十卷,其叙录说,此书不著名氏。但《中兴书目》著录此书为元丰中人开封高承撰,十卷,“凡二百七十事。今此书多十卷,且数百事,当是后人广之耳”,指出此二十卷本《事物纪原》当是后人据高承原书扩大而成,已非原著。至于古小说之类的伪书,书目中往往注明。如托名汉东方朔《十洲记》、《神异经》等等,宋元书目多有辨伪。 


辨伪是专门学术。明代胡应麟有《四部正讹》,即是专著,由于它列举书籍质疑,也被视为辨伪书目。清代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辨伪91种;近代学者顾实《重考古今伪书考》,提出不同见解;现代学者黄云眉《古今伪书考补正》又申姚驳顾。可见对古籍质疑辨伪,必须慎重可靠。张心澂《伪书通考》是著名辨伪专著,收书1104种,对于古籍整理及古籍编辑很有用,可作工具书。又郑良树有《续考》,可参考。 


对于古籍整理、古籍编辑来说,辨伪可从书目与专著两方面着手。查检书目时,可根据叙录以及书名、著者、篇卷、版本等著录发现问题,同时查检辨伪专著以了解前人成果所积累的有关资料。此外,了解一点辨伪方法也是必要的。例如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中的《辨伪十二例》与张心澂《伪书通考·总论》都可研读。 



五、存佚 


整理古籍,必须了解它在流传中的存亡佚失的情况,掌握有关信息。距今久远的古代经典及史籍子书,经历从写本到刊本、排印本的过程,而原稿、原版不存,所以清理其写本版本的流传以及版本系统十分艰难复杂。如果具有较为详备的存佚著录,则对整理及编辑都很有用。例如清代朱彝尊《经义考》著录存佚,虽然尚有未备,后来有不少《补考》、《续考》,但是大体很有用。存佚著录对于整理一种古籍的版本源流与版本系统,确定各种各种版本的位置与价值,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所以前人历来重视古籍的存佚著录。南宋郑樵《通志略·校雠略·编次必记亡书论》说: 


古人编书皆记其亡阙,所以仲尼定书,逸篇具载。王俭作《七志》已,又条刘氏《七略》及二汉《艺文志》、魏《中经簿》所阙之书为一志。阮孝绪作《七录》已,亦条刘氏《七略》及班固《汉志》、袁山松《后汉志》、魏《中经》、晋《四部》所亡之书为一录。隋朝又记梁之亡书。自唐以前,书籍之富者,为亡阙之书有所系,故可以本所系而求,所以书或亡于前而备于后;不出于彼而出于此。 

指出著录亡书的重要意义。 


《隋书·经籍志》是今存我国最早的著录存佚的史志书目。实际上,《隋志》是根据前朝书目及佚阙书目,注明佚书情况;其体例是书籍正目列入隋朝存目,下注“残缺”、梁存情况及佚亡书。例如: 


楚兰陵令《荀况集》一卷,残缺。梁二卷。汉《淮南王集》一卷。梁二卷。又《贾谊集》四卷,《晁错集》三卷,汉弘农都尉《枚乘集》二卷,录各一卷,亡。 


清代朱彝尊《经义考》是著录经典存佚的书目,其书名篇卷下注明存、佚、阙、未见四类。学者称为“四柱法”。“存”是存在,“佚”是亡失,“阙”是残缺不全,“未见”是知其书而不知情况,不曾见书。其注“阙”,例如晋傅咸《七经诗》,见于《艺文类聚》、《初学记》,有《易》、《诗》、《周礼》、《左传》、《孝经》、《论语》六经诗,缺一经诗,所以注“阙”。又如李氏(挺之)《变卦反对图》八篇,注“阙”即谓不全。其注“未见”,如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今本是从日本引入,朱彝尊当时可能知其事而未见其书,所以注“未见”。因为日本学者山井鼎《七经孟子考文》称日本藏有皇侃《论语义疏》,其时为康熙九年,而朱氏在康熙二十二年入直南书房,可能知其事。《经义考》是他晚年著述,在康熙三十一年后。 


阙书书目的著录,《隋书·经籍志》有《(北)魏阙书目录》一卷,是北魏向南齐借书的目录。《宋史·艺文志》著录有《唐四库搜访书目》,是唐文宗下令搜访秘阁缺书的书目。《通志·艺文略》有《嘉祐访遗书诏并目》一卷、《求书目录》一卷。今存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二卷,共著录3472部,阙书下注“阙”字,共1982部。《秘书省续编》是南宋继《崇文总目》后,由秘书省搜访遗书续编的书目。《四库阙书目》当时简称《四库书目》,即南宋绍兴年间《秘书省四库阙书目》,一卷。后来清代编《四库全书》后,有《国朝未刊书目》、《国朝未刊遗书志略》、《征访明季遗书目》等,都是“阙书书目”。 


对于整理古籍来说,存佚的著录及阙书书目主要的功用是:了解有关古籍的流传、整理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确定今存其书的位置与价值,了解有关古籍的整理情况与依据。此外,过去时代根据存佚情况以充实藏书的功用,今天依然具有。 


六、著作者 


凡书籍都有著者、作者。上面说过,书籍初始年代是没有著作者的。后来出现了圣人创作、贤者述作以明圣的观念(见《礼记·乐记》),指礼乐文化的创置与乐的创作,所以孔子“述而不作”。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孟子才说:“不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把古代的著者作者视为朋友,所以要知人论世。这是承认书籍著者作者的表现,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的体现。即使如此,先秦以著者标题的书籍并不能肯定归属。《老子》著者究竟是谁,有待考证。《论语》、《孟子》传为门人所记。《庄子》外篇传为门徒所作,而内篇也有学者怀疑未必庄子著作。《荀子》应是本人著作,而唐杨倞注以为《大略篇》是“弟子杂录荀卿之语”。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也不署名。如果不是李斯知道《孤愤》、《五蠹》是韩非所著,那么秦始皇就不知道自己所读书籍是《韩非子》。 

到汉代,个人著作拟书名、署著者,主要是诸子及史书。两汉流行的辞赋乐府诗歌等文学创作,多不署名。汉武帝读司马相如赋,感叹“独不与此人同时哉”,就因为传写本上没有署名,错把司马相如当古人,辞赋属宫廷文学,尚且如此,通俗文学的乐府古诗,可想而知,会有许多作者悬案。汉代《古诗十九首》,《文选》选载,署为无名氏作品。陈徐陵编《玉台新咏》,选载西汉枚乘《杂诗九首》,其中有八首在《古诗十九首》。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也说有学者怀疑《古诗》作者就是枚乘。《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李陵集》,《文选》选有李陵诗,《诗品》有评李陵诗,但至今对于李陵五言诗创作的真伪,仍有争议。 


至于伪托古代名人著作,自古而然。《淮南子·修务训》说过:“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所以《易经》是伏羲创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本草》是神农氏著作,《黄帝内经》是黄帝撰著的医书,《周礼》是周公的著述,《乐府诗集》的琴曲歌辞也多是圣贤创作,等等。相沿至明清,其风不衰。 


古代作者有本名、字、号、别字、别号、官名、官所、谥号、籍贯、郡望等有据可查的名字称号,但较之上述真真假假的著者作者就不算繁难,不过需要知道查传记及有关传记资料,以及别名索引等工具书。 


此外,出于特殊原因的作伪造假,则须查阅有关记载及研究资料。例如晚唐牛僧孺与李德裕两派结党斗争,李德裕门人韦灌炮制小说《周秦行纪》,嫁名牛僧孺作。志怪小说《补江总白猿传》是唐代人诬蔑欧阳询的伪作,托名江总,以白猿影射欧阳询,进行人身攻击。诸如此类的造假,既是著作者项,也属真伪项,比较复杂。 

古代书籍没有版权页,主要是卷端题名。整理或审编古籍,必须认真核查其著者作者。查阅书目,对著录的著者作者同样应予核实。 


目录所著录事项,一般为以上六项:书名、篇卷、版本、真伪、存佚、著作者。但历代书目并非每种都具备六项,因而要综合查检有关多种书目,尽量了解这些著录信息。显然,这六项是整理一种古籍必须掌握的基本资料与信息。 


小库真诚欢迎古籍整理、古籍应用相关的稿件,体裁不限于论文、书评、札记、心得亦可,一经选用,必奉稿酬。


>>>>>征文启事点我


中华经典古籍库

    微信号:jingdianguji

丰富自身文化修养

从关注一个好的公众号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